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装配式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xj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状况,阐述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对目前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问题;发展对策
  长久以来,我国建筑业主要采用传统现场施工方法,即从搭脚手架、支模板、绑钢筋、浇筑混凝土,大部分工作都在现场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大,现场安全较大风险,产生大量固体建筑垃圾以及噪声影响着市民生活及城市发展。在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的今天,传统现场施工方式已不符合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了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一、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的状况
  (一)国外发展状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饱受战乱的欧亚国家迫切需要在废墟中重建家园,装配式建筑形式孕育而生。随着工业化发展,人们对环境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使得现代建筑要考虑形式、功能、环境等因素平衡,装配式建筑成为建筑工业化、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同时伴随着科技进步,技术上难题逐渐克服,欧、美、日等建筑工业化发达国家的装配式建筑在强大技术支撑下得到迅速发展。
  (二)国内发展及应用状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开始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设计和施工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建筑类型体系。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全国范围内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应用逐渐兴起,许多地区都逐渐形成设计、制作、安装的工业化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生产的初始模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现浇混凝土技术的成熟,全现浇式混凝土建筑形式逐渐取代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使得装配式建筑体系除在单层工业厂房中有较多应用外,在其他类型建筑中很少见到,建筑量占全世界50%的我国,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不足7%。
  近年来,从环境资源与社会发展要求方面来考虑,装配式建筑形式再次被提出并应用。但总体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二、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目前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弊端,传统现浇粗放型建筑模式面临着生产效率低、科技含量低、能耗高、质量不稳定等问题,而装配建筑模式的出现,有效缓解了这一问题。所谓装配式建筑,指在生产车间将一些如预制柱、预制梁、内外墙、叠合板等用建筑材料加工成相应构件,然后运往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物。与传统模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环保、缩短工期、提升质量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排放。由于装配式建筑所需构件主要在工厂内生产,不仅减少现场作业量,还大幅减少施工作业中的噪音、粉尘和废污水等,根据相关数据表明,装配式建筑施工可有效减低建筑垃圾约80%、节水约60%、节省木材约80%,减少能耗约70%。
  2、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所需构件是在工厂中加工生产,减少施工中脚手架及模板的数量,进而降低施工生产成本,尤其复杂构件的优势更明显,不仅简化施工流程,还提升了建设效率。据统计,高层建筑可缩短1/3的工期,多层和低层则可缩短50%以上。
  3、提升建筑质量。传统建造方式,大部分作业是现场完成,由于作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施工要求难以精确控制,再加上质量监管难度大等原因,导致安全质量问题屡禁不止,而装配式建筑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构件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
  4、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装配式建筑大部分建筑部品构件在工厂生产,现场施工人少、工期短、质量可预期、标准化程度高、维护容易,全生命期花费少。
  (二)目前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
  1、经济成本较高:产业规模形成前的高成本。一方面,设计人员要掌握装配式标准构件的拆解和特殊节点构造设计能力,导致设计人员高成本;熟练施工人员要经专业培训带来施工人员高成本;另一方面,市场化及商业化发展受阻。目前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没有形成完善产业链,处于零星的运作状态,前期工厂投建、技术研发、专业器材采购,导致企业前期投入成本过高,后期获利较慢。
  2、行业标准与技术体系不完善:尚未形成统一完善的行业标准。当前标准并不能满足装配式建筑多样性的需求。不仅设计、施工标准不完善,验收标准也不完善。
  3、人才培养未跟上,专业人才不足。目前装配式建筑全行业都面临着人才不足,设计人才、施工人才、管理人才都十分短缺;同时在工程建设阶段,新的施工方式要用新的组织管理模式,工程建成使用后的服务与维护,都面临管理人才的短缺。
  4、政策扶持方面,由于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装配式建筑理念还没有深入经营管理,相关技术还不够成熟,再加上缺乏长效的激励政策,如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尽管出台了一些指导性的扶持政策,但真正可操作的政策和细则不健全,相关配套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
  三、对于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对策
