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骨架厚蒙皮结构缝翼外形控制装配技术研究

来源 :内燃机与配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自主研制某机型前缘缝翼,采用钣金肋和梁的弱骨架结构形式,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外形控制不稳定,严重制约飞机的批量生产和维修互换。本文从装配过程外形数据分析入手,针对性的提出外形补偿方法,并在装配过程中跟踪优化数据,固化装配方案和流程,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本型号的缝翼装配变形问题,为弱骨架厚蒙皮结构活动翼面装配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优化方案。
  关键词:缝翼;弱骨架;补偿方法
   中图分类号:V262.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57X(2021)14-0028-02
  0  引言
  前缘缝翼是安装在机翼前缘的一段或者几段狭长小翼,主要是靠增大飞机临界迎角来获得升力增加的一种增升装置。其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延缓机翼上的气流分离,提高了飞机的临界迎角,避免大迎角下的失速;二是增大机翼的升力系数。由于缝翼在机翼前缘的最前端,所以在飞机起飞和降落时最容易被鸟撞损坏,是飞机最易损坏的活动面之一,航空运营过程中对缝翼的快速互换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随着飞机陆续交付客户,运营过程中经常要更换缝翼,但在生产过程中,缝翼外形超差严重制约着互换的进行。前缘缝翼是喷气式客机增升增阻活动翼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某机型支线飞机左右对称布置三段前缘缝翼。缝翼由内外蒙皮、梁、长桁、翼肋和楔形尾缘组成,为常规铝合金密肋结构。(图1)
  1  过程分析
  某机型飞机缝翼自研制以来,连续多架机外形超出设计要求,尾缘区域出现“收口”等问题。由于缝翼结构中钣金件数量较多,零件制造精度较低,蒙皮与钣金肋之间容易出现装配间隙,机加肋较少,但交点与理论外形的相对关系,直接影响到缝翼的安装姿态。机加肋以工艺孔和防冰管安装孔为基准进行肋板的内外型面加工,并工艺孔为基准制交点孔。在加强肋制造过程中,交点与外形之间通过工艺孔间接协调,增大协调误差。缝翼蒙皮初始材料为2024-O,热处理后的状态为2024-T42。其中外蒙皮以内型面为基准,通过钣金拉伸成形后进行化铣,化铣后与内蒙皮在蒙皮组装型架上铆接在一起形成外蒙皮组件,内蒙皮均采用滚弯成型。缝翼外蒙皮验收时,在指压力下蒙皮与模胎贴合符合规范要求,在蒙皮组合夹具和装配型架上以外形为基准,化铣应力释放后蒙皮与装配外形卡板出现较大间隙,整个蒙皮呈现收口趋势,前缘出现挠曲变形。当内外蒙皮铆接成上蒙皮组件后,刚性显著增强,蒙皮与工装卡板之间间隙无法通过指压力消除,蒙皮外形作为理论装配的基础,收口和变形会直接传递到缝翼总装阶段,进而导致缝翼铆接后出现尾缘条收口和变形。此质量问题一直是制约缝翼交付的主要影响因素,且据客户反馈组件安装有5大类重复性超差问题,而首要问题为缝翼外形超差导致的缝翼-机翼前缘间隙、阶差问题,统计27架机,超差比率为100%。缝翼外形超差导致缝翼在收放时与机翼前缘干涉,对前缘蒙皮造成不可逆的磨损,因干涉引起的缝道间隙不均匀不仅会影响缝翼的高速性能,严重时还会影响到飞机的失速性能。
  针对缝翼悬挂超差问题,分别测量了缝翼外形、机翼前缘外形和缝翼安装后与前缘的整体外形,测量结果显示,缝翼尾缘处的外形呈波浪形态,外形最大超差达到3mm以上,此外缝翼在型架上约束状态和架下自由状态下测量结果差异较大,说明缝翼装配下架后呈扭曲姿态。超差现象表明骨架结构刚性不足和蒙皮与肋存在装配间隙,导致缝翼在装配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装配应力,应力释放引起无规律变形。因此,缝翼外形超差为设计、零件制造、装配应力等耦合的技术质量问题。
