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是一门艺术,其管理水平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思想作风、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甚重。本文通过阐述高职院校学生班级管理具有多重性的特点,讨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艺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能力对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班级管理;高职院校;艺术
1952年底,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提出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辅导员是受学校委派到班级管理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老师,普遍赋予了全面负责相应班级事务的职责,“其学生工作的角色定位往往不是专业引领,而是生活管家”。辅导员的工作经过长年的不断摸索和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环节。现如今,辅导员在班级的管理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的指导者,而且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辅导员的工作不仅是学生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联系的纽带。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思想作风、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作用非常明显。
高职院校学生的双重性。其一,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刚刚高中毕业,年龄一般在19岁左右,符合普通高校学生年龄结构的特点,学生的生理、心里正趋向成熟,充满生机、蓬勃向上,也是学生个性逐渐形成的阶段,但由于高职院校招生分数较低,和其它本科高校学生相比,心理落差较大,心里波动比较大,容易冲动,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其二,高职院校学生也具备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特性,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为就业做准备,但更注重学生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辅导员对班级的管理工作不但符合高校的现状和发展,有略区别于高等院校。故而,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对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班级管理特点
(一)生源结构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年龄在19岁左右,其生理、心理等特征正处在趋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充满生机、蓬勃向上、情感丰富,但心里波动比较大,容易冲动,说话做事有待沉稳。来高职院校上学的学生一般都是高考分数较低,学生本人不愿意复读,家长想让学生及早就业这几类学生为主。因此,大多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自我约束能力差,存有一定的挫折感,导致纪律较为涣散,学习动力不强。这就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难度。
(二)高职教育性能的特殊性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但又区别本科高校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现如今的高职院校门槛低,大部分学生不是厌学就是缺乏上进心,难于管教,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校在课程设置时,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为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一样,要全面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中转期,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的是让学生毕业后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工作岗位,适应工作环境,胜任本职工作。因此,高职教育具有混合型的特征,怎样有效管理好高职院校学生班,是每位高职院校辅导员迫切思考的课题。
二、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艺术
(一)了解与沟通,提高学生自信心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健康发展的引导者,辅导员了解学生各种情况。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是一个极具思想的个体,尤其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更应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喜好、优缺点等,也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以便在班级管理过程,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沟通与交流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相互信任的必然条件。海涅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尤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冲动期,他们在生理、心理、年龄等诸多特征反映出来的行为大大区别于成年人,但他们也要像成年人一样而去谋划自己的未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体验到其他同龄人没有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因此,辅导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触及学生的所思所想,唤起心与心的共鸣,引导学生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结构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是高考成绩不高者,素质参差不齐,往往是人们眼中的“差生”。而且,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历练,承受力比较弱,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心理困惑、烦燥不安。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学习成绩差,不被认可,对自己产生失望、怀疑、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导致学习困难,没有自信心,自暴自弃。辅导员应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通过访谈、讲座、板报、典型事例等一系列方法,激励学生,使其重新确立奋斗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新启航,走出困境,提高自信心,为美好的明天好好学习。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个性都非常鲜明。有的积极努力,有的消极散慢,再加上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侵润,周边环境的干扰,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辅导员要正确认识时代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与关注。根据自身条件和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对积极认真的学生继续关怀和鼓励,发挥其表率作用;对不爱学习,纪律懒散,思想不积极的的学生,一点一滴地去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改正不良的习惯和思想作风,树立人生自信,使其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高职院校辅导员更应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积极主动地挖掘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及推广,体现学生的价值。因此,在尊重和鼓励中,关注与关爱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扬学生价值,使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严于管理,多一点宽容 “没有规律,难成方圆”,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要依托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循“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的标准,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按照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与学生约法三章。但是,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人无完人”,谁不犯错误,允许学生犯错,并不等于容忍学生一错再错,知错就改,说明学生在进步。在班级的管理中,尽量让学生受到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对于学生错误的行为与言论,辅导员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所在,改正错误,使其逐步走向成熟,逐渐优秀。
(四)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一个班,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将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象自己弟弟妹妹一样的关心爱护,让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的互相关心着、爱护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和包容着,那么他们便是温暖的、团结的、和谐的、共勉的和上进的,在班级里要正确关爱,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发扬校园文化功能,通过知识竞赛、分组或者宿舍逐渐的体育竞赛等一系列措施,实行奖励制度,让学生健康的参与竞争,健康的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还实行“一帮一、一盯一”的先进生帮后进生的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五)实施自我管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的机会。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健康的成长。让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辅导员在班级的管理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的指导者,而且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高职院校学生的班级管理具有特殊性,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群体特点和职业教育特征,提高学生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学生,并用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对待每一名学生,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实施自我管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艺术,创建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力求上进、团结协作、健康和谐的班集体,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去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长宏.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初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2(1):62-64.
[2]朱之云.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心、体、法”[J],卫生职业教育,2012(3):39-40.
[3]李 娜.浅谈高职辅导员的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8.
[4]刘慧芳,王振华.现代大学辅导员工作方法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36-137.
[5]郑少俐,沈 琼.高职学校辅导员打造和谐班级的策略[J],职业,2012(3):80-81.
