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吟,校园里的“民国先生”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ng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站在讲台上,面对一张张求知的脸庞时,总想起我的两位语文老师。
  初中的语文老师叫韦世华,皮肤很黑,严肃的国字脸,却永远挂着和脸型不相称的微笑,长得不太像个教语文的先生。韦老师走路很有特色,有时会遇到他边走路边吟诗,远远看去,脚一高一低,时缓时急,让人感觉走路也能走出韵律来。
  韦老师喜欢写诗,还喜欢在我们面前朗读。读的时候,脸微微地上仰,眼睛望向教室后上方,读到欣喜的某处,一直撑在讲台上的手会高兴地舞起来,像个孩子。他的乡音很重,普通话里夹杂着浓重的地方口音。当时,我们都没听懂他写的诗。几个调皮的学生一听到他开始读诗,就低下头互相揶揄地笑,课后等他走了,就故意夸张地学他读诗的口音和样子。
  韦老师从不批评女学生,男学生倒是被他训斥过的。初中时我常常不认真听课,喜欢在课堂上为老师画像,一次我画了张他走路唱歌的样子,把他的脚画得大小不一,极其夸张,旁边还画了几个落荒而逃的学生。同学们正传着看得开心,被韦老师发现了。他拿起画来看了看,微微皱了皱眉。大家鸦雀无声,等着他发火,但他顿了顿,竟笑道:“画得有点像我,你是在画我唱歌吧?我走路时是不喜欢唱歌的,倒是会读读自己写的诗。你观察得还不够仔细。还有,你画得虽好,但比不上你写的文字。”我常认为自己的画是拿得出手的,因为我从小就跟着当地有名的美术老师学画,难道我的画没作文写得好吗?第一次得到这样的评价,我似乎有些小触动,之后的语文课格外认真起来。
  “今天,我给大家读一篇文章,叫《葡萄架下》。虽显稚嫩,但文笔细腻,写出了真情实感。‘我家住一楼,窗外有一片空地,地里的泥土很黑,母亲在那里种了两棵葡萄,然后用桂顶兰围了一个圈,种了几畦菜,就算是我们家的小菜园了……’”心咯噔了一下,突突地加速跳了起来,这不正是我写的吗?
  韦老师用不标准的普通话朗读着,同学们腰板都挺得直直的,静静地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里,我只觉得老师的男中音是那么的新鲜悦耳却又让人心生忐忑。那种激动又幸福的感觉,让我终身难忘。
  高中的语文老师姓陈,名乐东,高高的个子,戴着黑框眼镜,眼睛很有神,额头很宽也很高。在夏天,白衬衣和黑裤子是他的标配,冬天他就在衬衣外加件毛衫再套上件西装,似乎不太怕冷。陈老师说话时斯斯文文、慢条斯理,假如他换上长衫,就像极了民国时期的先生。
  陈老师和韦老师一样爱吟诗写诗,他自号桐油居士(桐油为当地一座小山),而我们给他个封号为桐油仙人。
  陈老师上课,每课必须黑板干干净净,讲台清清爽爽。他会在黑板上一抹一揩,彰显王者風范,一到他的课,学生争相为他擦黑板,打扫讲台。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也有让人恼恨之处,譬如在课上,众生正津津有味地听他从课本里的《灌园叟晚逢仙女》讲到冯梦龙《增补三遂平妖传》里的人间妖异、神魔鬼怪时,他突然停了下来,喝了口放在讲台上的浓茶,说道:“等会儿,我歇歇。你们从我刚才讲的内容回到课本里,想一想冯梦龙创造这些故事的动机是什么?等会我提问。”大家心中顿时恨恨不已,这比追剧就快要看到大结局的时候,突然来了段插播广告还要难受。
  陈老师诗词造诣很高。他儿子也读了师大,后来在中华大学生研究生诗词大赛中以一首《江城子·金陵怀古》拿下了榜眼,而在他之前获奖的都是文学院的博士生。这消息让我们振奋和佩服不已。陈老师却说,如果是我年轻时去的话,应该可以拿头魁的。这点,我们是相信的。我们毕业后没几年,陈老师就被调到市里的重点中学去了,走的时候还发生了不少波折,地方的中学不舍得放他走,不少家长还到局里去提了意见,想把他留下来。最终陈老师还是调走了,因为他母亲当时患了重病,得到市里条件好些的医院治疗,他是个孝子,得在身边照顾,不得不去。
  离家远了,能回家乡的次数也少了。一次暑假,我再见到陈老师,他的头发已全白了,那三寸墨边西洋镜竟然没换,依旧挂在鼻梁上,远远看去,一头白发,衬着白衬衣和笔直的黑西裤,更加仙风道骨,仙气凌人。
  恍然间,我已近不惑,已为人师,已为人母。校园里的青葱岁月,陈老师用雄厚而开阔的嗓音为我们唱《短歌行》和《虞美人》的日子,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绝对的,你终归要相信自己。”在我生活困顿的时候,我时常想起陈老师的这句话。而如今,我也常常把这句话向我的学生说起。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给我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两位老师。他们让我至今难忘。
  编辑 若鱼 623358414@qq.com
其他文献
