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留白养心

来源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些年,是不懂留白的。喜欢热热闹闹的生活,喜欢将画面铺陈得很满,喜欢将时间排得分秒不差,喜欢时刻扮演着“冲锋者”的姿态。
  慢慢的,开始喜欢一些美术和书法作品。渐渐的,我从书画上读出了水墨留白。那些作品中,虚虚实实的笔触间,无画處自有一番山明水阔,烟波浩渺,竟然有些“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妙处,不禁让人拍案叫绝。有人说,这是画者惜墨。其实,画家在三涂两抹间,已然神韵皆出。而未曾着墨之处,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就有些“以无胜有”的意味了。
  喜欢流连于江南温婉、别致的园林。似乎每个细节,都独具匠心。一石,一花,一草,一木,看似随意,却那样恰到好处。从某个雕花的窗子望过去,就仿佛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卷。这不意味着这些美丽的景物设置得越多越好,反而,很多时候,主人很“吝啬”。种一株花,绝不是两株;一枚石,绝不繁杂。一堵白墙为底,几片青瓦为冠,只等你即兴吟诗作画而来。
  其实,留白不仅仅局限于美术作品和园林布局,诗文也有言外之意,音乐中更有弦外之音,禅家也讲“拈花微笑”。一切美好的感觉,似乎只有你细细地感受,慢慢地琢磨,才能品出其真味。
  细细想来,人生亦如此。我们不能将生活安排得太满,“于无字处看书,于无声处听音,于无画处观景,于无心处参禅”,乃是大智慧。在越来越繁忙的都市里,人们将忙作为口头禅,忙忙碌碌,脚步都快起来。每天,我们的工作精准到分钟,日复一日,很难有时间去问问自己的内心,究竟在追求什么,内心是否富足。
  于是,我在工作中学会留白。秉承“要事为先”的原则,列出计划,高效率工作,绝不受任何干扰。而且,每天留出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只有这时,才会有“幸福来敲门”。静下来,你会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心灵也会瞬间变得快乐而柔软。
  生活中,删繁就简,会享受到简单的快乐。我们的奔波,不仅是希望有安稳的物质生活,更追求一种内心的宁静和喜悦。那些多余的物品,不必纷扰我们的生活,一切简单就好。休闲时,在田野里走走,面对一朵花,一棵树,一片叶,你都会有所感,有所悟。当我们与自然万物融为一体时,会获得心灵的自由和快乐。
  慢慢的,走的地方多了,就对很多事情有了更多的包容和理解。幸福,绝不是能以金钱来衡量与判断的。那些生活简单、宁静、快乐的人,莫不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给自己的生活留白,以文学、书法、绘画,或者音乐、垂钓等滋养身心。“静以养心”,灵魂也需要丰盈的滋养。
  给自己的心留白,那是酷暑里的微风,凉爽而沁人心脾,也像冬日里的暖阳,让人产生富足感和幸福感。亦如手捧一杯纯正的乌龙桂花茶,那悠悠的桂花香,让人更加恬淡、自如。厚待自己,颐养身心,从给自己留白开始。
  [怦然心动]
  我们都知道书法、美术或建筑中运用的“留白”艺术。其实,生活也是一门艺术,也需要“留白”。作家的“以留白养心”是一个很好的提醒。把“留白”具体落实到生活里,就是要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尽量留下清闲的时间给自己,想自我的需求,想心灵的修行;尽量留下自由的空间,悟内心的宁静,悟生命的喜悦。唯有给生活“留白”,我们才能获得一种微妙的幸福感和富足的心灵世界。
  【文题延伸】滋养心灵;给生活留白;幸福的密码……(小引)
其他文献
【话题分析】  传统文化可以说是每年语文中考作文备考的大热点,原因有三:  第一,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是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传统节日,也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第二,传统文化接触起来是不容易的,也不容易被普通中学生把握;而传统节日包含很多具体而细微的习俗和潜移默化的观念,每一家过节的习俗和观念都有可圈可点之处,所以写起来更好拿捏。第三,中考作文以记叙文为主,所谓记叙文的六要
