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而言,汇率调整最忌讳的就是资本的大进大出,就是热钱游资的问题。由于人民币升值压力由来已久,因此热钱滚滚而来并“囤积”于国内等待升值已不是什么新闻。根据法国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的观察,中国仅在今年1-6月,外汇储备就增加了1010亿,能够用贸易盈余加上外资直接投资(FDI)来解释的只有500多亿。他认为:“这无法解释的500亿中起码有一半以上是热钱,而所谓的热钱是冲着人民币升值才来的,并不是真的来消费、购房、旅游。”
与热钱一起赶往这场资本盛宴的还有“搭顺风车”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赵晓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强调,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高达40%,与人民币预期升值直接相关,因为对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要升值,它得先把东西卖出去拿到美元再换成人民币才安全,于是出口大规模上升;进口则纷纷被推迟,因为等人民币升值后它可以买到更多东西。
“这就导致了贸易顺差很大的增长,结果表面上看上半年的GDP9.5%挺高的,其实这是超常的。”根据赵晓的计算,上半年GDP增长的9.5个点中,3.6个点是出口带动的,而去年出口对GDP的贡献只有1.3个百分点左右,假设今年的出口跟去年一样,那么今年的GDP大概只有7%的增长。
这就是原来固定汇率下的“无奈”所在。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即一个国家在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中国尽管样样都想要,但实际是放弃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听任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在固定汇率下,来到中国的外汇,无论是热钱还是企业的创汇,央行都得照单全收。中国的外汇储备截至目前高达7110亿美元,预计年底要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
不过这场资本的盛宴并没有像海外投机家们预期的那样大获全胜。今年初以来,海外分析一般认为人民币应升10%—15%,有的甚至估计是20%—30%。但这次中国政府只允许人民币升值了2%,而有人估算,热钱的炒作成本大约在5%左右。
“2%这一数字很值得玩味,它对热钱来讲相当于一个鸡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认为,这样的升值比例让热钱一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在巴曙松看来,现在的浮动汇率跟原来的固定汇率相比,显然投机的风险要更大,因为人民币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这有不确定性;中国并没有公布一篮子的货币都有哪些,它还可以进行调整,这又增加了不确定性;另外,中国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扩大浮动的幅度,什么时候扩大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因此,在原来固定汇率下投机的热钱,有一部分可能会怯场而退出。
不过,对于风尘仆仆来赶场的热钱,恐怕并不满足于这2%。包括李稻葵、赵晓、陈兴动在内的几位专家认为,热钱还会进,不会出。李稻葵判断的理由是:首先,大部分热钱不是投资在国内证券市场,也不是直接放在银行,可能更多的是放在一些地产和其他实业;其二,即便它放在银行,它一下出去也不容易,因为现在还是管制的。最主要的是,这次的升值2%实际上是开了个窗口,它是为今后人民币调整埋下的伏笔。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认为,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美元最终是要跌的,所以人民币对美元还有升值的空间,大部分热钱来自于美国,它们这么走了划不来。
赵晓则用“乞丐效应”比喻说:“有个乞丐在你们家门口,你要不给他钱其实也挺好的,你一给他钱结果你们家来了20个乞丐,热钱的流动跟这个有点像。”他认为,升值2%,市场肯定不会觉得到头了,有可能会激起更多投机的反应。
赵晓还警告说,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人民币幅度的调整,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个机制的变化。“现在允许每天波动3‰,那十天就是3‰的10次方,一百天就可以波动30%,这是很厉害的。”他说。
借用一句当前证券市场上非常流行的话,“开弓没有回头箭”,汇率浮动的推出,就意味着温家宝、周小川、胡晓炼踏上了新的长征路。这场战役的成败,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博弈非常关键。
