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精神引领美好生活实践

来源 :世纪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feng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是建党百年的重要实践成果,是迈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前提,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展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过程中锻造形成的脱贫攻坚精神,夯实了人民的美好生活追求,同时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而深刻的育人材料,深化了思政課教育的内涵及现实意义。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应积极融入时代精神,深入学习贯彻脱贫攻坚精神,以其促进美好生活理论实践教育,不断丰富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教育主题。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美好生活;脱贫攻坚
  中图分类号 D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475(2021)02-030-04
  以时代精神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是加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脱贫致富是立足国情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党的十九大对打好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部署,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深入展开。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1]脱贫攻坚战不仅收获了丰硕的物质成果,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1]脱贫攻坚精神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信念,对于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思政课是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将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堂教育,引领美好生活理论学习与实践,具有迫切的必要性和切实的可行性。因此,充分利用思政课教学平台,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脱贫攻坚实践案例丰富美好生活理论内涵,是开展高校党史学习教育的现实需要。
  一、以脱贫攻坚精神诠释党史百年的艰苦奋斗精神
  脱贫攻坚战书写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合力攻坚、决胜贫困的团结奋斗历程。“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2]4人类与贫困的斗争历史表明,丰衣足食的高质量生活并非一蹴而就的,反贫困势必是困难重重的艰巨任务。正因如此,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里程碑,也为人类反贫困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经验。贫困的“顽固性”决定了脱贫攻坚战必然是一场迎难而上、埋头苦干、攻坚克难的艰辛斗争,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过程中的艰苦奋斗精神,既是对历史传统的光辉继承,也是时代精神的深刻凝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艰辛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艰辛就不是真正的奋斗。”[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千年传承的优秀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历久弥新的精神品质。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离不开艰苦奋斗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正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真实写照。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愿望古已有之,反贫困的斗争一直艰难跋涉,长久以来的贫困“帽子”难以摘除。脱贫攻坚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政治任务,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消除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作为重要使命,带领人民不畏艰辛为之奋斗。因此,艰苦奋斗精神已深植于红色基因,践行于社会主义事业,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的精神推动力和崇高品格。
  高校在开辟党史学习教育新路径问题上,把思政课教育引入脱贫攻坚精神意在向青年学生深入诠释艰苦奋斗的内涵,借助于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伟大光荣,引导青年学生在新时代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表明,新时代所展现的艰苦奋斗不仅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坚定不移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美好生活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不懈奋斗才能实现,在创造美好生活实践中仍需继续坚持脱贫攻坚精神,为实现美好生活而艰苦奋斗。因此,思政课应进一步融入脱贫攻坚精神,突出百年党史的艰苦奋斗精神,帮助青年学生树立艰苦奋斗意识,为远大理想而奋斗,在奋斗中获得幸福感、实现自身价值。
  二、以脱贫攻坚精神凝聚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追求
  脱贫致富是实现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阶段,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脱贫攻坚战的艰巨使命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谋而合,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由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4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实现了人民生活质量与社会精神风貌的双重巨变,社会发展更进一步接近共同富裕目标。
  当然,在共享脱贫攻坚战伟大光荣与胜利果实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并不意味着完全实现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1]因此,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仅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也是创造美好生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起点;以脱贫攻坚精神蓄力奔赴创造美好生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梦的新战场。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高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对于未来国家建设与民族发展尤为重要。他们需要掌握的不仅是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应当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弘扬时代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此可见,高校思政课在教育工作中的有着重要地位和历史使命,同时也表明思政课教育必须进一步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把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思想理论、政策方针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立足当下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时刻,开展思政课教育应深刻领悟脱贫攻坚精神的价值意义,及其与党的初心使命之间的内在关系;以脱贫攻坚精神巩固美好生活向往,并积极融入课堂教学与实践,深刻揭示脱贫攻坚的高尚精神对于推动创造美好生活实践的重要意义。   三、以脱贫攻坚精神推动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铸魂育人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4]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需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自觉融入党的历史发展脉络,紧握时代脉搏,汲取时代精神,充分引入新内容,彰显新内涵,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融入教育教学的核心内容。因此,思政课教育应及时吸收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成果,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把脱贫攻坚精神与美好生活理论教育相结合,展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创新性、前沿性与不可替代性。
  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战胜了长久以来的贫困“顽疾”,进一步激发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情和决心。将脱贫攻坚精神融入思政课建设,深化美好生活理论教育,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励志成才目标,积极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以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引领思政课美好生活理论教育的关键在于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决胜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深入了解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成果,从而反思脱贫攻坚与美好生活追求的内在关联,自觉树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使命意识并积极付诸行动。
  以脱贫攻坚精神引领美好生活理论教育,开启思政课铸魂育人新局面应从创新思政课教育方法和提升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在思政课体系建设过程中,不断丰富教育方式,既要突出脱贫攻坚战艰苦奋斗的斗争实际和重要意義,又要从反贫困理论出发揭示脱贫攻坚的精神内核;同时,以脱贫攻坚战中先进事迹、典型案例丰富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讲好脱贫攻坚故事,以生动材料结合思想理论解读脱贫攻坚精神,使思政课教育“接地气”地展现出脱贫攻坚历程,进而将脱贫攻坚精神统一于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队伍应不断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思政课教师团队,全面学习反贫困理论,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决胜脱贫攻坚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仅要讲好脱贫攻坚事例,全方位呈现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更要主动发扬脱贫攻坚精神,从脱贫攻坚精神切入美好生活理论教育,思考思政课改革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成效,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优秀人才。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飞跃的教科书和具体实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1]由党领导人民取得全面胜利的脱贫攻坚战实践,锻造形成了脱贫攻坚精神,充分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展现了中国人民消除贫困、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和切实行动。与此同时,脱贫攻坚精神铭记于党的历史,又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因而,思政课教育应融合时代精神,将脱贫攻坚战作为切入点,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启发青年学生自觉学习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脱贫攻坚之艰辛坚定创造美好生活追求之决心,以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鼓舞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21-02/25/c_1127140240.htm,2021-02-25.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3]习近平.在2018年春节团拜年会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8/0215/c1001-29824702.html,2018-02-15.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29.
