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房地产业:探明底部,缓慢复苏

来源 :中国经济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注定是楼市不平凡的一年。房地产市场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发展,前两个月还在延续2013年的“夏天”模式。自3月份,媒体开始对杭州楼盘降价、奉化浙江兴润置业资金断裂、惠州光耀地产陷入经营危局等大量报道,一时间楼市风向大变,成交量下降带动不少楼盘大幅降价促销。在库存高企、去化周期不断拉长的情况下,各城市对限购政策取消的欲望增强,自6月份呼和浩特率先取消之后,至12月中旬,原有的46个限购城市,41个已经放开和松绑了限购政策,仅剩下北上广深4个一线城市和三亚一个三线城市,且不少地方政府也因地制宜地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尽管如此,前三个季度市场指标依然全面下滑:成交量下滑、价格下跌、投资增速放缓、房屋开工下降。于是中央开始释放积极信号:比如房贷政策由紧趋松,比如中央实行“分类指导、双向调控”。在政策暖风频吹之下,四季度少数楼市指标开始复苏,比如大城市的住宅成交显著反弹,房价环比跌幅收窄,一线城市“地王”开始出现,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我们展望2015年,房地产市场可能在前几个月继续探底,之后缓慢复苏,房地产行业也将回归理性,步入行业发展的“新常态”阶段。
  2014回顾:高位振荡,逐步降温
  (一)房地产政策:首提双向和分类调控,更加注重棚改
  1.双向和分类调控成为全年政策基调。2013年随着新一届政府的上台,楼市调控基调逐步发生转变,中央层面针对楼市调控的政策有所减少。2014年3月的“两会”首次明确双向调控,调控不再一刀切了,而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城市的不同市场形态,实施不同的调控目标与方式。在“两会”结束答记者问时,李克强总理强调对于合理的自住需求,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包括增加普通商品房供应;对房地产市场要因城因地分类进行调控,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对于房地产行业的治理思路的转变。
  2.棚改是本届政府着重关注的重头戏。2014年3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全年新开工700万套以上,其中各类棚户区470万套以上。3月28日,国务院法制办就《城镇住房保障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4月22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关于做好2014年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通知中提到住房保障规划、棚户区改造、试点城市、公租廉租房并轨等内容。8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工作力度,力争超额完成2014年计划改造470万户以上的目标任务。
  3.地方的政策从观望到尝试再到放开。从地方房地产政策变化来看,2014年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4月份,基本延续了2013年以来从严的基调;第二个阶段是4-9月底,地方政府纷纷放松政策,甚至采取较大力度的救市;第三个阶段是四季度,随着9月底“央四条”和10月初公积金新政的出台,限购、限贷进一步松绑,地方政府及商业银行的地方分行,也纷纷出台更多细则。截止年底,全国46个执行限购的城市中,仅剩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三亚等五个城市未取消限购,但北京和上海也通过调整普通住宅标准以及其他一些政策,力图刺激市场需求。
  (二)房地产市场:全年持续下行,四季度略有企稳
  1.市场供应整体走低,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整体较低迷。2014年,由于行业持续低迷,楼市库存压力大,房企资金趋于紧张,购地也有所放缓,前11月房企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14.5%,土地市场的低迷将对未来商品房的供应形成一定的制约。
  2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及建筑面积同比下降20%。2014年1-11月,全国20个典型城市经营性土地成交建筑面积为404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较2013年全年降幅又有所扩大。2014年土地市场与2013年相比明显降温,土地成交量下降较多。
  开发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明显受困。进入2014年,由于楼市再次陷入低迷,再加上信贷环境未明显改善,导致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回笼再次放缓,1-11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110115亿元,同比增长0.6%,创近十几年来最低值。从开发企业资金来源的构成来看,相比2013年全年,2014年前11个月房企自筹资金比重上升,定金及预售款、个人按揭贷款比重均有所回落,反映出受到市场销售低迷的影响,房企更多地利用自身资源开拓融资渠道,房企资金压力较大。
  2.市场成交明显下降。全国商品房成交面积仅略强于2008年。2014年市场降温,是近十几年来第二个下跌的年份,同比降幅达8.2%,2008年这一数据为下降14.7%。
  25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下跌19%。2014年市场持续降温,25个典型城市1-11月成交面积同比减少19%。按城市层级来看,2014年1-11月,一、二、三线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分别为2712万平方米、11462万平方米和876万平方米,同比增幅分别为-29%、-15%和-23%。