1  朋友约喝茶,向我诉苦:“乐乐不想弹古筝了。”  “不是才三年级吗?小姑娘不是挺喜欢古筝的吗?”  朋友一脸疲惫,满是懊恼:“每次上课我都陪她去,听得比她还要认真。回家督促练习,我也是坐在旁边,看她腰板有没有挺直,看她的手指有没有立起来。一旦手腕沉下去,我就用筷子敲敲她,敲急了,她就会皱眉,眼里恨恨的……”  这样一说,我便猜出问题出在哪了。曾经看过小朋友家长的微信群,几乎所有的妈妈都在群里吐
期刊
不知什么时候起,现在的孩子都流行在幼儿园过生日。每每临近生日,家长就要提前预订蛋糕,去超市选购礼物。孩子似乎很期待在幼儿园热热闹闹地过生日,但这样过生日真的好吗?  首先,幼儿园食品安全不容忽视。蛋糕来自不同家庭从不同地方采购,食品安全难以保证。  其次,分享有时会变成压力。买一个大蛋糕,再给全班同学买礼物,费用加起来可不是一个小数目,特别对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还真是一种负担。  针对这些情况,我园
期刊
生活事件很难有好坏之分,只有我们如何看待以及如何应对它们的不同。  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父母多么渴望能给孩子一个无菌的环境、一个明媚的世界,希望他们能够少受污染,不受伤害。但是祝福和期待永远代替不了现實,现实不是罗曼蒂克的,现实有时真实得不那么可爱。  面对不太可爱的教育成长环境时,有的父母被现实所裹挟,认为一切都是合理的;有的父母拒绝现实,与现实格格不入,慢慢变成现实世界的边缘人。  这两种极端
期刊
1  作为父母都知道,孩子需要安全感,所以要给予足够的爱,但同时也不能太溺爱孩子。要在这两者之间把握一个度,对许多家长来说有些为难。  这就要懂得区分“依赖”与“依恋”的不同。  依赖是指孩子对父母所拥有的物质或者品格的需要,比如,依赖父母的金钱,依赖父母的保护能力等。  依恋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本能决定的,一种获得情感上安全感的需要。比如,婴儿天生需要去拥抱妈妈,孩子遇到危险,天然地会想到要
期刊
Q 钱老师,您好。我女儿方方上小学一年级。她喜欢大声读书,但不喜欢被别人指出错误。有一天晚上,她做完作业又兴致勃勃地读起语文课本来。我在一旁十分开心地听着她悦耳的朗读声,偶尔听到一两个错误,便和颜悦色地给她指出来。开始女儿马上就改了,但连续指正五六次之后她不高兴了,把书摔到一边不读了。她毕竟才一年级,我觉得应该及时给她纠错,我这样做不对吗?  A 如何看待方方的摔书行为?是孩子不爱读书?孩子在没有
期刊
二年級的一节课外阅读课上,学生陈益指着书里的一个字问:“杨老师,这是什么字?”  这是一首古诗里的一个字,这首古诗我也没读过。我对陈益说:“这个字,杨老师也不认识。要不,你按照我们刚学的‘部首查字法’,先去查查字典,查到了也让杨老师学习一下。”  陈益忙回到座位上,拿出字典翻找起来。过了一会儿,他还在翻找,又过了五六分钟,他双手捧着字典,两手停在了那儿。“能查到吗?”我问,他不好意思地摇摇头。  
期刊
叶文云家住浙江台州温岭市松门镇,经营着一家服装店。2011年,儿子出生,她给儿子取了一个可爱的名字“麦克”。经营服装店需要经常去外地进货,叶文云一去就是好几天。麦克爸爸在外承包工程,和儿子相处的时间也非常短暂。从小,麦克就由保姆照顾。2周岁时,麦克就进了全托的托儿所。  2013年的一天,托班老师告诉叶文云,麦克可能有自闭症。原来,麦克在学校的时候,不喜欢与老师和小朋友交流,也不参与集体活动,喊他
期刊
王坤是小學五年级的学生。他的父母苦恼地说:“这个孩子很聪明,但是不踏实,遇到需要动脑子的问题就绕开。阅读的过程粗枝大叶,一考试就露出真相……”  王坤说:“我每天能学到的东西太少了!我觉得是在浪费时间。如果我转学,或者自学,效果一定会好得多。如果我在某某名师的班级,成绩一定会好很多……”  王坤就是老师们通常所说“眼高手低、不求甚解”的中等生。  这些孩子的思维模式,通常有几个误区:  第一,我明
期刊
惊蛰过后,高温催开了柳条的胞芽,也唤醒了人们对新生命的关注。小学老师一高兴,布置了一篇观察日记,叫《春天来了》。放学后,侄女乖乖地在书房里写作业,左思右想只写了几行字。眼看夜色加深,她向我求援。  我先用聊天的方式打开她的思路。  我问她:“你从哪些地方感觉到春天来了?”小侄女迟疑了一会儿说:“从衣服上。同学们都穿上了薄衣服,下午上了一节体育课,大家都快热死了……”我笑呵呵地听着。这个时候不能打断
期刊
“昱舒,上学喽!”一大早,美梦又被爸爸粗重的嗓音惊醒。  “好的!”今天,我要独自去上学,可不能让爸爸妈妈小瞧喽。  一下楼,一阵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小鸟儿不停地在枝头“叽叽喳喳”地欢唱,多么美妙的一天!  马路上的车像溪水一样奔流着。尽管爸爸不厌其烦地叮嘱我如何走斑马线,可望着车来人往,我的心一下子拎了起来。这时,一辆公交车停了下来,车灯不停地眨着眼睛,仿佛在说:“小朋友,勇敢点儿,赶紧过去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