【关键词】辅导员;班级管理;高职院校;艺术
1952年底,清华大学蒋南翔校长提出建立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辅导员是受学校委派到班级管理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老师,普遍赋予了全面负责相应班级事务的职责,“其学生工作的角色定位往往不是专业引领,而是生活管家”。辅导员的工作经过长年的不断摸索和发展历程,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环节。现如今,辅导员在班级的管理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的指导者,而且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辅导员的工作不仅是学生班集体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且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联系的纽带。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能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思想作风、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作用非常明显。
高职院校学生的双重性。其一,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刚刚高中毕业,年龄一般在19岁左右,符合普通高校学生年龄结构的特点,学生的生理、心里正趋向成熟,充满生机、蓬勃向上,也是学生个性逐渐形成的阶段,但由于高职院校招生分数较低,和其它本科高校学生相比,心理落差较大,心里波动比较大,容易冲动,加大了学生管理的难度。其二,高职院校学生也具备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的特性,在校学习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是为就业做准备,但更注重学生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辅导员对班级的管理工作不但符合高校的现状和发展,有略区别于高等院校。故而,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对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的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班级管理特点
(一)生源结构的特殊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年龄在19岁左右,其生理、心理等特征正处在趋向成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充满生机、蓬勃向上、情感丰富,但心里波动比较大,容易冲动,说话做事有待沉稳。来高职院校上学的学生一般都是高考分数较低,学生本人不愿意复读,家长想让学生及早就业这几类学生为主。因此,大多学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自我约束能力差,存有一定的挫折感,导致纪律较为涣散,学习动力不强。这就增加了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难度。
(二)高职教育性能的特殊性
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但又区别本科高校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现如今的高职院校门槛低,大部分学生不是厌学就是缺乏上进心,难于管教,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学校在课程设置时,要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全面提升学生的自身素养,为更好的学习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去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一样,要全面的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学生走向社会的中转期,对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但是,高职教育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工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为的是让学生毕业后第一时间就能找到工作岗位,适应工作环境,胜任本职工作。因此,高职教育具有混合型的特征,怎样有效管理好高职院校学生班,是每位高职院校辅导员迫切思考的课题。
二、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艺术
(一)了解与沟通,提高学生自信心
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和学生健康发展的引导者,辅导员了解学生各种情况。每个学生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是一个极具思想的个体,尤其作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更应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喜好、优缺点等,也要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态。以便在班级管理过程,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因人而异、因时制宜,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
沟通与交流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相互信任的必然条件。海涅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尤其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冲动期,他们在生理、心理、年龄等诸多特征反映出来的行为大大区别于成年人,但他们也要像成年人一样而去谋划自己的未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体验到其他同龄人没有体验到的人生经历。因此,辅导员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触及学生的所思所想,唤起心与心的共鸣,引导学生向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从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结构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是高考成绩不高者,素质参差不齐,往往是人们眼中的“差生”。而且,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缺乏艰苦生活的历练,承受力比较弱,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容易出现心理困惑、烦燥不安。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学习成绩差,不被认可,对自己产生失望、怀疑、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导致学习困难,没有自信心,自暴自弃。辅导员应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通过访谈、讲座、板报、典型事例等一系列方法,激励学生,使其重新确立奋斗目标,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新启航,走出困境,提高自信心,为美好的明天好好学习。
(二)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个性都非常鲜明。有的积极努力,有的消极散慢,再加上社会对学校教育的侵润,周边环境的干扰,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辅导员要正确认识时代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正确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与关注。根据自身条件和个性特点,因人而异,对积极认真的学生继续关怀和鼓励,发挥其表率作用;对不爱学习,纪律懒散,思想不积极的的学生,一点一滴地去引导学生克服自身的缺点,改正不良的习惯和思想作风,树立人生自信,使其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另外,高职院校辅导员更应根据学生个体发展,积极主动地挖掘每个学生不同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及推广,体现学生的价值。因此,在尊重和鼓励中,关注与关爱中,正确引导学生,发扬学生价值,使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
(三)严于管理,多一点宽容 “没有规律,难成方圆”,辅导员的班级管理工作,要依托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学校的规章制度,遵循“从严要求,从严管理,从严衡量”的标准,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按照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与学生约法三章。但是,在学生的管理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人无完人”,谁不犯错误,允许学生犯错,并不等于容忍学生一错再错,知错就改,说明学生在进步。在班级的管理中,尽量让学生受到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的约束,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对于学生错误的行为与言论,辅导员进行批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所在,改正错误,使其逐步走向成熟,逐渐优秀。
(四)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一个班,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将班上的每一个同学都象自己弟弟妹妹一样的关心爱护,让他们像兄弟姐妹一样的互相关心着、爱护着、帮助着、照顾着、鼓舞着和包容着,那么他们便是温暖的、团结的、和谐的、共勉的和上进的,在班级里要正确关爱,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级氛围。发扬校园文化功能,通过知识竞赛、分组或者宿舍逐渐的体育竞赛等一系列措施,实行奖励制度,让学生健康的参与竞争,健康的竞争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增长其才能的重要途径。通过这样的竞争,班级中形成了一种互相监督、互相帮助、你追我赶的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发展。还实行“一帮一、一盯一”的先进生帮后进生的管理制度。在改革开放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上进心和耐挫力。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去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五)实施自我管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才能的机会。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和学校的要求,及时地作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健康的成长。让学生对自己有明确的定位,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使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为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就要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班级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工作,人人都为集体作贡献,人人都意识到自己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辅导员在班级的管理中,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政治的指导者,而且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引导者。高职院校学生的班级管理具有特殊性,辅导员在班级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群体特点和职业教育特征,提高学生自信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学生,并用一颗善良、宽容的心对待每一名学生,加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实施自我管理,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班级管理艺术,创建一个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力求上进、团结协作、健康和谐的班集体,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环境去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周长宏.高校辅导员班级管理工作初探[J],天津农学院学报,2012(1):62-64.
[2]朱之云.高职辅导员工作中的“心、体、法”[J],卫生职业教育,2012(3):39-40.
[3]李 娜.浅谈高职辅导员的班级管理[J],中国校外教育,2012(2):28.
[4]刘慧芳,王振华.现代大学辅导员工作方法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136-137.
[5]郑少俐,沈 琼.高职学校辅导员打造和谐班级的策略[J],职业,2012(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