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子商务环境下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建设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luoyu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城市与乡村的物流配送现状出发,探讨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借鉴于循环取货,通过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平台、规划建设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合理设计“一带多”乡村配送网点,将“进城”物资与“下乡”物资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共享资源,实现双向物流,循环配送货物,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绿色物流发展。
  关键词:循环物流配送;城乡;模式;整合;共享;实现
  物流配送模式是指构成配送活动的诸要素的组合形态以及其运动的标准形式,它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工艺流程而相对固定的配送规律。本文拟在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城乡物流配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建设以达到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从而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绿色物流发展。
  一、目前我国城乡物流配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与乡村的物流配送主要集中在“进城”物资和“下乡”物资的配送。“下乡”物资配送是指城市向农村配送物资,“进城”物资配送是指农村向城市配送物资。
  1.“下乡”物资配送
  “下乡”物资主要为工业产品、农业物资、日常生活用品等。“下乡”物资物流配送过程: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城市代理商、批发商、网点→乡村批发点、网点。生产企业通过飞机、轮船、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将产品配送到城市的代理商或批发商处或配送网点;城市的代理商或批发商大多通过货车把产品配送到乡村的批发点或网点。由于货物运输车辆的主体不同(第三方物流车辆、批发商自有车辆、农民自有车辆等),目的地也不同,同时运输车辆无法及时获得“进城”物资的配送信息,所以完成计划内的运输任务后,大部分车辆空载返回,造成运输成本偏高。另外,乡村的配送网点多是自发形成,没有合理规划,配送过程迂回曲折,运输路线重复,极大降低了配送的及时性。
  2.“进城”物资配送
  “进城”物资主要为农产品、手工品等。“进城”物资物流配送过程:农产品生产地→农村集货地、配送网点→城市分货地、配送中心、消费点。农产品生产地通过农用车将产品运送到乡村的集货地或者配送网点,回程时偶尔会运载些生活用品或者农业物资等,多数空车;乡村集货地通过货车将产品运送到城市分货地或者配送中心、消费点;农产品配送要求及时、保鲜,有时产品直接用货车从农产品生产地直接运送到城市分货地或者配送中心,不经过乡村集货地。同样,由于货物运输车辆的主体不同(第三方物流车辆、批发商自有车辆、农民自有车辆等),运输车辆无法及时获得“下乡”物资的配送信息,所以完成计划内的运输任务后,大部分车辆空载返回,造成运输成本偏高。另外,城市农产品分货地有很多家,分散在各个片区,造成运输路线杂乱,配送时间拉长,降低了配送的及时性。
  城乡物流配送的主要问题是配送模式以自营配送为主,没有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多为单向物流、空载运输,造成运输成本的增加,降低了配送的及时性。
  二、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建设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2014年9月12日,国务院颁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该规划把电子商务物流工程和城乡物流配送工程作为重点物流工程,在物流资源整合、城乡配送体系构建、物流服务平台构建、配送车辆标准和通行管控措施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基于城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指对“进城”物资与“下乡”物资的物流资源进行整合,共享资源,实现双向物流,循环配送货物,以达到配送及时、成本低的绿色物流目标。
  1.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
  循环物流配送借鉴于循环取货。循环取货也叫牛奶取货,牛奶取货的特点如下:
  其一,牛奶取货配送模式要规划好线路。规划好线路可以保证卡车的装载率,运输里程比传统方式大幅度减少,同时充分利用物流包装器具的周转效率。
  其二,牛奶取货配送模式是“多频次、小批量、定时性”的物流网络配送,以高频次、小批量的配送降低库存,以固定的窗口时间保证卡车回程时的装载率。
  其三,牛奶取货配送模式一般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共享信息,实现目标化管理,及时保证货物的配送,同时利用现代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加强对运输环节的监控,提高配送效率。
  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借鉴于牛奶取货模式:货车从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出发,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到指定的地方装好货物,按照设计好的线路,将货物一一送到乡村配送网点,甚至到货物的最后一公里;待回程时通过城市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到乡村配送网点装好货物,按照设计好的线路,返回城市配送中心;在乡村配送网点A到乡村配送网点B的时候依照设计好的线路,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可以装载货物,提高装载率。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由第三方物流公司运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实现货物信息化、车辆信息化,线路信息化。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按照“政府推动、政策配套、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开展,依托原有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逐步推进。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可以同步从三个方面分别开展:货物信息化,利用商品编码录入系统,工作量大,而且更新很快;车辆信息化,将车辆的型号、载重、性质等信息录入系统;线路信息化,主要将物流节点录入系统,由系统规划好线路。城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从根本上解决了单向物流、空载运输的现象。
  3.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建设
  城市公共配送中心是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主要节点之一,连接城市与农村货物配送的中转站,通过储存、分拣、理货、配载等将货物配送到末端节点。政府作为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投资方,要确实做好配送中心建设工作。第一步:明确配送中心的功能及类型,每个地区的城乡经济不一样,在确定配送中心的功能和类型时会不一致,有的侧重农产品,有点侧重工业品,可以建立一个,也可以建立几个,可以单功能,也可以多功能,依据实际情况决定。第二步:明确配送中心的地址,配送中心选址主要从配送中心综合效益角度考虑,方便城市外来货物的配送,也要方便乡村配送中心、网点、最终用户的配送,一般选在城市周边,先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考虑,优先选择公路运输方便的地点,因为汽车运输能实现“门到门”,然后确定合理的配送圈和配送时间,避免反复装卸,缩短配送时间,减少流通费用。
  4.乡村配送网点建设
  乡村配送网点是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的主要节点之一,能实现乡村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原来的乡村配送网点多为自发形成,散、杂、乱,多为单一的大规模节点(乡镇点)和单一的小规模节点(村点),无法满足需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一带多”末端节点模式更适合城乡循环物流配送模式。“一带多”的“一”是指设置一个位置相对偏僻但规模较大的货物集散地(借助邮政物流点),“多”是指多个小型末端节点。每天指派专门人员多次到小型末端节点收派货并进行货物再集散。可以借助邮政、申通、圆通、顺风、中通、韵达等快递公司在乡村的物流节点建设好乡村配送网点。
  参考文献:
  [1]沈苑.基于城乡双向互动的农超对接物流配送模式研究.《中国市场》,2014.
