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中的“汤饼”探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5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虽然“汤饼”本指水煮面食,与“茶”有异,但黄庭坚依然根据二者兼具“汤”和“饼”的特点,在《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一诗中给“汤饼”一词拓展了一个新的意义,即以“汤饼”指代茶。这一意象指代的变迁体现了黄庭坚诗中独具的心裁,为“以汤饼指代茶”的写作方式开创了先河。
  关键词:黄庭坚诗;汤饼;茶;面
  作者简介:程楚峣(1993-),女,汉族,四川自贡人,文学硕士,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宋元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4-0-02
  一、引言:
  黄庭坚《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一诗,是他对苏轼、苏辙、孔武仲几人唱和诗作的和章。整首诗秉承了黄庭坚诗“无一字无来处”[1]的特点,几乎句句有典。考察这首诗,最后一联的“汤饼”一词在整首诗的语言环境中稍显突兀。那么,这首诗的“汤饼”到底指代何物?它是延续了过去的叙述意象,还是生发出了新的指称意义?关于这个词的探讨,不仅对这首诗的解读有帮助,它还可以提醒读者,要对古诗文中出现的常用字词有可能含有的新义保持好奇和警惕。
  二、《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文本初探
  黄庭坚的这首诗处在一个巨大的文本唱和网络中。元祐二年丁卯(1087)[2],苏辙先有诗赠孔武仲[3],孔武仲回赠《答苏子由留赠》,苏辙次韵有诗《次韵孔武仲学士见赠》。之后苏轼作《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辙次其韵。余昔在馆中,同舍出入,辄相聚饮酒赋诗。近岁不复讲,故终篇及之,庶几诸公稍复其旧,亦太平盛世也》,苏轼的这首诗引起了两篇唱和,其一是孔武仲再作《再用韵和子瞻》,其二就是黄庭坚的这首《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
  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少小看飞腾,中年嗟远屏。风撼鹡鸰枝,波寒鸿雁影。天不椓斯文,俱来集台省。日月黄道明,桃李春昼永。时平少犴狱,地禁绝蛙黾。颇怀修故事,文会陈果茗。当时群玉府,人物殊秀整。下直马阗阗,杯盘具俄顷。共醉凌波袜,谁窥投辖井。天网极恢疏,道山非簿领。何曾归闭门,灯火坐寒冷。欲观太平象,复古望公等。贱子托后车,当烦煮汤饼。[4]
  从题目就可以看出,黄庭坚这首诗表面上只是对苏轼诗的唱和,但实际上包含了对二苏、孔武仲三个人诗歌的呼应。二苏与孔武仲的诗歌所针对的对象都是自己唱和的那个人,诗中不乏对该对象的赞美之情。黄庭坚则一开始就以“连璧”、“分鼎”并举二苏与三孔,词语所包含的意义就蕴含了对几人的赞美,同时“分鼎”还呼应了苏轼诗中的“自君兄弟还,鼎立知有补”[5],不仅是形容几人如日月联璧、星辰珠玑般才华并美,更有对兄弟情深的认同与赞赏。接下来的两联就承接了第一联的语义,“飞腾”是才华的证明,之前经历的仕途上的不顺(如乌台诗案)则以“远屏”一笔带过;来自《诗经》与《礼记》的禽鸟典故的运用则喻示了兄弟之间的深情与紧密的联系。然后又以“俱来集台省”点题“馆中故事”并引出下文的叙述。后八联则铺陈描写,指出當时“日月黄道明,桃李春昼永。时平少犴狱,地禁绝蛙黾”,畅想“当时群玉府,人物殊秀整”的盛况,以文会友,宴饮品茗。最后两联抑己扬人,直言想要恢复“太平象”,“复古”重现文化盛世的希望在于“公等”,而谦虚地称自己为“贱子”,只希望与诸公同食汤饼。
  从中可以看出,在黄庭坚写这首诗唱和并赞美苏轼等人的时候,他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相对低的位置。在最后一联中,与黄庭坚本人(“贱子”)相匹配的是“托后车”和“汤饼”。“托后车”谓充任文学侍从之臣,任渊在注解此诗时也引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点明了此意[6]。那么与此相对应,“汤饼”也应该具有与“托后车”相近的意义,在自谦之外也不能不合全诗气韵。
  三、“汤饼”的传统意义
