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药培养为主体的杂交稻综合育种技术的建立及应用

来源 :西南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100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杂交亲本选配方式、辐射诱变处理的适宜剂量、提高花药培养效果和育种程序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建成一种3年内完成杂交稻培育从亲本配组、辐射诱变、基因纯合到组合选配、优势评价的整个育种周期的综合育种技术体系,既提高水稻花药绿苗诱导率和花培后代遗传变异频率,又显著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此技术运用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已成功地培育出广谱性优良籼型恢复系川恢802和多个籼粳交广亲和恢复系,配制出优良杂交稻组合5个,推广面积50万ha以上。
其他文献
根据肥料效应函数法,采用三因素五水平回归设计的配方施肥研究表明,在灰棕紫泥土上每生产1000Kg豇豆需吸收N5.32Kg,PWO51.44Kg,K2O3.35Kg。据差减法计算,豇豆吸收N的4.8%,P2O5的21.7%,K2O的28来自于土壤,蓁养分则由施肥及根瘤菌作用补充。
采用人工自花授粉8小时后,作外源DNA子房注射,诱导成功黄瓜皮色基因的遗传转化,转化率为1.53%,变异后代(D_1代)出现的变异性状能够遗传给下一代,通过D_1代和D_2代植株表现型鉴
以烤烟为母本,玉米、高粱为父本进行不同纲间的有性杂交,通过喷激素处理,获得少数杂种种子。观察杂种后代表现,杂种一代就发生“疯狂分离”,出现一些亲本所没有的畸异性状。
泸光2S是在四川生态条件下,利用育性转换特性有明显差异的两个籼型光敏核不育系8902S与8906S杂交,经7个世代选育稳定的。败育临界温度【24 ℃,不育期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
本定位评价进一步阐明了本区稻田作物布局至今仍以一季中稻为主的生态经济依据,肯定了稻田一熟改两熟能显著提高生产力,提出近期稻田改制仍应以两熟为主,改进技术,主攻单产,提高效
近日,国内规模最大的燃煤电厂燃烧后碳捕集和封存全流程示范工程-国华电力15万吨/年碳捕集和封存(CCS)示范项目正式开工,项目进入全面基建阶段。项目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经济改革大潮中,新闻如何反怏社会生活,引导社会舆论,推动社会进步,发挥新闻独特的作用,近年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话题。中央电视台推出了“焦点访谈”节日,这个被认为是中国电
渝抗四号是根据重庆地区番茄枯萎病、TMV危害特点及消长规律,选用具有抗枯萎病、TMV显性基因,早熟、矮生、自封顶类型的T4作父本,以高抗枯萎病,早熟,丰产,结果能力强的80119作母本杂交选育而而的
针对空基反弹道导弹助推段的作战模式开展研究,从空基平台部署位置、作战时序与流程、拦截斜距、拦截速度等方面详细地对拦截弹拦截能力进行分析,并针对典型的弹道导弹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