  3.供大于求现象持续,库存压力继续增长。从商品房库存规模(待售面积)来看,近20年来,除了2004和2007年有所下滑外,其他年份皆为增长。2014年更是继续明显增长,11月末商品房库存面积为59795万平方米,同比增幅为27.8%。35城存销比依然处于高位。从35个城市库存走势看,总体上2014年库存持续攀升,11月末35个城市库存规模在28112万平方米,开始高位盘整。
  4.市场价格涨幅放缓,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基本保持平稳。2014年前11个月,受行业调整及楼市库存压力较大的影响,房价增速明显回落,同比基本持平,为0.4%,仅略好于2008年。
  25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均价同比上涨3%。2014年1-11月份,25个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11418元/平方米,较2013年1-11月份增长3%。纵观2010年至2014年,房价保持了7%的同比增幅均值。70城房价指数同比环比均下跌。从环比看,2014年11月份房价指数-0.6%,仍然在0点一下。而同比跌幅还在扩大,为3.7%。   2015展望:探明底部,缓慢复苏
  (一)房地产政策:以市场手段为主导,加快棚户区改造
  1.总体趋松,继续实行“双向调控,分类指导”。2014年,中央没有出台房地产调控新政策。预计2015年,更不会出台打压性的调控政策。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与201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样,没有提及房地产调控,甚至没有提及任何与房地产直接相关的词语,说明中央对于房地产的态度趋于“中性”,既不打压,也不救助,更多地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作用。
  展望2015年,房地产政策将会比较平稳。关注三个方面:其一,由于经济稳增长压力较大,在扩大住房消费、加强保障房、棚改房方面,还将稳中求进;其二,政府对于房地产调控的态度与方针正在转变,由过去频频的行政干预,转为建立长效机制,不动产统一登记、住房信息联网、房地产税立法等继续推进;其三,继续坚持此前“双向调控,分类指导”的原则,全国多数地区楼市仍在降温,尤其是中小城市库存压力较大,地方政府托市、救市意愿依然强烈。一线城市限购不太可能全面取消,但有可能局部放松。
  2.住房保障政策: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加大金融支持力度。2015年棚户区改造规模不低于2014年的470万户以上,林区、垦区棚改力争基本完成。住建部在《关于做好2014年住房保障工作的通知》中也要求,2014年底前,各地区要把廉租住房全部纳入公共租赁住房,实现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资金使用、统一申请受理、统一运营管理。2015年以后,公租房将是保障房建设和运营的主体。面对棚户区改造资金需求的难题,李克强总理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要求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并确定由国家开发银行成立专门机构,实行单独核算,采取市场化方式发行住宅金融专项债券,向邮储等金融机构和其他投资者筹资,鼓励商业银行、社保基金、保险机构等积极参与,重点用于支持棚改及城市基础设施等相关工程建设。
  总而言之,2015年住房保障政策的重点有四:一是加大棚改力度,2015年棚户区改造规模不低于今年的470万户以上,通过国开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二是加强公租房,推进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并轨运行,公租房逐步成为保障房建设和运营的主体。三是继续进行共有产权房试点,部分地区也将跟进这一产品。四是加快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尤其是管理和运营体系。
  3.地方政策:救市继续扩展,一线城市可能局部松绑。2014年三季度以来,地方救市力度进一步增加,直接宣布取消限购的城市数量也明显增加,而福建在成为首个救市的省份后,湖南、宁夏、湖北等省份也相继出台救市政策,随着这些省份救市政策的出台,也为这些省份的下级城市出台相应细则创造了条件。除了一线城市和三亚外,基本都已放松或取消了楼市限购。随着9月底以来中央出台“央四条”、公积金新政、降息等系列政策,各地也会纷纷落实新政细则,如加快督促商业银行在本地分行落实新政,并在公积金政策方面进一步放松,更多城市还会调整普通商品住房标准。
  2015年,地方政府为了刺激楼市需求,将会仍然在公积金、个人房贷、购房补贴、普通住房标准、人才引进、落户等方面继续出台措施等,另外对于开发企业也可能进行政策支持。引关注的是,目前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依旧未放开限购。作为全国房地产市场的风向标、高房价集中营、严控人口的主要城市,2015年一线城市限购不太可能完全放开,但在中央强调市场机制的大背景下,以及一线城市也存在经济稳增长、财政压力大的问题,因此不排除局部放松限购的可能。
  (二)房地产市场走势预判:前期探底,后期复苏
  1.市场供应全年将反弹,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预计增长3%左右。主要原因:一是在经济稳增长、楼市回归市场化的基调下,随着信贷及调控政策的进一步放松,房屋市场逐步回升,房企也会重新调整策略,加大拿地步伐,全年土地购置面积可能略有增长。二是由于楼市发展将逐步趋于稳定,且地市变化滞后于房市,因此土地购置面积增幅也会较小。
  20个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建筑面积预计增长8%左右。主要原因:一是2014年房地产市场下行趋势明显,土地市场也随之降温,政府推地节奏放缓,企业拿地大幅减少,预计随着2015年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土地市场成交情况也会得到改善。二是2014年土地跌幅较大,即期值较低,预计2015年增幅略高,将达到8%左右。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预计增长10%左右。主要原因:一是经济保持低位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保持放缓态势,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也受到制约。二是2015年作为保障住房“十二五”计划完成年,基本能完成目标,但棚改房开工目标有所提高,保障房投资仍将保持稳步增长。三是由于购地量会小幅反弹,而新开工量会小幅下跌,因此房地产开发投资增幅总体与2014年差不多,略有下降。
