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gminsir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是不是具有有效性,直接的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正是因为这样,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意义作为切入点,简单的探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 教学 有效性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师生的交往相处中,学生在学业上应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进步,在思想情感上有所感悟。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解决课堂教学的效率就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会不会学、怎么学。真正使学生能“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在长期深入培训学习基础上,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现就此问题浅谈些体会。
  一、教师要有创新意识,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有改革创新的意识,树立体现课改精神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要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要有丰富的学识和深厚的专业知识,要有较高水平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技能。要有一颗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美好心灵;要有博采众长、虚怀若谷的高尚品格,要有善于思考、奋发进取的创新意识,要有善于总结经验、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进取精神。教师要改进课堂教学内容,由传统的单一传授知识,改进为知识和方法并重。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过分注重传授给学生知识,几乎把课堂教学内容定性为:知识。总是罗列了一大堆语文知识点,这也要那也要,整节课塞得满满的,学生厌倦,教师劳累。还经常抱怨课教不完。所谓的没上完,就是知识没传授完罢了。这就好比给学生“鱼”,虽然可以喂饱学生,但却不得体现“过程与方法”。这就要改“给鱼”为“给法”,教会学生学习方法。著名的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学生中心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主张“学会学习”。可见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因此,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应包括知识和方法。由注重知识,改为知识和方法并重。在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中学方法,再运用已有方法自主学习和获取知识。尤其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教学中要不断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语文,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方法。正如教学生打鱼,不直接给“网”、给“船”,而是要教会学生怎样“织网”、怎样“造船”,怎样“打鱼”。让学生掌握“捕鱼”的方法,锻炼培养学生运用方法去捕“鱼”的能力。这样,学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方法,今后的终身学习就有了支柱。
  二、激发兴趣,开发有效课堂的源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不竭的动力,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质的源泉。有源之“水”长流,兴趣就如学习语文之“源”,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改变他们被动学习的局面,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是优化课堂教学效率的内在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譬如,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导入激趣这一环节,以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体验。这样教与学就能得到了和谐的发展,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就会随之大幅度提高。具体可以通过采取引用既脍炙人口又发人深省的名言警句,合理而精当的设置悬念,精彩、高超、新颖、别致的课堂导语,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的故事,形象直观的演示、板书、图画影视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使每一节课都能给学生一种新奇,一种学习的冲动,让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富有激情与想象,从而自然地激发学生深入了解文本的兴趣,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过程的有效与高效。
  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语文有效课堂的源动力,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使学生愿学、乐学、勤学语文,才能达到了“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从而使课堂呈现出五个变化: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与引导者;变“师道尊严”为“平等、和谐、民主、互动”的师生关系,师生在教与学中共同感悟、共同体验;变“聚焦式”教学为“立体型辐射型”教学,营造课堂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面;变“被动接受知识”为“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变“知识传授”为目的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素质”为目的,对学生做出动态的、发展性的评价。
  三、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余文森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接受和发现两种。在接受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发现学习中,学习内容是以问题形式间接呈现出来的,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两种学习方式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彼此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的结果;重在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而非掌握知识的多少;重在亲身参与获得的感悟和体验,而非接受别人传授的经验。
  四、有效训练,夯实基本功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重视了学生的体验、感悟,但决不能忘记训练这项基本功。我们要看到以往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机械枯燥乏味使得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的训练,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定,语文教学就不需要训练,这其实是矫枉过正的做法。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犹如游泳,如果不把学生抛入水中去呛几口水,去实际训练,只在岸上指手画脚,任你如何比划,恐怕几年下来,学生还是一个旱鸭子。要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践“三维目标”思想,语文课堂就要扎扎实实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体现出学科的特色的基础上,更离不开教师出色的预设和处理课堂教学的能力。教师应在融洽地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积极调动多种元素,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完美整合。这就是我对“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点体会。
其他文献
对应用于汽车安全领域的测试技术进行了研究和综述,主要探究各类传感器在汽车安全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并对汽车安全技术进行展望。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est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农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是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新使命、新动能和新方向。其中,如何更好地优化要素配置,推进农业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