  在古代中国,“汤饼”的食用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名称。[7]《释名·释饮食》:“饼,并也,溲面使合并也……蒸饼、汤饼、蝎饼,金饼、索饼之属,皆随形而名之也。”[8]《初学记》卷二六引晋束皙《饼赋》:“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9]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汤饼》:“余谓凡以面为食具者,皆谓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笼蒸而食者呼为蒸饼。”[10]根据以上这些材料可以描述出汤饼大致的特点,即是指的是以水煮的、供热食的面食(主食)。
  关于汤饼最著名的典故当属《世说新语·容止》:
  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眀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11]
  在黄庭坚之前,早有人以这个典故入诗,如“平叔正堪汤饼试,风流不合问年颜”[12]。黄庭坚以该典故入诗的诗作也称得上是他有关汤饼的诗作中最出名的一首:“露湿何郎试汤饼,日烘荀令炷炉香。”[13]在他之后也出现了很多以“何郎试汤饼”或“汤饼试何郎”入诗的作品。在黄庭坚等人以汤饼入诗的作品里,毫无疑问,汤饼承载的就是符合实物的意义(水煮面食)。古代还有正月初一、六月六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生日等特殊日子食用汤饼的风俗。[14]
  四、以“汤饼”指茶——黄庭坚对“汤饼”意义的延伸
  然而黄庭坚对“汤饼”一词的使用似乎并不仅仅止于这个词的本来含义,利用事物特点的相似性,黄庭坚试图用“汤饼”来指称别的事物——茶:
  盖大匠无可弃之材,太平非一士之略。厥初贪味隽永,速化汤饼,乃至中夜不眠。耿耿既作,温齐殊可屡歃。如以六经,济三尺法,虽有除治,与人安乐,宾至则煎,去则就榻,不游轩石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15]
  在《煎茶赋》中,黄庭坚提到吃了“汤饼”之后“乃至中夜不眠”,这个作用显然并非水煮面食的所能导致的结果,而是世所公认的“茶会令人少眠”的功效。唐陆羽《茶经·七之事》:   《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煑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
  《本草·木部》:“茗,苦茶,味甘苦,微寒,无毒,主瘻疮,利小便,去痰渴热,令人少睡。”
  《本草·菜部》:“苦茶,一名荼,一名选,一名游冬。生益州川谷山陵道傍,凌冬不死。三月三日采干。”注云:“疑此即是今茶,一名荼,令人不眠。”[16]
  此后明代顾元庆《茶谱·茶效》:“人飮眞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17]清陆廷灿《续茶经》亦言:“张华《博物志》:‘饮真荼令人少眠。’”[18]由此观之,黄庭坚在《煎茶赋》中所说的令人“中夜不眠”的汤饼毫无疑问就是茶了。真正的“汤饼”(水煮面食)不仅不会令人“少眠”或“不眠”,与之相反,它还会使人多眠贪睡,诗人在诗中对此已多有描写:
  破除汤饼睡,倚赖建溪春。往日惟求旧,今朝遽食新。不辞浓似粥,少待细于尘。宝胯无多子,留须我辈人。(宋曾几《尝建茗二首·其一》)[19]
  ……独忧汤饼唤睡魔,背贴蒲团鼻雷恶。拈时勿著文字相,肯对痴儿夸伎俩。屈宋真眼向前会,阿球端知有此事。(宋吴则礼《戏作简朱天球》)[20]
  虽然在“睡眠”这个问题上“茶”与“汤饼”(水煮面食)具有不同的特质,但黄庭坚可以将二者联系起来,也是由于它们也有相同的、兼具“汤”与“饼”的特点。
  茶之“汤”即煮茶的沸水,茶煮好后又称茶汤。如陆羽《茶经·六之饮》:“饮有觕茶、散茶、末茶、饼茶者,乃斫,乃熬,乃炀,乃舂,贮于瓶缶之中,以汤沃焉,谓之痷茶。”[21]又《茶经·七之事》:“《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煑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未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22]明张谦德《茶经》“侯汤”条:“茶始则鱼目散布,微微有声。既则四边泉涌,纍纍连珠。终则腾波鼔浪,水气全消,谓之老汤。三沸之法,非活火不能成也。”[23]
