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学以致其道”——孔子对人最大的关怀即学以成君子

来源 :上海商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君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不仅是生命的追求和目标,同时也构成了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尺度。《论语》中,孔子强调君子学以致其道,确立起为仁成仁的君子风范,由此生发出始源性的浓郁的人文精神,他对人的最大的关怀就是学习成人,成为不忧不惑不惧的君子;人的学习成长、成人成君子的过程既是一个不断充盈、丰富自身、不断努力成就人生、实现人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去蔽、净化的过程;学习既是孔子自身不断成君子成仁成圣的必由之路,也是他对人的根本关怀即推动人们成人成君子的关键之所在。如果说孔子倡导'君子学以致其道'奠基了中华
其他文献
【摘 要】教师公信力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其教学能力、品行道德、人格魅力得到公众广泛地认可和尊重,从而无形中形成教师的信誉和威望,对周边公众产生的巨大的影响力。教师公信力不仅体现着教师的良好社会形象和权威价值,同时也能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公信力、个人素养越高,对学生的影响越大,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塑造了学生高尚的品德和人文修养,进而为社会培养出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组织不断壮大,正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发挥着政府、市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何进一步推进其发
【摘 要】当今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对教育也提出的更高的要求,今后学生在实践创新方面是要有更好的创新能力。因此新课程教育改革也在倡导创新教育,如今创新教育成为当今生物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具有较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也成了广大生物教师在教学实践去追求目標和方向。教师要明确高中生物的教学目标和方向。领会新课标倡导的理念《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