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理念 培养创新能力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incent_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提出了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措施。
  关键词:数学 创新能力 培养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可见,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是当今教师探讨的热门话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校教学中显得更为重要。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体会:
  一、更新教育观念,构建创造思维的环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只有把学生视为具有平等人格的人,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这就要求我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抛弃“不苟言笑”的面具,培养“蹲下身下看学生”的意识和勇气,把平等自由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自主探究,不要“越俎代疱”,努力做到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引导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对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大加赞赏;提倡学生有错必纠,甚至是纠正教师、权威的错误;允许学生“插嘴”,更允许学生争论。
  二、鼓励学生质疑,培养自主探究精神
  创新的源头是奇思异想,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教师在认识过程中由于受认识框架的束缚,难免有认识上的局限性,所以,启发学生大胆想像,唤起和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是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健全人格和创新意识的必备素质。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相交时,对圆心距d与两圆半径R、r的关系“R—r  三、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培养创新能力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巧妙地设计教学过程,创设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良好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逐渐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开拓者。
  1.巧设悬念,激发兴趣。例如,在教学“数的乘方”这一节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1)1999是多少?同学们开始时都表示不知道。这样,使他们带着问题、带着渴望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再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寻找“数的乘方”的运算规律,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紧张有趣,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直观演示,激发兴趣。在数学教学中,直观演示是一座桥梁,它能沟通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之间的联系。例如,在学习“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要求学生事先准备两个大小不等的圆。上课时,可先提出问题: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几种?然后教师把两圆放在黑板上缓慢地移动,一边演示,一边启发学生观察,从感性上直接认识了两圆的各种位置关系。这样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掌握新知识,并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数学课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创造情境,提供适当的问题,激发学生去思考,使他们在迫切要求解决问题的欲望之下展开思维,从而以高度的注意力投入教学活动中去。例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时,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这样创设了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对这一富有生活气息的问题倍感亲切、饶有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他们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由此引入了新课。这样创设问题情境,达到了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的效果。
  总之,教学实践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既需要教师的主导,也需要学生的主体,只有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才能教学相长。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让我们共同从课堂做起。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靳玉乐 等 主编《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冷场作为一种正常的教学现象,有着许多一帆风顺、热闹非凡的课堂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价值,它能给教师冷静反思和探究的空间,正确地看待冷场,及时应对、化解冷场,往往也能催生出更多的精彩与亮点。  一、遭遇冷场,展现真实  相信很多老师都跟我一样,不止一次地为公开课、评优课上教师教学的花样翻新、学生的妙语连珠、课堂气氛的活而不乱而感叹,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可是坐下来思考,不免使人在脑海里浮现出两个字——“作秀”
期刊
当前,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正逐步走出只求形式创新而忽视实效的误区,开始转向理性探索的实验阶段,人们开始加大反思力度,把眼光更多地聚焦于如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没有固定的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否只要课堂教学有效了,教学质量就一定高?经过四年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本人认为新课改的目的不单单是学习内容、考核方式等形式上的简单改变,而应是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上的本质改变,从而达到“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
期刊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教师的技巧在于觉察学生的天赋,捕捉足以使他们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对自己学生的差异准确分辨,做发现学生差异的有心人。  小学同班的学生虽说年龄相仿、学习内容一样,但由于学生的能力、知识及个性特点等都存在差异,对知识理解接受的快慢程度不一样,学习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做到“差”、“异”共同进步,正确认识并对待这种差异,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
期刊
小组合作学习起源于七十年代的美国,这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逐渐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新课程实施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被频频采用,一方面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思想;另一方面体现了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形式。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
期刊
差生时刻围绕着农村初级中学的教学,从本人几年来的体会感到,差生对学习产生逆反的情绪,是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一大困难。差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差生都是后天形成的。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初中数学差生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本概念、定理模糊不清:不能用数学语言再现概念、公式、定理,不看课本不
期刊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数学充满生活的色彩。  一、从现实生活中创设引入教学情境  标准在第四部分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
期刊
摘 要:创新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力量源泉。运用“一引二导三思”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是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法能够极大地提高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九年级思想品德 创新 “一引二导三思”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创新也是教师教育教学的力量源泉。思想品德是初中学习的重要学科,也是初中学生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组
期刊
摘 要:如皋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评价提升——检测反馈。“合作探究”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过程,是学生在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初步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同时提出新的问题,通过互帮互学为手段,努力培养学生合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获取知识,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实地调研、问卷调查、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网络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以莆田四中高中篮球选修课为例,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了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网络教学平台辅助体育教学对学生自主意识的变化和对体育成绩的影响差异显著。利用体育网络教学平台的异步教学功能对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管理和指导,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网络教学平台 体育教学 应用研究  一、前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只有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实现新课程的目标。关注人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这就要求教师教学要面向每一位学生,尊重、关心、了解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教师的角色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