  茶之“饼”即指茶,因当时茶多做成饼状(如今有些茶也可以做成茶餅、茶砖等),故在相关典籍中也常直接被称作“茶饼”。除上文提到的陆羽《茶经》中所记的以外,宋黄儒《品茶要録·渍膏》:“茶饼光黄,又如阴润者,搾不干也。搾欲尽去其膏,膏尽则有如干竹叶之色。惟饰首面者,故搾不欲干,以利易售。试时色虽鲜白,其味带苦者,渍膏之病也。”[24]又《品茶要録·伤焙》:“夫茶本以芽叶之物就之卷模,既出卷,上笪焙之,用火务令通彻。即以灰覆之,虚其中,以热火气。然茶民不喜用实炭,号爲冷火,以茶饼新温,欲速干以见售,故用火常带烟焰。烟焰既多,稍失看候,以故熏损茶饼。试时其色昏红,气味带焦者,伤焰之病也。”[25]朱权《茶谱·序》:“盖羽多尚奇古,制之为末。以膏为饼,至仁宗时,而立龙团、凤团、月团之名……采一枪一旗者制之为末,无得膏为饼……”[26]
  除此之外,茶与汤饼的联系还在于某些典籍在描绘茶的时候会使用与面相关的形容词,如朱权《茶谱·点茶》:“凡欲点茶、先须供烤盏。盏冷则茶沉,茶少则云脚散,汤多则粥面聚。”[27]正是因为汤饼与茶有这些可以联系在一起的相似点,黄庭坚便大胆地在诗中采取了以“汤饼”指代茶的这一写作手法。
  在《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一诗中,将“贱子托后车,当烦煮汤饼”的“汤饼”解释为茶于诗意则更为妥帖。原因有二:其一,诗人要表达的感情是自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通常用以表示谦谦君子之德、甚至用来待客的茶显然比“水煮面食”(主食)更加符合与“托后车”并举的文化意义;其二,就诗人在唱和中所描述的情景而言,诗中所期望的苏轼等人扛起“复古”大旗、创造文化盛世的前提是几人都可以从事比在馆阁中的文案更加伟大的工作,根据诗歌中间几联的描写,共同进入官场并在馆阁中相遇以至“修故事”之类,所吃的食物多是“果茗”,诗人想与他们一起吃茶而不是“水煮面食”(主食)也更加符合客观实际。
  可以说,自《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之后,黄庭坚拓展了“汤饼”的意义范围,从而开创了一个新的写作模式,即“以汤饼指代茶”的诗歌写作方式。在黄庭坚之后也有诗人将这种方式运用到实践,如:
  春阴养芽针锋铓,沆瀣养膏冰雪香。玉斧运风宝月满,密云候雨苍龙翔。惠山寒泉第二品,定武乌瓷红锦囊。乳花元属三昧手,竹斋自试鱼眼汤。老生酸寒极堪笑,藜苋拄腹书撑肠。修贡之余远分寄,怀璧其罪渠敢当。应怜昼睡汤饼恶,为洗一春蝴蝶狂。(宋张扩《谢人惠团茶》)[28]
  五、结语
  《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中的“汤饼”初看起来并无任何特异之处,但将它带入文本,在语言空间中寻找立足点,便会立生突兀之感。从黄庭坚《煎茶赋》引入,发现将“汤饼”指代茶的用法。结合二者的相似性,便可发现黄庭坚在这首诗中同样的意义翻新。本是指代一种面食主食的“汤饼”在黄庭坚这里却又用以指代“茶”,这一意象指代的变迁体现了黄庭坚独具的心裁,也从侧面反映了北宋茶文化的异军突起。饮茶、喫茶从宋代开始更为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阶层的生活之中,上至文人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都对这种饮食非常喜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也许民间已有对茶的种种别称,此处黄庭坚用“汤饼”来指代茶,除前文已论述的原因之外,也极有可能是对民间称呼的一种采纳和引用。但由于民间文献的缺失,这一点还不能得到证实,笔者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发掘和考证。
  注释:
  [1][宋]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三首·其三》。见:[宋]黄庭坚著,刘琳、李勇先、王蓉贵校点:《黄庭坚全集》卷十八,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75页。
  [2]苏辙、孔武仲、苏轼、黄庭坚四人的这几首诗都作于元祐二年。
  [3]“据《苏辙年谱》,苏辙赠诗已佚,而存次韵孔武仲此诗之作,即《苏辙集》卷一五所载《次韵孔武仲学士见赠》。”李春梅编《三孔事迹编年》,见:吴洪泽、尹波主编:《宋人年谱丛刊》第五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08页。   [4][宋]黄庭坚《和答子瞻和子由常父忆馆中故事》。见[宋]黄庭坚著,[宋]任渊、史容、史季温注、刘尚荣校点:《黄庭坚诗集注》卷六,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217、218页。
