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快跑(连载)

来源 :课外生活(小学1-3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maa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 谅
  面对扎西顿珠的愤怒,崔唯只有无奈和歉意:“对不起……四年前,我的父亲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事情已经过去,我们都只能向前看,不是吗?”
  董咚咚轻轻拉住扎西顿珠的手,仰起头说:“扎西哥哥,你不是说过,你的爸爸已经化成了草原上的云和雨水,和我们在一起吗?”
  扎西顿珠用手背擦干眼泪,用力点点头:“是的,爸爸是英雄!”
  夏峰对崔唯说:“你这么晚来找我们,是为了什么?不过是损失了一单生意,大名鼎鼎的螳螂总不至于准备自首吧?”
  崔唯抬眼看了看还亮着红灯的小小手术室,年轻的眼睛里仿佛充满疲惫,低声道:“我失去了父亲,不能再失去我的弟弟。”
  夏峰了然:“那个受伤的男孩是你弟弟?”
  崔唯苦笑:“如果说崔家人身上的血腥太重,需要受到惩罚,我宁愿受惩罚的是我。”
  蒋美丽已经有些同情这个看起来柔弱却又无比坚强的姐姐,忍不住安慰道:“姐姐,你放心,一切都会好的。你不要再伤害小羊了,好不好?夏叔叔他们不会抓你的。”说着,蒋美丽看了看夏峰,小心地问,“对吗,夏叔叔?”
  夏峰不置可否。螳螂和保护站斗了这么多年,恩恩怨怨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虽然崔唯的入行也实属无奈,可四年来,草原上断送在她手里的生命也是数不胜数了。
  崔唯垂下眼帘,说:“其实,如果不是为了钱,谁愿意做这些伤天害理的事情。自从父亲倒下后,我成了螳螂,四年来,我几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可是我一个女孩子,要承担天价的医药费,还要供弟弟念书,就算是把我自己卖了,也换不回这些钱。”
  大胡子听到这里,已经忍不住流下眼泪,孩子们也红了眼圈。
  崔唯接着说:“上个月,我的父亲已经去了。他走得很平静,没有什么痛苦,让我也可以安心了。现在弟弟已经长大了,我想,我们姐弟俩终于能做点正经事养活自己了,就放出了螳螂要金盆洗手的消息。弟弟还要读书,我告诉他,姐姐再做最后一笔买卖,存下他的学费,我们就永远离开这里,不再回来。可是、可是上天总是不愿眷顾我们……”
  欧阳圆圆忍着眼泪,又掏出一个香蕉布丁递给崔唯,哽咽道:“姐姐,别难过了,夏叔叔说王伯很厉害的,你弟弟一定不会有事的。”
  陆寻深深叹了口气,拍了拍崔唯的肩膀,说:“小胖墩说得对,有王伯在,你弟弟會好的。”又对夏峰说,“夏队,我看他们姐弟俩真的不容易。你放过了齐鸣,能不能也……”
  夏峰何尝不明白陆寻的意思,把烟头狠狠地在墙上按了按,说:“桑央老队长对我有恩,可他更是扎西的父亲。这件事我听扎西的。”
  扎西顿珠站在半开的门边,怔怔地望着天上的月亮,仿佛陷入了沉思:“小时候,爸爸说,草原上的每个生命都是有灵魂的。那个时候,天那么蓝,草那么绿,没有吹来漫天的沙子,羊群和我们是最好的朋友。可是现在,什么都变了……”
  董咚咚拉住扎西顿珠的手,央求道:“扎西哥哥,崔姐姐也很可怜的,你就原谅她吧,好不好?崔姐姐再也不会伤害草原上的小羊了!”
  扎西顿珠闭上眼睛,说:“我没有资格说原谅。该原谅她的是草原上的羚羊。”
  孩子们又失望又焦急,不知该怎么办。
  崔唯死死咬住嘴唇,忍住眼眶里的泪水,哑着嗓子说:“我知道我这四年做了许多错事。可是我弟弟他是无辜的,他还要上学。崔一他是个有血性的孩子,是为了掩护我离开才受的伤。我求求你们,我可以向你们提供起诉螳螂的一切证据,只要你们放过我弟弟——他、他还是个孩子。”
  崔唯说完,忍不住轻轻抽泣起来。这个坚强的女孩也有脆弱的一面。她原本应该和同龄的女孩子一样,享受美好的生活,却过早地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她原本可以好好地享受上天赐予她的一切——健康、美丽、年轻,可从她成为螳螂的那天起,这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在崔唯的抽泣声中,扎西顿珠却突然开口说:“我想过,螳螂其实只是个名字。就好像,她的父亲走了,这个名字会由她来代替,那么如果她走了,也会有别的人继续。只要羚羊的皮还值钱,这样的杀戮就不会停止。”
  这番话说进了每个保护站队员的心里。夏峰、陆寻、林飞和扎西顿珠,他们为了草原上的生命,把青春奉献给了保护站,可这样的付出收效甚微,甚至根本阻止不了盗猎者的脚步。走了一个螳螂,还会有更多的螳螂站出来,就像崔唯和她的弟弟,就像齐鸣。
  陆寻感叹道:“扎西说得对。要想保护羊群,光靠抓一个螳螂是没有用的。崔唯虽然做了很多错事,可她也是身不由己。只要她愿意重新来过,一切都还不算太晚。”
  大胡子感动得哇哇大哭:“大家谁不是因为生活所迫才干这一行的呢!”
  董咚咚扯了扯夏峰的袖子,问道:“夏叔叔,你们这么说,是不是原谅崔姐姐了?”