  (一)经济成本方面。因为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成本高在预制配件上。一方面,以政府投资为主项目,如果政府出台政策强制要求此类项目中装配式的比例,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普及率,增加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占有,只要需求量增大,就能调节提升市场工业化程度,材料成本自然随之下降。另一方面应该着手研发新技术、新材料,降低材料成本。
  (二)行業标准与技术体系方面。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具备了完善的行业标准与技术体系。而我国又非常欠缺这些标准和体系,相关部门可借鉴国外成熟的行业标准与技术体系,再结合我国市场现状,尽快建设一套有中国特色标准和体系。另外,针对我国各地区装配式部件种类多,型号不一致问题,国家应成立一个专门部门研发、整合统一配套的标准化技术体系。
  (三)人才培养方面。从教育环节开始人手,加强校企合作,一些大专院校开设相关课程,结合实际工程实践,培养出受过基础教育培训的初级人才,这些初级人才一旦源源不断的输送进产业链条。还可通过引进国外装配式建筑领域相关人才,聘请高水平的专业人士去高校讲座授课,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与兴趣
  (四)扶持政策方面。政府部门应该放下包袱,借鉴有类似的成功政策;政府可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企业实行前期的税收优惠扶持政策,使装配式建筑逐渐普及。行业协会应该主动牵头,有社会责任感的开发企业和当地设计单位积极配合,共同推动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发达省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推动扶持政策的出台。
  四、结语:
  总之,随着传统建筑能耗不断增加的压力,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日益严重,使得装配式建筑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由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起步阶段,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速度还有待提高。本文探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有利于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促进建筑产业完成转型升级,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云存储技术为城市管理与服务提供了更好的服务.而随着现在视频监控技术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传统的网络
我国交通事业在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这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其中轨道交通运输尤其得到了发展,近年来,修建地铁的城市越来越多,地铁车站修建的工程也越来越多.本文以某
摘要: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增强,同时为其制订了相应的政策,并逐步落实到实处.房地产价格实现了良性回归。本文主要以房地产为主线,结合房地产市场的具体发展情况,针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与政策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剖析,旨在保障房地产行业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行业;发展趋势;政策  房地产行业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与超前性,相应的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房地产行业必然
十五、说说杨志汴京城卖刀青面兽杨志,“是三代将门之后,武侯杨令公之孙”。原任“东京刺使”之职。后因造万寿山,十个制使去运花石纲,只有杨志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不敢返京
质量是机关文印工作的生命,而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则是做好这项工作的保证.从事文印工作多年,我深感其中每个细节里都有学问,都需要以“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态
【本刊讯】 为加大对新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支持力度,近日,國家发展改革委下達2017年第一批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89亿元,用于支持242.5万人生活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搬迁安置住房建设。  本批计划严格按照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以及新疆、西藏和四省藏区实行人均差异化补助政策。通知要求,各地要及时分解下达本省投资计划,严格执行建档立卡搬迁户人均不超过25平方
期刊
摘要: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居民消费购物与社交的重要场所,其不仅需要提供丰富多样化的消费选择,更应营造出良好的消费环境与氛围,使人们在建筑空间内部体会到舒适、新奇、愉悦的感受。体验消费模式的理念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建筑空间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要求设计师从人群空间体验的角度出发,合理配置设计要素,构建出更具主题性的精神文化层面消费环境。本文在分析体验消费模式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建筑空间的基本特点的基
装配线平衡是生产制造系统稳定的重要环节.本文以中航沈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919后机身前段装配线为研究对象,对此存在的装配线平衡问题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了对应的改善措
环保节能是当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指导理念,在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需要运用到这一理念.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从推广使用优质管材、充分利用太阳能、使用节水卫生器具、消防贮
美国现代美术教育经历了由“图画课”到课程统整的四个阶段,美术教育的内涵不断扩大.从为了满足工业社会需求的“图画课”到由罗恩菲德为代表的“自由创造”艺术教育思想,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