  [5][宋]苏轼《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辙次其韵。余昔在馆中,同舍出入,辄相聚饮酒赋诗。近岁不复讲,故终篇及之,庶几诸公稍复其旧,亦太平盛世也》。见[宋]苏轼著,[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卷二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481页。
  [6]天子车驾出,文学侍从之臣乘后车侍宴游,备顾问,故称。
  [7]沈丽莉 :《“汤饼”及其古代饮食文化》,语文学刊,2009年第6期,第133页。
  [8][清]王先谦集注,王文云主编:《释名疏证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第201页。
  [9][唐]徐坚:《初学记》卷二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643頁。
  [10][宋]黄朝英:《靖康缃素杂记》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6页。
  [11][宋]刘义庆著,徐震堮校笺:《世说新语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版:第333页。
  [12][唐]方干《赠山阴崔明府》。见:[清]彭定求等编:《全唐诗》卷六百五十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7490页。
  [13][宋]黄庭坚《观王主簿家酴醾》,见:[宋]黄庭坚《山谷外集》卷七,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页。
  [14]阎艳:《古代“汤饼”及其文化意义》,唐都学刊,2003年第1期第19卷。
  [15][宋]黄庭坚《煎茶赋》。见:[宋]黄庭坚《豫章黄先生文集》第一,四部丛刊景宋乾道刊本。
  [16][唐]陆羽:《茶经》,宋百川学海本。
  [17][明]顾元庆:《茶谱》,明万历刻本。
  [18][清]陆廷灿:《续茶经》,清雍正十三年刻本。
  [19][宋]曾几:《茶山集》,清武英殿聚珍版书。
  [20][宋]吴则礼:《北湖集》,涵芬楼秘籍本。
  [21][唐] 陆羽:《茶经》,宋百川学海本。
  [22]同上。
  [23][明]张谦德:《茶经》,民国美术丛书本。
  [24][宋]黄儒:《品茶要录》,明万历程氏丛刻九种本。
  [25]同上。
  [26][明]朱权:《茶谱》,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4页。
  [27]同上。
  [28][宋]张扩:《东窗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其他文献
摘 要:尤金·奥尼尔是著名的美国戏剧家,代表作《琼斯皇》讲述了黑人琼斯的悲剧。本文解读这个全新的黑人形象,并从文化分析的角度解读他在黑白文化冲突中人格的分裂,以及身份无法归属的卑贱心理问题,琼斯的处境也隐喻了人迷失自我的痛苦体验和卑贱的状态。  关键词:《琼斯皇》;文化;卑贱;认同;冲突  作者简介:黄秋霞,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2017级硕士。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
摘 要: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文学史上最富传奇的女诗人,甚至被称为谜一样的人。诗人倔强的个性和独特的人生经历促使她选择终生与诗为伴,在超凡的孤寂中,用文字表达她灵魂深处的人生感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孤独;生命的存在  作者简介:孙叶红(1965-),女,山东淄博人,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
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兰看月暈,容易语低香近。  软风吹遍窗纱,心期便隔天涯。从此伤春伤别,黄昏只对梨花。