  夏峰拍了拍董咚咚的脑袋:“小鬼头,就数你最精!”
  崔唯终于松了口气,董咚咚带头欢呼“欧耶”,孩子们激动地抱在一起。
  欧阳圆圆摸出一个葡萄布丁,害羞地塞进崔唯手里:“姐姐,你尝尝,可甜啦!”
  崔唯终于破涕为笑,美得像是草原上盛开的月亮花。
  (下期还有)
其他文献
嗨!大家好!我叫李可馨,今年10岁,来自淮北市第三实验小学五(2)班。我活泼开朗、爱好广泛,喜欢唱歌、跳舞、看书、拉小提琴……这些爱好不仅丰富了我的课外生活,也让我更加热爱学习。希望以后的日子里,眼里是阳光,笑里是坦荡。我的人生格言是: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王陈飞月  (安徽音乐广播《星星梦工厂》嘉宾)  大家好,我叫王陈飞月,今年8岁,是黄山市大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我是一个兴趣广泛
期刊
相信小朋友们都喜欢画画、涂鸦,但是你们知道吗,我们的手指头除了可以用来拿东西、吃饭、写字,还可以用作画板。是的,你们没有看错,只要用彩色笔在上面涂鸦,就能让手指头变成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或人物。  它可以是一只气势威武的大公鸡,拥有艳丽鲜红的漂亮皇冠。  它可以是绚丽多彩的孔雀,向我们展示它傲人的羽毛。  它也可以是一头正在嘟嘟嘴卖萌的长颈鹿,像是惊讶地在和我们打招呼。  手指艺术作为一种别样的创
期刊
动画片《今夕何夕》是一部关于生命、贫穷和爱的科幻片。  影片开头,年幼的艾米丽敲打着机器操作台,屏幕上发出闪烁的信号,一个名叫“艾米丽三世”的女人出现在屏幕上。她告诉艾米丽,她来自227年后,是艾米丽的第三代克隆人。等艾米丽长大后,她会怀孕生下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克隆人,她的记忆会被这个克隆人继承,艾米丽将以这个克隆人的身份继续存活下去,如此不断地重复,她就能得到永生。对于相对贫穷的中产阶级,他们做
期刊
奇葩的名字  爸爸姓李,妈妈姓周。妈妈生下了双胞胎。  姥爷向爸爸提了要求,给孩子起名字,一个姓周,一个姓李,而且两个名字意思要差不多。  一天,爸爸告诉姥爷,名字起好了,一个叫“周末”,一个叫“李拜天”。  姥爷很满意,开了一瓶茅台酒,语重心长地说:“祝李拜天、周末快乐!”  成语之最  最长的寿命——万寿无疆  最长的日子——度日如年  最长的时间——千秋万代  最黑的時候——暗无天日  最大
期刊
“钟鸣鼎食”“三足鼎立”“一言九鼎”……這些成语你一定不陌生,那“鼎”究竟是什么呢?实际上,它是古代的一种炊具,常常用于祭祀,被古人视为吉祥的宝物。早在公元前3000年,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冶炼技术来制作鼎器。快按照下方的操作步骤扫一扫,一起领略青铜鼎的魅力吧!
期刊
陆地棉产量高,可供纺织用……不懂的,大家可以问老师!  老师,陆地棉是不是生长在陆地上的?  陆地棉小档案  种属:被子植物门,锦葵科。  历史:棉花原产于印度和阿拉伯,最晚在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宋末元初时大量传入内地。  习性:棉花喜温喜光照,适宜生长在通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肥沃、土質疏松的土壤上。  说明:棉花可以纺成棉布,做各种漂亮的衣服,还可以做棉签、纱布、被絮等。
期刊
众所周知,想要在残酷的大自然中生存下去,没有谁能做温室里的花朵。大伙儿谈起自己的成长史,那可都是一把把辛酸泪,其中最为命途多舛的,大概要属白颊黑雁了。  我们白着呢  许多小读者会疑惑,白颊黑雁大多数羽毛明明是黑灰色,哪里能称得上“白”?别急啊,你仔细瞧瞧,原来在它们的面颊部分长有白斑,样子酷似双鬓斑白的小老头,所以才被称为白颊黑雁。  你别看它们体格庞大,身长58~70厘米,翼展132~145厘
期刊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用这句话形容世界各地的民居最合适不过了。由于地理环境、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各地民居“千姿百态”,但也正是这种不同,造就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我们领略各国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中国福建土楼  看到福建土楼,你一定会问它为什么是圆的?据说是因为闽南山区土匪经常出没,为了抵御外敌,当地居民才建造了适合固守的土楼,它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外墙牢固耐用
期刊
在合肥市的西郊,离市中心10千米处,有一座孤零零的山,名叫大蜀山。  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蜀山不高,海拔284米,覆盖面积也不大,方圆仅560多万平方米,至今也没听说来过什么仙人,所以名气不大。但对于合肥人来说,大蜀山真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合肥人爱上大蜀山,一为看景,看山间云卷云舒,观林中花开花落;二为休闲放松,锻炼身体。也许你不知道,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山,曾经的身份
期刊
科学家的身上总是充满了无穷的智慧。这种智慧,不仅仅体现在他们的科研工作中,也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法国动物学家居维叶是比较解剖学和古生物学的创始人。一天,居维叶正在午睡,突然听到窗外有什么东西在叫。他朝窗外望去,居然发现一只“怪兽”!“怪兽”头上长角,下面长蹄,似乎很凶恶的样子。但居维叶看到之后笑道:“有角和蹄的动物都是草食动物而非肉食动物,不必害怕。”说罢又重新入睡。  原来,这只“怪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