  为了达到缝翼装配外形控制的稳定性,研究主要从装配协调、流程规划、外形优化、工装优化、过程控制、数据分析等环节进行优化,形成了一套系统、可控的缝翼装配外形控制方法,保证缝翼制造的符合性、稳定性。
  1.1 装配协调  缝翼为互换件,缝翼与机翼前缘通过标工(交点间距量规和协调平板)进行协调。其中缝翼交点间距量规协调了交点,通过两端鱼形件协调了端肋的展向位置和外形,通过协调板间接协调了缝翼交点与机加肋外形。缝翼的外形主要靠机加肋和端肋支撑,缝翼装配型架交点定位器和端肋定位器均通过标工调装,其余要素(钣金肋、梁和尾缘条)的定位器采用数字化调装。从协调方式上来说,缝翼交点量规基本保证了缝翼交点和整体外形的协调关系,但是在同一套装配型架中,两种调装方式的混合使用增大了协调误差。(图2)
  1.2 流程规划  缝翼装配以蒙皮外形为基准,即利用装配型架外卡板定位蒙皮的外形,并在型架上施力使得蒙皮外形贴紧在卡板上,然后连接内部骨架。这种装配方法的特点是误差形成从外向里,累积误差在骨架连接时通过补偿消除,可以在不提高零件制造准确度的前提下获得较高的外形准确度。目前缝翼装配流程为先定位机加肋、钣金肋和梁,后定位蒙皮,为典型的以骨架为基准装配,与文件中缝翼以外形为基准进行装配的要求不符。其中钣金肋理论上在定位时通过隔板定位器利用内形面定位,定位误差从后向前积累,以现有的装配公差计算,利用该方案定位下的钣金肋外形之间最大理论阶差可达1.6mm,但由于钣金零件的公差相比机加零件较大,随后上蒙皮安装时骨架和蒙皮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装配间隙,间隙消除不均将会形成附加的装配应力。此外,受操作空间和结构限制,操作人员通常会放弃钣金肋(隔板)定位器,通过手工定位,此种方式下完全放弃了钣金肋和梁之间的L型角材装配补偿,定位好的钣金肋内、外形都无法保证,是缝翼装配应力主要的来源。图3为某架中段缝翼,可以看到以尾缘条上表面为基准,相邻钣金肋外形阶差明显偏大。
  为此,在原有工艺方案基础上,首先优化钣金肋定位方法,由于尾缘收缩变形方向固定,通过反向工艺补偿可减少收缩量。为积累数据,对每段缝翼在装配过程中,尾缘条定位制初孔后进行激光测量,尾缘条加垫调整后制终孔并与蒙皮铆接后,整体激光测量缝翼(含尾缘条)外形,每段缝翼用激光测量后有近2万个点;装配完成后通过外形检验卡板测量。结合激光测量及卡板测量数据,分析尾缘条与工装定位器之间的位置,计算加垫量并在尾缘和定位器之间加垫进行工艺补偿以改善尾缘外形,反向工艺补偿固化后的加垫数据如表1、表2、表3所示,在进行反向工艺补偿过程中缝翼外形测量的变化如图1、图2、图3所示。
  1.3 外形优化
  修模改善缝翼外蒙皮收口,完善尾缘零件检验标准,优化机加肋外形公差。
  1.4 工装优化
  加密尾缘条定位器数量并增加蒙皮辅助压紧器,同时增加端肋展向定位器,端肋展向定位方式见图4所示。
  2  结论
  通过对缝翼外形进行全外形测绘建模的工程实例分析,进行测绘、建模搭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重建、质量分析等功能,形成了一套具有可实施性的缝翼外形控制体系,探索出一种可用于装配区域封闭的间隙补偿方式。形成活动面外形数字化测量和分析方法:基于传统工艺装配与数字化测量设备相结合应用方法,不仅可以解决工艺装配过程中遇到外形补偿的问题,而且在逆向设计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保证其缝翼制造稳定性,满足工程要求和客户需求。
  参考文献:
  [1]钟园,陈勇,等.翼身融合布局低速验证机前缘缝翼设计[J].航空学报,2019,40(9):123-133.
  [2]王素晓,郑娜,等.外翼活动面结构偏离的容差分析及优化[J].装配制造技术,2016(06):165-167.
  [3]颜巍,贺兰德,等.新型缝翼對机翼气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科技信息,2013(06):113-115,111.
  [4]蔡跃波,安鲁陵,等.飞机复合材料结构装配间隙补偿研究进展[J].数字化装配,2019.
  [5]岳胜,代多兵,等.飞机结构装配间隙超差分析研究和对策[J].航空制造技术,2013,56(12):81-84.
