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运高作品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穷之地
  24cm×26cm 纸本水墨 2014年
其他文献
我敢肯定地说,水墨画的本体论时代正在一步步地走向它的终结,而水墨(包括宣纸、毛笔、墨等工具材料和语言方式在内),与其它的媒介(如油彩、综合材料、影像、装置、多媒体等)一样,作为观念和精神的媒介的新时代正在一步步地走近我们。所谓“媒介即观念”是说,以当代观念的态度来对待每一种媒介;反之则是,用一切的媒介来体现当代观念和批判精神。在当代水墨领域里,其中标志之一是蔡广斌的“水墨影像”。  蔡广斌这批“水
期刊
1.  内容简介:  作为一个杰出的艺评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自己也进行艺术创作。本书主要介绍了自西方油画发展起时,线条、光线与色彩这三种油画中必备元素的发展过程,通过具体的论述及对具体画作的描述,从绘画的三种基本元素反映出西方油画的发展史。  2.  内容简介:  2012年,今日美术馆将馆内公益项目“马爹利今日艺术讲坛”系列讲座结集出版。第一辑为版画方面
期刊
当代的艺术世界不断产生新的样式和新的观看方式,其中,独立动画就是一种。将影像动起来,这本来是人类的一个古老梦想,中国过去有皮影,西方在近代更是不断发明技术手段,试图将连续的图画动起来,如将若干张图画在机器上并置起来,快速叠放,使人的视觉产生观看动态的图像的印象。特别是当现代社会发明了电影这一技术后,人们对图画动起来有了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动画终于成为一种新型的图像表现方式。这和摄影技术的发明有些类似
期刊
建筑史如果只以风格和类型来定义建筑和划分建筑时代,《庇护所》这本书里所记录的东西,基本上不在标准和正统建筑史的视野之内,那么《庇护所》这本“野史”描述了什么呢?我以为,它除了记录了不同时代和地域,不同部落和人群的生活方式之外,更多的是现代人、特别是一些逃离大都市生活的年轻人,在乡间过着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庇护所就是他们的住所。  或许和庇护所最近和最多的话题应该是如何建房子。《庇护所》一书花了
期刊
自从1992年从中央美院硕士毕业后,于凡就开始组建自己的工作室,由于各种缘由,几经辗转先后在北京近郊的定福庄、798艺术区、环铁将府庄园等地成立过工作室。于凡现在的工作室位于远离城市喧嚣的黑桥艺术区D区,自2009年入驻至今已有3年时间。工作室占地总面积约2400平米,其中房屋与院落各占一半面积,这里也是黑桥艺术区最大的工作室之一。工作室的建筑样式整体呈L形,周围环绕着一百多棵槐树,随着四季的更替
期刊
国内有支付能力的家长都愿意把孩子送到美国来读书,可是真要说美国的学校哪里好,知其所以然的未必有多少。美国的常春藤大学有名,很多人都知道。可是光有十家常春藤并不构成美国教育的全部,而且常春藤大学并不是孤立的象牙塔,它是美国教育系统工程的一部分。我最近有两次在美国“推销”美术史专业的经验,觉得可以和读者分享,它是很具体的教育措施,美国教育的优势其实就是从这一点点的细节积累出来的。  女儿念高中了,她们
期刊
在架上绘画遭到强烈质疑的今天,谈及写实绘画的终结早已不再是艺术圈的什么新鲜话题,更何况冷军先生的油画作品既不是“前卫”的装置艺术,又不是反叛的“现代艺术”,或者全感官的“新媒体”艺术。但是,当你驻足在冷军的作品面前,把当代艺术加给你的蒙蔽和成见,像剥笋一样一层层剥开;当你的双眼充斥着极端写实的油画技巧、极其简洁的整体与极尽丰富的细节之时,你会真切地感受到一种来自生理的震撼,这震撼穿透层层油彩直抵本
期刊
空白:一个空无一物的博物馆,观众被要求将目光投向一面白墙,一个空架子,一间空荡荡的展厅。“关于空白及类似空白的绘画”十九世纪的艺评家如此评论着英国艺术家透纳的晚期作品。如今,透纳的这些作品被看做是寻找另外一种绝美境界的精神状态。 张恩利的画引起的就是类似的感触:第一眼看上去,这是些画在很大的画布上的平常之物,画面到处是空白,画的手法也稀松。大画布、日常生活用品和景象、画面的空白连同颜料涂在画布上的
期刊
罗玛:我很好奇为什么你的作品总能带来意外—这显然让人无从回答,还是换个角度吧,谈谈你童年记忆中最难忘或是最揪心的事?  臧坤坤:我想我的成长优势可能就在于我的父母不太管我,所以打小就很野,干了很多不怕死的事儿,比如说青岛那种靠海靠山的地势,爬悬崖游野海是很危险的,现在想想都后怕,那时候就经常背着父母干。记得四岁的时候,有一次我问自己“敢不敢去找我爸?”然后有一个声音在我脑袋里说“敢”,我就走着去了
期刊
我爱徐克02  60cm×160cm 纸本设色 2015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