不久前,由河南卫视举办的“端午奇妙游”中的开场节目水下舞蹈《洛神水赋》(原名《祈》)持续刷屏,还被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其个人推特账户上发推称赞。  除了《洛神水赋》之外,《龙舟祭》《兰陵王入阵曲》《唐印》《医圣传人》《丽人行》等其他节目也让人叹为观止,让观众既对端午节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对曾经的大唐盛世有了更具体的印象。  其實,这不是河南卫视第一次刷屏。从春节期间的《唐宫夜宴》到元宵节的“元宵奇
我该成为怎样的一个人?某个下午,阳光慵懒地在阳台上打盹,因为没有正确理想而惊慌失措的我跑去问妈妈。她很平和地笑笑:你健康快乐就好。  可这似乎不是一个有意义的长远目标。我迷茫,像撞着玻璃的蛾子,心中有光却没有方向。  一切也就平平淡淡向前走着。回家路上的一条小巷里有各种小商人,当然还有一个熟悉的老爷爷。他套着灰不溜秋的外套,脸庞爬满皱纹,手掌宽大结实。他也有一个修东西的百宝箱,这些使他与其他手艺人
凉风悄至,白露轻降,黄花满径,梧桐叶落,秋轻缓而来,将繁华世事缀成如画诗篇。  清风浅吟  我始终坚信,秋风有情,秋风不忍看世界变得一派萧条,便动手为世界化妆。  树厌倦了春夏的浓绿,秋风笑吟吟地替它换上一襲嫩黄的长袍,当嫩黄一点点染上风霜,秋风纤手轻绕,叶便迫不及待地跟着她舞蹈,轻巧得犹如一只只翩飞的蝶,等到它们玩累了,秋风便善解人意地停下,浅浅笑着看落叶将大地染成金黄。而我平日里最喜欢漫步于铺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十二月了。风很大,很急,行人的帽子压得很低。漫无目的地走着,书包很重。天色渐暗,四溅的墨浅淡重叠,泅满刺白生硬的宣纸。薄暮随寒风打在脸上,有水和灰尘的味道。我不由加快回家的脚步。  夜色又重了一层。  建筑生硬的轮廓在寒冷中有些模糊,树木干硬的枝条却分外清晰。我的鼻子被刺得生疼,一半为这寒冬。家门口走廊里的灯坏了一个,从窗户里可以看到我模糊的
夏,是一个青春涌动、激情澎湃的季节;它个性张扬,色彩斑斓,燃烧着生命的火焰,它用色彩描绘着世界,描绘着一个美丽的世界。  炎热,有时让人心情变得烦躁,热风阵阵拂过脸庞,豆大的汗珠從额头上滑落。学业的繁重,父母的期待,似乎还未开学,就让我感受到了初三的压迫和紧张。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走在路边,头顶的骄阳直射在马路上,将马路晒得滚烫。一路上,行人稀少,偶有几辆汽车也是“呼呼”地急速而过,似
不知是谁最先笔尖饱蘸浓墨,施施然写下了“柳烟”这个词语?我以为,那的确是极为贴切且美好的一种形容了,或许是从“拂堤杨柳醉春烟”里化出来的。  我更以为,柳烟就该飘荡在水边上的。  初春时节,水里还蓄着一冬的寒意,岸边上亭亭立着的柳树便捺不住芳心,仿佛在一夜之间披挂了满身柳芽儿。新叶小巧,因而大多支楞着,或向上卷起,对那蓝绫罗般的天空极富向往似的。它们三五片为一簇,错落地拥着枝条,模样像是那种一到仲
请以“好久不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眼前是外婆家阁楼上的老藤椅,吱吱吱响,松散的藤条,有些脱落了,仿佛一碰就断,椅子的腿好似风中摇曳的烛火……若不是老房子要拆迁了,谁也不会发现它。  小心翼翼地,我将它搬下楼来。薄薄的蛛丝缠绕着它,厚厚的尘埃覆盖着它,好久不见,它衰老了,雪白清爽的墙壁更衬出它的破败。  老藤椅是外婆的嫁妆,来家里已经有四十年了,母亲说还记得藤椅青涩的模样。那时候
【模拟金题】  相遇是一首诗,诗中有欢声笑语,也有悲情愁绪;相遇是一首歌,歌中有高昂激越,也有轻柔含蓄。每一段生活都是缘分,每一段故事都是恩赐。有一种相遇,注定了会彼此铭记,有一种相遇必定是生命中最深刻的记忆。正是相遇,让人生色彩斑斓。  请以“相遇”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引】  这是一道很有诗情画意的作文题,看到这个题目,我们的脑海里会蹦出“偶遇”“邂逅”“相逢”“不期而遇”等诸如此类富
在蒋雯丽的童年里,姥爷扮演了父母的角色,给予了她一个温暖幸福的童年。后来成为了一名演员,忙碌的生活时常让蒋雯丽觉得自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不停地工作,不停地旋转,却不知道有什么意义。她不禁开始思考如今还有什么遗憾?最先想到的便是自己还未曾为姥爷做过什么事情。于是,蒋雯丽拿起摄像机,历时五年,自编自导完成了电影《我们天上见》。电影不仅仅是对姥爷的回忆,也寄托了蒋雯丽对回归童年、找寻精神家园的希望。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