恰当运用教学评价, 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bi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现在新课程已进入大面积实施阶段,但反思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评价,依然存在两种极端的现象:第一种是狭隘的消极评价,即教师无视学生鲜活真实的生命形态,对于偏离预设轨道的课堂生成予以无情的封杀。第二种是放纵的积极评价,即教师不管学生的回答是否到位,也不管是否有可取之处,都一律予以夸张的肯定。这种不和谐的课堂评价会对学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来看以下的案例。
  案例一: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
  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之后,老师让学生举例。
  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是三角形的?
  有几名学生分别举出了红领巾、小红旗、三角板和七巧板中的三角形等例子,这时一个学生举起手中的长方形纸发言了:“这张纸……”没等这位学生说完,老师马上纠正他:“这张纸是长方形,不是三角形,请你坐下再想一想。”这名学生只好失望地坐下了。
  案例二: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的片段教学
  师:地上有几个苹果?
  生:地上有五个苹果。
  师:你说得对极了,奖你一颗智慧星。
  师:仔细观察,小刺猬背走了几个苹果?
  生:小刺猬背走了两个苹果。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表扬他……
  案例一中,那名学生举起长方形纸是想说长方形纸沿对角线折一折,可以得到三角形,可以说这个举例相对于其他学生更有创新意识,可惜的老师没有珍视这样一个生成的课堂资源,而是急切地对这个学生的发言进行了定性的评价。这种消极的评价从表面上看只是使这名学生失望地坐下了,实际上削弱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能,从而阻碍了学生的成长。
  案例二中,老师热情的评价在开始时一定会让学生激动不已,从而积极性大增,但久而久之,这种热情过后将会是什么?案例中老师大张其鼓地赞赏,是否过分呢?当然,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对学生的正确回答进行适当的表扬和肯定是必要的,特别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和赞赏,这是新课程下课堂评价予以学生的人文关注。但是,对于所有的问题,不管程度深浅、难易,老师都一律予以热情的表扬,这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促动,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浮躁的心态和随意应付的缺失品格,长此以往,学生也许会在这种失真的随意性评价中迷失自我。
  二、反思
  课堂评价为何会呈现如此场面?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是教师平时不注意学习,没有正确的学生观,导致没有评价意识,更谈不上正确的评价观了。其二是教师对新课标的评价理念理解有偏失,片面理解激励性评价。那么如何实施课堂评价,才能激励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
  三、探索
  新课程理念认为,对学生实施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了使课堂评价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和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接纳多元智能理论,运用分层多维的评价策略。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九种智能,只是这几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能都各具特色。教学中,教师要非常准确地捕捉到学生表露出来的不同智能倾向,评价时,要自然地流露出教师对其强项智能的肯定和赏识。评价标准是“多维”的而不是单一的,分层多维的评价更能使学生彰显特性、张扬个性。
  2.营造民主氛围,确立多元评价主体。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主体是比较单一的,一般都是教师评价学生。教师与学生仍然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学生仍然是被评价、被理解的对象,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新课程强调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实施多元主体评价。教师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要把评价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不断引导学生评价自己,评价同伴,甚至评价教师。把评价的过程当做学生对自己学习行为自我调控和自我塑造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正确看待他人,正确看待自己。
  3.延伸探究空间,讲究延迟评价。
  教师在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阶段,应灵活运用智力激励法中的“延迟评价”原则,把评价权还给学生,使学生畅所欲言,相互启发,获得更多的灵感。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时,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分数。学生有的画图,有的语言表述,有的用分数等多种形式。老师问:“大家觉得哪种表示方法好?”同学们有的认为画图好,有的认为写成分数好,老师没有立即评价学生的回答,而是巧妙地问:“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500名学生,每个学生分到的蛋糕怎样表示?”有的学生仍坚持画图,而有的学生轻松地写了一个分数。此时老师问:“你觉得哪种方法好?”学生回答:“分数。”在刚才的案例中,老师并没有及时做出评价,而是把“绣球”抛给了学生,学生经过感悟,最后得出正确的认识。这时的延时评价不但给学生展示自己思维过程的空间,让学生明白了用分数的必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敢于独立思考、说出自己见解的勇气。这种立足于感悟的延迟评价,才是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评价。
  总之,课堂评价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实施中应针对不同的需要进行选择,并将各种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灵活变通、创造性地使用,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生命力,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是当前“先学后教,反馈矫正”课改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提高了主体学习效率,是提高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利用好课本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  一、预习课文的合作  课前预习这个环节中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的前奏,因此我在“先学后教,反馈矫正”的教学
摘 要: 写作是语言综合能力训练的一种方式,也是学生对所掌握的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学生在写作中既要积累一定的语言知识,又要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从而逐步提高语言修养,增强语文素养。  关键词: 写作 语言修养 提高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
现象:部分学生腹中空乏,笔尖枯涩,作文内容单薄,没有真情实感。  思考:对于部分学生而言,要求他们多观察周围的事物,多看课外读物是行之有效的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可是对一些作文基础差,观察能力弱,懒于看课外书的学生来说就收效甚微了。如果能找到一剂既能提供写作素材又能降低学习难度的“对症良药”,也许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了。  偶拾:我无意中发现,入选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内容健康、语言优美、表现得法的优秀
摘 要: 数学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发现是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要标志的,随着对数学对象研究的深入,联想成为数学解题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联想是思维的一种形式,也是记忆的一种表现。联想是回忆旧知识,发现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即所谓“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等。  关键词: 数学方法 联想 重要性 方法 培养方法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方法论基础,如同
英国学者Pual Ernest在《数学教育哲学》这本书一开头就引述Thom的话说:“事实上,无论人们的意愿如何,一切数学教学法根本上都出于某一数学哲学,即便是很不规范的教学法也如此。”  “哲学”就是看法,数学哲学就是对数学的看法。十几年数学教学的经历使我对此深信不疑。我自己的“看法”就特别多,虽然也可能失之偏颇。  一、对数学的看法  我们教的是数学,天天在向学生“推销”数学,也“推销”自己对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历史使命。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用数学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真正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渠道。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知识的智力因素,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科学知识的创新充满勇于进取的人文精神,记载着人类发明、创造的光辉历史,凝聚着人类思索与奋斗的成功经验。它既有巧
摘 要: 有效教学是为人师者在课堂教学中积极追求的目标,也是渴望达到的教学境界。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如何通过课堂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如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作者将在数学教改实践中感悟的有效教学的几点思考展示出来以供探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 有效教学 教材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1.选择现实性的素材,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选择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