摘 要:余华小说《活着》展现了主人公福贵一生接连不断的苦难。本文从造成福贵苦难人生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福贵一生苦难的客观原因有传统的思想桎梏,动荡的政治环境,和自身的贫穷环境,主观原因则是与自我精神追求和默默承受一切的态度有关。而在苦难的折磨下,也使得福贵自身得到成长。  关键词:苦难;逆来顺受;坚韧;淡然  作者简介:田娟(1985.2-),女,四川会理人,大学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作者简介:刘凯旋(1995-),女,内蒙古赤峰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史。  《论出版自由》是英国思想家约翰·弥尔顿于1644年发表的一篇演说词,主要表达了他对当时英国出版管制法的批判观点。这篇演说词在历史上的伟大意义不必多言,它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基础,是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主义的革命号角,是人类历史上振聋发聩的一笔。这本演说词的发表距今已经快400年了,在《出版管制法》已
摘 要:《妖猫传》中讲述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故事情节,这首《长恨歌传》是白居易在其三十五岁时所创作的一首诗,创作年间正直唐宪宗元和年(806)。这首诗词是白居易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诗,被后人广为流传。并在当代电影《妖猫传》中被采用,被后人传颂,《妖猫传》中将长恨歌的情结完美的融入到了其中,将长恨歌的创作背景以及创作情感都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下文将针对《妖猫传》中的长恨歌的情结展开探析。  关键词:《妖
摘 要:作为新月派的领军人物,徐志摩是白话新诗语言艺术、诗歌体式方面的集大成者他的创作展现了不羁的才华与个性,自由灵动的艺术风格被后世称作:“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他的构思出人意料,却又不失自然,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完美结合。研究徐志摩的诗歌,有助于我们对新月诗派的更好了解。  关键词:徐志摩;艺术特色;音乐美  作者简介:马晓兰(1998.5-),女,甘肃广河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  [中图
摘 要:《达洛卫夫人》中女主人公克拉丽莎在自我追寻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自我选择,其行动造就了达洛卫夫人,作为达洛卫夫人的克拉丽莎又承担起自由选择带来的责任,成为了 完美的上层社会贵妇人,而这正与萨特存在主义“自由选择”的核心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合。借助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重新解读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深入剖析小说中女主人公从克拉丽莎到达洛卫夫人的自我追寻之路,旨在揭示作品的存在主义内涵,并进一步阐释伍
摘 要:作为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在中国掀起的“村上现象”热潮已经持续了将近二十年,至今有增无减。因村上以清新自然的写作风格著称,《挪威的森林》中的景物描写都是别具特色的,作者以清新淡雅的文笔通过对山、草、风、雨等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来衬托剧情以及人物的心理,给读者们带来身临其境的实感体验。因此,在译成汉语时,如何将这细腻自然的景物描写准确传达出来至关重要。  关键词:景物描写;《挪威
摘 要:本文主要对茨威格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其核心陌生元素在文本叙述中的作用进行阐述,从叙事学角度入手,解读陌生这一内核赋予文本的意义,并从叙事文本的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分析陌生动因的功能意义及文化背景含义。  关键词: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陌生;遗忘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2  茨威格小说里蕴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