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理想教育文化”理念的转变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v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前教学困惑和学生减负的呼声、基于教育立德树人和核心素养的要求,教育专家王世元先生聚焦教育本质、回归教学本源,从哲学的高度、人文的宽度、生命的厚度出发,从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理想教育文化”理念。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作为“诊断式督导促进朝阳区普通高中改进与提升”项目实验校,积极践行“理想教育文化”,推动课堂教学变革。在短短两个学期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学校的化学课堂悄然发生变化。

一、教学取向的转变


  1.向育人转变
  “理想教育文化”是育人的教育文化,育人是首要目的,知识是育人的重要載体。为了培养“最佳公民”,课堂上教师们更加关注知识的文化取向,开发知识的育人价值,重视实际问题、科学探究与化学知识间的联系;更加关注学情及学生需求、在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上建构新知识、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各种问题,激励学生积极实践、探索;更加关注课堂的思想性,教学中不能使学生获取了知识,丢掉了思想。
  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挖掘素材中的育人要素。例如,在《你身边的一种神奇液体—乙醇》这节课中,学习酒精在人体内的转化,使学生认识到饮酒的危害,珍爱生命;学习检测酒后驾车的原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关注乙醇的能源价值,发展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了解乙醇钠在医药工业上的化学价值,强化社会责任感。
  2.向核心素养转变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学取向发生改变,从注重知识记忆到注重知识理解、从基于习题训练到面对实际问题解决、从具体性知识学习到核心观念建构、从知识解析到促进认识转变和发展、从知识结论到彰显知识的功能价值。教学方向正逐步指向学生发展、学科本质、高阶思维发展、培育高素质人才。
图1 理想教育文化指导下的教学过程

  《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课例中,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从基于生活经验看待问题过渡为从化学角度科学合理解决从资源到产品问题。学生在方案互评过程中,逐步形成从化学原理到结合社会需求、经济效益、环境保护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观念,培养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意识。同时在真实情境、问题解决中建立一类问题的认知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实现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素养真正落地。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


  如今,在北化附中的化学课堂上,填鸭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依据“两个方法论”组织教学,即教师通过扰启、内省、质疑、实践的教育教学方法论,帮助学生利用独立、追求、养控、审美个体成长方法论,成为学习网络的连接者、学习内容的创造者、学习体系的建构者,创造属于自己的学习体系。教学过程中承载教育的载体是“六个认知要素”—实践、问题、工具、方法、技术、表述,“六个非认知要素”—灵动能力、意志品质、合作要件、情志追求、批判思维、生命修为,注重学生四大能力的培养。
  《“锂”跃龙门》课例中,教师从“中美贸易战”引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借助动态图让学生认识金属锂的科学价值,对学生的情感“扰启”,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分组讨论几种金属锂冶炼方法的化学原理及优缺点,讨论促进学生对从资源到产品方法模型的“内省”。讨论后,小组代表向同学展示自己的方法及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评价并提出“质疑”,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及思维提升。
  在实践的过程中,真实情境中的“扰启”确实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过程中的故意“留白”、适时“追问”促进了学生的“内省”与觉悟,搭建平台让学生们“质疑”恰恰是其思维的再提升,而动眼、动口、动耳、动手、动脑的“实践”也正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理想教育教学方法论在课堂上的应用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大量刷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构建知识网络的主人。同时,学生的“独立、追求、养控、审美”意识也在一次次领悟探究、情感体验、合作分享、思维审美中不断增强。

三、师生角色的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不再是“演讲家”,其角色随时空、情境需求而变化,可能是导演、导游、主持人、评论员、记者等,教师在变化的角色中引领学生前行。
  《化学反应速率》一课的实验探究过程分为六个环节,教师像导游一样给予学生引导,如选择研究对象:考虑其反应现象应易于观察、反应中应存在多个影响速率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从变量的控制、试剂的选择、实验条件、现象观察四个维度考虑;调控变量时考虑更具体的问题:哪个自变量变化,变几档?哪个自变量不变?怎样去调整自变量的“档位”?教师把“思想”具体化为“思路”,给学生一份探索的“思路”地图,学生按图索骥,经过探索、实践,无形中搭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库、工具架”,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不再是课堂的旁观者,而是知识的亲历者、实践者,是课堂的主宰者、发言人。课堂上学生亲历知识建构,在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建立及影响速率因素的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在调控变量时提出质疑:MnO2粉末用量多少、FeCl3溶液浓度大小是否也能影响速率?教师提示学生可以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设计实验验证。学生找准研究对象,设计对比实验进行探索,践行着质疑→内省→实践→提升的过程。亲历知识重演的过程好比自助游,学生自己安排旅途中的一切,主动、深刻、充满惊奇与艰辛、富有诗意,真正有助于学生提升技能,培养能力,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理想教育课堂不仅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同时尊重主体,关注个性,让学习更加有魅力,让学生学得有尊严。
  本文系“诊断式督导促进朝阳区普通高中改进与提升”项目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
其他文献
期刊
我们将从宏观社会和微观经济的角度分别探讨影响向I P v6过渡的因素.许多研究关注了采用I P v6技术层面,但是缺少I P v6采用与宏观社会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工作,比如国家层面
期刊
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分析了广西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学生满意度情况,从中探索建立特色鲜明、高效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路方法.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有着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的特点,也存在着抗挫折能力差、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论述了创新教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提出应从学生与教师两方面入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教学方法;实效性  作者简介:于钟凌(1972-),男,广西桂林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
目前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越来越多高校建立校园网络,高校办公也越来越依赖于校园网的数字化平台.高效办公是当前环境下高校追求的目标,在高校更新体制的背景条件下,如何让师
期刊
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rn一是信息化氛围浓厚,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目前已全面建成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稳定校园网络.学生、教师、管理、数据、服务各类信息系
期刊
以培养“医工结合”特色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改革目标,从课程体系设置、实验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开放式教学、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