  全国房屋新开工面积预计下降3%左右。主要原因:一是2014年全国开发企业购地面积为负增长,制约了2015年的新开工面积。二是2015年房企资金压力总体仍偏大,制约了新开工量和复工量。三是2014年新开工面积出现反常性下跌,基期值较低,所以2015年同比不会明显下跌。
  2.市场成交将底部复苏,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预计增长5%左右。主要原因:一是经历了2014年的成交低迷之后,市场有反弹的内在需要。二是货币环境较为宽松,房地产政策继续放松,个人房贷支持力度加大。三是楼市黄金十年已过,全国商品房成交量正在构筑历史顶部,增幅不可能放大。
  25个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量预计增长15%左右。主要原因:一是2015年政策面继续吹暖风,也是限购限贷政策松绑后的第一年,原来执行限购的大城市成交量必然反弹。二是一二线城市市场弹性大于三四线城市,2015年市场复苏之后,以一二线城市为主的25个典型城市的成交量上升会更明显。
  3.市场价格预计略上涨,全国商品房成交均价预计增长3%左右。主要原因:一是随着政策环境的进一步宽松,商品房成交量反弹,主要城市库存压力减小,供求关系有利于房价上涨。二是黄金十年已过,投资投机需求受抑,股市走势分流部分资金,房价上涨动力不够强劲。
  70个大中城市房价指数环比增幅预计上半年止跌反弹。主要原因:一是从走势来看,随着限购限贷政策的陆续取消、房企去库存速度加快,使得房价止跌反弹的动力逐渐增强。二是2014年5月70城房价开始环比下跌,预计本轮下跌时长将超过上一轮降温期的8个月,可能达到10-15个月。预计2015年5月前后房价环比止跌。三是同比变化滞后于环比,2014年9月首次下跌,预计2015年二季度跌幅见底。
  (作者分别为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和研究员)
其他文献
根据“谁设计谁负责”的国际惯例,受业主委托的设计单位应直接对工程设计的质量负责,但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出于保护公众利益和安全的需要,政府建设主管部门也必须依法对工
大黄一药,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功。故号称将军。其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心包、肝经。具有攻积导滞,泻火解毒,活血消瘀之功。常用于阴明腑实,便秘,症瘕积聚,蓄血、黄疸
提出了一个基于多Agent的智能化的作业系统设计模型,它改进了目前普遍使用的作业系统,通过建立自适应的用户模型和领域模型来跟踪用户的学习,记录用户学习信息,实现个性化的用户
房地产税开征,是关联土地、住宅和财税等体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涉及城镇居民、农民、房地产开发商、用地企业、地方政府等诸多利益,非常复杂,需要平衡各方,坚定地推进,否则中国房地领域积累的问题会越来越多。  第一,国家需要向用地居民和企业妥协:必须废除土地和房屋的使用年期制,改革为永续使用权和继承权,以换取对居民及用地单位房屋和土地的征税权。  房地产税首先面临的是房地产年期问题。目前房地产有使用期
2014年10月24日,北京,21个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共聚北京,在备忘录上一一签字。CFP供图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筹建表现出惊人的速度和效率。从2013年10月2日习近平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这一倡议,到2014年10月24日首批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签署备忘录决定成立只用了一年时间。截至2015年4月15日,正式意向创始成员国扩大到57个(另及中国台湾地区)。就成员国数
入侵检测系统在网络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克服目前入侵检测系统存在的一些缺点,该文把加强了安全机制的移动智能体技术作为入侵检测系统的基础结构,用模糊专家系统技术构建分析
针对原有人事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革创新,建立了新型的人事分配制度,实现了医院管理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达到了通过改革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卫技人员隐性人力资本是公立医院获得持续性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促进卫技人员隐性人力资本显性化是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从公立医院隐性人力资本特性出发,探索
1医学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分析1.1馆藏已不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高校图书馆已完全处于网络环境中。到目前为止,全国大部分的医学高校图书馆已通过校园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患者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近年来狠抓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规范了医院感染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