  【责任编辑:刘中雁】
其他文献
1926年底和1927年底,周恩来两次应召到上海中共中央机关工作,并于1928年中共六大后实际主持中共中央日常事务,开始了他“苦难辉煌”人生之旅的新征程。梳理青年周恩来在风云变幻、生死存亡情形下的这段革命生涯,有助于我们对坚守共产主义信仰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助于我们对正在进行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所应持有的坚定信念和信心。  “入地狱”:冲锋在武装起义第一线  1926年12月,周恩来移交广东区委
期刊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农村改革都40 周年了。回顾往事,听到的、看到的、自己经历的,都历历在目。改革波澜壮阔,留下许多可记可说、可歌可泣的历史。其中,有三件,我感到具有里程碑意义。在这里,我说一说,以纪念农村改革40 周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一个理论突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俗称的包产到户, 上世纪50 年代中期浙江温州地区就搞过。60年代初三年困难时期,在河南新乡、洛阳,河北省张家口地区和
期刊
1948年11月6日晚,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发起了淮海战役,华野主力从山东临沂、梁邱、滕县一线向淮海铁路东段疾进,兵锋直扑黄百韬兵团驻守的新安镇08日上午,华野主力在新安镇发现黄百韬兵团西撤,迅疾调转方向,追击逃敌,于11日夜在距离新安镇60公里的碾庄完成了对黄百韬兵团的合围。三日内,黄百韬兵团滞留碾庄举步不前,最终被华野合围而全军覆没,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一直是军史研究的谜团。  战
期刊
贺炳炎,1913年出生,湖北松滋人,开国上将;廖汉生,1911年出生,湖南桑植人,开国中将。1936年后,他俩曾4次搭档,在同一部队分别担任军事、政治主官,经历了长征、抗日、解放战争血与火的考验,带出了号称“天下第一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今第七十二集团军),为共和国的诞生立下了汗马功劳。  第一次搭档:一个当师长,一个当师政委  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从桑植出发开始长征。次年2
期刊
李先念出身贫寒,只念过3年私塾,是在革命斗争和丁作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他说:“我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什么工作方法,指挥水平,领导艺术,一切都是学来的。”“军事上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经济上陈云是我的老师,外交上是周恩来直接指导的,毛泽东是我一辈子的导师。”“军事上是从徐向前那里学来的”  1909年6月,李先念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9岁人私塾读书,12岁因家贫辍学当
期刊
张爱萍是开国上将。他戎马一生,百战疆场,曾经参加创建人民海军,第一次指挥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胜利解放一江山岛,亲自指挥并领导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成功试验及“两弹一星”的研制工作,创建了我党我军建章立制的“五十六个第一”等辉煌业绩。张爱萍还有“儒将”的雅号,在军中获得了“马上诗人”的称号,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作,他的诗词既是他人格魅力和领导风格的鲜明写照,也是他人生革命征程的历史见证。  “州
期刊
姚佐唐,1898 年生于安徽桐城。中共早期党员, 我国早期工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革命烈士。姚佐唐出身工人家庭, 自幼跟随在江南造船厂工作的父亲生活在上海。姚家先祖姚鼐系清朝著名散文家、中国文坛上著名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侄孙姚莹在鸦片战争时曾在台湾任要职, 击败过英军的入侵,为保卫祖国的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  少年时代的姚佐唐, 常听父辈们讲述先祖的轶闻逸事,从小就立志用功读书,准
期刊
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和采用国产材料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铁路、公路双层两用桥梁。它酝酿于新中国建立初期,始建于经济困难的20世纪60年代初,建成于1968年。在建设过程中,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中国工人阶级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方针,克服了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施工任务,开创了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大型桥梁的新纪元。  建设南京大桥的提出  南京地处长江的下游。长江南京段江
期刊
在举国欢庆翻身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1949 年11 月27 日,一批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却在即将解放的重庆,惨遭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他们的名字永远定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其中,领导渣滓洞地下党组织的是一位女同志,她叫胡其芬,曾是《新华日报》英文翻译,是国统区中共地下党组织新闻宣传战线上的坚强战士。  学生时代加入中国共产党  胡其芬,原名胡永萱,曾用名胡南、胡启芬,在渣滓洞监狱
期刊
台儿庄大捷,是全国军民同仇敌忾,共御外侮取得的重大胜利。是前线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的结果,也是战斗在隐蔽战线的中共地下党员积极努力的结果。当时就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奋战在第五战区司令部,为战役决策出谋划策,甚至直接参加了战斗。  李宗仁的机要秘书———夏次叔  台儿庄战役期间,夏次叔在第五战区任李宗仁机要秘书、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以下简称总动委) 常委兼组织部长,为李宗仁的智囊。他利用特殊身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