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制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研究和探索

来源 :教育界·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ishixinyong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提出了实行分层走班制的理论依据,分析了目前分层走班制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分层走班制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实施方法,以期能够为当前初中课堂的分层走班制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分层走班制 科学课堂 理论依据 问题 实施方法
  分层教学是指在集体授课的形式下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它将因材施教的原则应用于班级教学之中,从而力图在集体教学与个性化教育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实现二者的互补,最终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合其學习和发展特点的教学环境。
  一、分层走班制的理论依据
  (一)因材施教原則
  因材施教思想是分层教学的根本理论依据,即从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分层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认知层次目标理论
  这一理论是布卢姆借鉴生物学中的动植物分类理论提出来的。
  (三)掌握学习理论
  这一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主要内容是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掌握和理解教学内容。
  (四)人性发展理论
  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环境,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要帮助学生了解、接受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分层走班制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凡事皆有两面性,分层走班制教学在科学课堂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科学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都采用过或是正在采用分层走班制度的教学方式。但是对科学课程进行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几乎没有。因为不管是学校领导还是学生家长,都不把科学课程当作主科,他们认为科学课程比较简单,学生科学成绩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是否背了课本,不存在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及教师方法等区别。
  (二)科学课程教师紧缺
  分层走班制教学需要多个班级同时上课,这就对学校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很多学校科学教师较少,这为分层走班制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三)学生管理难度大
  在实施分层走班之前,每一位学生都在固定的班级中,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都非常熟悉,管理起来比较容易。而实施分层走班之后,走班学生没有固定班级,班主任对学生情况不好把握,班级中容易出现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等不良行为。
  (四)学生心理出现两极分化
  虽然主要根据学生意愿分层走班,但不排除部分学生仍会产生“我是差生”“我是好学生”的思想。认为“我是差生”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良的心理,如自卑等,不利于其个人的健康成长;而认为“我是好学生”的学生则可能养成自高自大的性格。
  三、分层走班制教学在科学课堂中的实施方法
  (一)学生分层
  这是首先必须要应用的一个实施方法。在一个班级内,学生的素质与学习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因而教师可以按照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将其分为三个层次:A层(成绩较好)、B层(成绩中等)、C层(成绩较差)。但是对于这个层次的划分,教师最好不要向学生公布,只要做到心中有数就行了,否则会打击部分学生的自尊心。相应地,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则要针对这三个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考核。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讲解、示范、提问、测评、评价时,心中都要装着每个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
  1.备课分层
  即根据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制定出多个教学目标,从而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其实际能力范围内的知识技能。例如,针对A层学生可以制定一些具有提高性和发展性的教学目标,即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外,还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对B层学生要以适当提高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真正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而C层学生基础较差,对学习存在畏难心理,因而对他们要制定基础性的目标,以鼓励为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自卑为自信,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课堂教学分层
  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保证C层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知识,然后再逐步讲解一些中等难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在原有基础上向高层次转化。例如,将3克硫黄放入足量氧气中燃烧,充分反应后,求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A层——学习应用方程式解题,求生成的二氧化硫的质量;B层——学习应用方程式求消耗氧气的体积;C层——若将3克硫黄放入4克氧气中,则生成的二氧化硫质量是多少?
  (三)评价分层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进行分层评价。即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以他们获得能力的过程作为考核标准,包括平时的学习状态、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等,并且应根据他们能力发展的不同方向,区别对待来进行考核。
  (四)采用“四段式”教学方式
  1.自学
  要保证学生自学的独立性。教师在进行学前指导时,一定要一步到位,不能在学生自学及思考的时候打断他们的思路。教师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由单纯传播知识变为知能并重教学。在这个大前提下,让学生学会自主观察、自主思考,并能自主表达自己的思想。教师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进行自主探索,将吸收新知识转化成内化的过程。
  2.互学
  对于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教师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应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解决。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和大组。两人小组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也最好。对于教师所布置的学习内容,两个人可以相互检查,互相帮助;两人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大组来解决;如果大组仍无法解决,可通过全班讨论解决。
  3.导学
  当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适当地发挥点拨的作用。原则上说,只要班里有一位学生能解决问题,教师就不要轻易插手,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教师的点拨要非常准确、精练,要抓住主要矛盾,一步到位,让学生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教师点拨的作用是解决学生的疑难,规范学生的语言,扩展学生的思路,引领学生总结知识的内在规律,帮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4.拓展
  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同时,还要不断引导学生寻找知识规律,归纳学习方法,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课本之外更多的知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会让学生终身受益。
  通过以上方法的实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发生改变,学习成绩也有提高。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206.
  [2]陆英.隐性分层次教学的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2(09):49-50.
  [3]沈兆良.走向创新的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周兴银.“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之体验[J].教育前沿(理论版),2008(05).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清心饮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分为两组,各32例,治疗组口服清心饮加减方,对照组西药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5.6%,其差异具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由神经源性血管性蛋白代谢障碍和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主要由动脉和微血管部分或大部分阻塞,造成肢端缺血、缺氧,组织失去活力,加之微血管
患者,女,23岁,已婚.因下腹部疼痛4小时来院.4小时前,感下腹部持续性疼痛,向腰骶部放射.无发热、呕吐及腹泻,无尿路刺激症状.白带呈脓性,量较多.10天前曾予"药物流产".入院体
我所自2001年1月~2004年1月,将头孢唑林钠与双黄连联用治疗成人呼吸道感染108例,并与单用头孢唑林钠组做对照.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成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个别极端事件甚至直接危及了医务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了很坏的社会影响。探究其中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但一项调查表明,医患纠纷中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1例手足口病患者给予中药灌肠,及静脉给予炎琥宁注射液10mg/ (kg·d),疗程3~5 d。结果1例死亡,810例痊愈。结论中药灌
常用的碘造影剂分为两大类型: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造影剂是新一代造影剂,可使碘离子不易与血管内皮接触,具有不产生电离、低渗、低黏、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文献报道非离子
为全面掌握章丘市街头食品摊点的卫生状况,更好地开展卫生监督管理,我们于2006年3至4月对章丘市城区162个街头食品加工、经营摊点进行了卫生状况调查。结果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7岁。以阵发性心悸、气短半个月,加重1天为主诉,于2004年5月20日入院。该患者缘于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心悸、气短,严重时伴胸痛,无放散,自服利心丸后略
进入年底,市场进入旺季,但市场仍不见旺,多数品种依然疲软,受国内其它市场和出口影响,广州市场不如往年。热点品种较少,市场多以中小批量走动。前期天气较冷,一些秋、冬季汤料、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