  [2]国务院.《物流业发展中長期规划(2014-2020年)》,2014.
  [3]王镇豪、许建、朱冯源.电子商务环境下现代化城乡配送物流发展初探.《中国城市规划年会》,2015.
  [4]何梅芳.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广西城乡物流配送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
  [5]夏晗.电子商务环境下城乡双向一体化物流配送研究.《天中学刊》,2016.
其他文献
摘要: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也使得金融套利行为变得普遍化、多样化。不可否认的是,金融套利可以促进现代金融市场的有效运作,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但同时也要主义到其负面作用,增加了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因此,如何能减少风险,并充分认识到其优势,有效地加以利用来提升市场运行质量,也是现阶段的主要工作方向。  关键词:金融经济;金融套利;行为分析  引言  金融经济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传统行业互联网化创新升级加速推进,“互联网+”风起云涌,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力工具,日益与诸多行业、领域、业态融合,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结构优化的新动力。如何将这一理念落地实践、不断创新升级是每个企业面临的难题。  中国石化与阿里巴巴公司在信息系统等技术上研发合作,就是以积极的态度拥抱“互联网+”带来的新机遇,打开企业资源“围墙”,谋求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中抢得先机,
期刊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在“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的号召下,中国梦与沿线各国的复兴梦交织,赋予全球经济发展,使亚洲成为世界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商业银行需要对企业进行金融支持,积极推进外汇储备运用的多元化,吸收并参与社会资本运作,发挥金融机构的政策性作用,为人民币国际化迈出重要步伐。亚投行的设立,提升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话语权。  关键词:一路一带;
期刊
摘要:在我国,有不少是以种植水果来发展经济的地区。在水果采摘上,人工成本高。如采摘效率低、耗时高、劳动强度大、果树高度不一采摘不方便等。针对这种低效率采摘的现状,设计研发一种便携式的水果采摘器。该机器具有便携、效率高、工作原理简单、操作方便等特点。本文主要介绍该水果采摘器的设计思路、工作原理及创新点等。  引文:  本项目是2012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1延续,获得2017年度湖南省大
期刊
摘要:分析高速公路工程中桥头跳车的危害、产生的原因,并结合高速公路采取的措施来探讨如何更好的消除或避免“桥头跳车”。  关键词:高速公路、跳车的危害、产生的原因、消除或避免的措施  1、桥头跳车的危害  高等级公路对交通量、车速、行车、舒适性和交通安全的要求与一般公路有很大差别,但由于多种因素,桥头跳车一直未能避免。桥头跳车的危害很大,直接就可能引起安全问题,车辆在跳动时会使车轮损失部分牵引力,这
期刊
摘要:企业金融化让更多的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内生力量,让企业和金融之间实现了紧密联系,对于市场的资金走向和金融政策也带来了重要的影响。企业金融化步伐的加快无疑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企业金融本身存在的风险。本文旨在分析企业金融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结合可能存在的经济风险,以此为基础来探究具体的防范措施,为金融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金融;经济效益;风险防范;策略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山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开始在全国部分省区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基础上,进而在全国开展,采取综合治理的方式来治理水土流失,从而将全国的水土流失范围进一步缩小,促进山区地区的水土建设。本文分析了产生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具体的措施来解决水土流失问题,从而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期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进一步增强,我国的各个行业都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积极地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不断调整产业发展的理念,积极促进企业结构的整体转型,从而实现企业的创新型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工业作为我国的第二大产业,自然也不会放弃发展的新时期、新挑战。然而,在工业发展的实际进程中,机械自动化技术自诞生开始,不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已经在极大程度上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推进社会的进步。例如在经济方面,它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和资源的有效开发;在政治方面,有力的促进了政治文明的发展和法治社会的建成;在精神文化方面,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  关键词: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  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实体经济不断转型,金融市场风险不断增加,并且呈现复杂化的发展趋势。金融风险防范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时期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金融市场甲亢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对我国转型期的金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部分防范对策。  关键词:金融风险;防范转型期;对策  引言  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使国内外的经济环境较为复杂,而作为我国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金融市场,暗藏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