“无论如何,过去两年里,这么大的游资冲击我们在固定汇率下都抵制住了,现在浮动汇率对热钱的威慑作用将更大。”巴曙松说,“在原来固定汇率之下,球在投机资本手里,它一踢过来我们只能防守;现在球在我们手里,往哪踢都是我们说了算。”
此次人民币汇率调整,中国强调了“三性原则”——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与当年日本不同的是,日本就是按照既定的程序非常透明地逐步升值的,因此十分被动,而中国现在表现出的主动性,使我们还有很多牌可以打。”巴曙松说。
与热钱一起赶往这场资本盛宴的还有“搭顺风车”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的进出口企业。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部部长赵晓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强调,今年上半年出口增长高达40%,与人民币预期升值直接相关,因为对出口企业而言,人民币要升值,它得先把东西卖出去拿到美元再换成人民币才安全,于是出口大规模上升;进口则纷纷被推迟,因为等人民币升值后它可以买到更多东西。
“这就导致了贸易顺差很大的增长,结果表面上看上半年的GDP9.5%挺高的,其实这是超常的。”根据赵晓的计算,上半年GDP增长的9.5个点中,3.6个点是出口带动的,而去年出口对GDP的贡献只有1.3个百分点左右,假设今年的出口跟去年一样,那么今年的GDP大概只有7%的增长。
这就是原来固定汇率下的“无奈”所在。根据蒙代尔“不可能三角”,即一个国家在固定汇率、资本自由流动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之中,只能取其二,中国尽管样样都想要,但实际是放弃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听任外汇储备大量增加——在固定汇率下,来到中国的外汇,无论是热钱还是企业的创汇,央行都得照单全收。中国的外汇储备截至目前高达7110亿美元,预计年底要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头号外汇储备大国。
不过这场资本的盛宴并没有像海外投机家们预期的那样大获全胜。今年初以来,海外分析一般认为人民币应升10%—15%,有的甚至估计是20%—30%。但这次中国政府只允许人民币升值了2%,而有人估算,热钱的炒作成本大约在5%左右。
“2%这一数字很值得玩味,它对热钱来讲相当于一个鸡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在接受《商务周刊》采访时认为,这样的升值比例让热钱一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
在巴曙松看来,现在的浮动汇率跟原来的固定汇率相比,显然投机的风险要更大,因为人民币有可能升值也有可能贬值,这有不确定性;中国并没有公布一篮子的货币都有哪些,它还可以进行调整,这又增加了不确定性;另外,中国还可以在适当的时候扩大浮动的幅度,什么时候扩大又是一个不确定性。因此,在原来固定汇率下投机的热钱,有一部分可能会怯场而退出。
不过,对于风尘仆仆来赶场的热钱,恐怕并不满足于这2%。包括李稻葵、赵晓、陈兴动在内的几位专家认为,热钱还会进,不会出。李稻葵判断的理由是:首先,大部分热钱不是投资在国内证券市场,也不是直接放在银行,可能更多的是放在一些地产和其他实业;其二,即便它放在银行,它一下出去也不容易,因为现在还是管制的。最主要的是,这次的升值2%实际上是开了个窗口,它是为今后人民币调整埋下的伏笔。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人认为,由于美国的贸易逆差问题,美元最终是要跌的,所以人民币对美元还有升值的空间,大部分热钱来自于美国,它们这么走了划不来。
赵晓则用“乞丐效应”比喻说:“有个乞丐在你们家门口,你要不给他钱其实也挺好的,你一给他钱结果你们家来了20个乞丐,热钱的流动跟这个有点像。”他认为,升值2%,市场肯定不会觉得到头了,有可能会激起更多投机的反应。
赵晓还警告说,现在很多人都在关注人民币幅度的调整,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个机制的变化。“现在允许每天波动3‰,那十天就是3‰的10次方,一百天就可以波动30%,这是很厉害的。”他说。
借用一句当前证券市场上非常流行的话,“开弓没有回头箭”,汇率浮动的推出,就意味着温家宝、周小川、胡晓炼踏上了新的长征路。这场战役的成败,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博弈非常关键。
“无论如何,过去两年里,这么大的游资冲击我们在固定汇率下都抵制住了,现在浮动汇率对热钱的威慑作用将更大。”巴曙松说,“在原来固定汇率之下,球在投机资本手里,它一踢过来我们只能防守;现在球在我们手里,往哪踢都是我们说了算。”
此次人民币汇率调整,中国强调了“三性原则”——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与当年日本不同的是,日本就是按照既定的程序非常透明地逐步升值的,因此十分被动,而中国现在表现出的主动性,使我们还有很多牌可以打。”巴曙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