其他文献
介绍了内蒙古电网复合绝缘子应用情况,抽取了一批不同电压等级、运行年限、生产厂家的复合绝缘子,对其外观、电气、机械及材料性能进行试验检测。结果表明,交流耐压试验、陡波前冲击耐受电压试验、机械破坏负荷试验合格率达100%,说明复合绝缘子早期应用出现的机械强度下降问题基本解决;憎水性试验、带护套芯棒水扩散试验、护套黏接强度试验合格率较低,反映运行复合绝缘子老化特征较为灵敏,建议将上述试验项目用于网内运行复合绝缘子抽检;喷水分级法用于运行复合绝缘子憎水性测试效果较好;热重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判定绝缘子伞裙早期
针对某110 kV输电铁塔接地扁钢腐蚀严重问题,利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显微组织检验、腐蚀产物形貌及能谱、镀锌层厚度测试、土壤理化性能分析等试验方法对其腐蚀原因进
传统的人工手动拆装GW4型隔离开关触指的方法费时费力,对检修人员也有较高要求,而且会破坏触指表面镀银层,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对此,乌海电业局研制了一种全新的GW4型隔离开关弹簧触指拆装工具,通过旋转摇把,将力传递到正反丝扣上,将圆周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在反丝扣和螺母配合作用下,导力杆会前进、后退,从而可以快速拆装触指。经测试,使用该工具,1人即能完成触指拆装,拆装1只触指平均时间由原来的39.4 min缩至3.5 min,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摘要:嵌入式软件的兼容性与可靠性成为汽车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以MATLAB/Simulink软件为依托,叙述了一种AUTOSAR模型与非AUTOSAR架构的基础软件集成生成可执行程序的过渡集成实现方法,为开发符合AUTOSAR标准的电控系统嵌入式软件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AUTOSAR;模型;嵌入式软件   中图分类号:U469.72
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管理系统是一套智能实现故障诊断和安全管理的系统。针对电动汽车需要,设计性能先进、可靠稳定的高压电安全管理和故障诊断系统来解决电动汽车高压电安全问题,以便能在故障发生时可及时有效的作出处理,保障安全。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基本的代步工具,人们对于汽车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悬架是汽车性能的关键部分,根据路面情况跟运行状态,改善控制的智能悬架来提高汽车安全性。为了改善汽车的舒适和安全行驶,提出汽车磁流半主动悬架控制方案,设计磁流减振器工作模式,改善力学特征,建立磁流变减振器模型,建立带磁流变展器模型,参数表基于控制理论,设置新型控制理论,以磁流变检测,变
摘要:行星式波发生器微型谐波齿轮传动的柔轮具有内外齿圈。推导出变形柔轮齿廓上点的坐标与未变形柔轮齿廓上点的坐标的转换关系,进而利用MATLAB编程求解变形柔轮四分之一内外齿圈各轮齿两侧齿廓上各点的坐标,在Pro/E中对四分之一内外齿圈齿廓上的点用样条曲线连接,并通过镜像和拉伸,完成变形柔轮的三维实体建模。  关键词:谐波齿轮传动;柔轮;实体建模;有限元   中图分类号:TH132.4
摘要:柴油机的性能开发是影响其排放控制技术及发动机耐久性的关键环节,而且我国现阶段提出的非道路三阶段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降低柴油机的NOX+HC排放和PM排放,于是对柴油机整体性能的开发就显得愈加重要。本文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陆用发電柴油机的三阶段排放性能,阐述了非道路三阶段陆用发电用柴油机性能开发过程,通过分析试验结果,做出调整方向,满足排放、动力性、匹配方面更加优化。  关键词:非道路三阶段;排放;
摘要:针对轨道交通车辆转向架用轴箱弹簧在受载范围较大时存在弹簧变形量较大、刚度成线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变刚度橡胶轴箱弹簧创新结构设计及其变刚度方法,对轴箱弹簧进行了二级减振设计,轴箱弹簧在大载荷时,能够变刚度,减小变形挠度,同时可通过调整钢弹簧的参数改变轴箱弹簧的刚度特性。此种设计可实现产品刚度的调节,提升了车辆的运行品质,同时也节省了安装空间,产品既可以新造又可以从现有结构上进行改进,同时也可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汽车上汽油机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现状,然后介绍了汽油机的有害排放物有哪些并指出了它们的危害,接着讲解了主流汽油机的排放控制装置有哪些,最后总结了全篇文章的作用及意义。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gasoline engine on air p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