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技能培养视角下的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tt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视角,高职数控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与改革应详细调研区域人才市场,准确定位专业;针对岗位(群),分析核心职业能力;确定核心技能培养方案;实现核心技能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关键词】 核心技能数控课程设置与改革
  【文献编码】 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0.12.021
  
  核心技能的培养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即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的教育。核心技能(Core Skills)又称关键技能(Key Skills)或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ies) , 它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的能力。核心技能是由内在联系紧密的几种能力构成的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几个方面。专业能力是核心技能的核心,是开展工作的技术支撑,是创造价值的立身之本。本文从数控技术专业核心技能培养的角度入手,谈谈该专业课程设置和改革的一点经验,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详细调研区域人才市场,准确定位专业
  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就珠三角地区数控加工产业企业的基本情况、数控技术应用情况、数控设备和从业人员的增长趋势等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就数控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相对滞后的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职业岗位复合能力要求给人才培养带来的困难及如何提高数控技术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资格等级进行了探讨。
  通过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数控技术应用企业开展充分的调研,我们发现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主要定位为4个方向:数控机床操作员、数控机床程序/工艺员、数控机床调试/维护员、数控机床设备销售员。主要分布在12个岗位:数控车床操作员、数控铣床/加工中心操作员、电加工机床操作员、数控车床程序/工艺员、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程序/工艺员、电加工机床程序/工艺员、数控车床调试/维护员、数控铣床/加工中心调试/维护员、电加工机床调试/维护员、数控车床销售员、数控铣床/加工中心销售员、电加工机床销售员。
  二、 针对岗位(群),分析核心职业能力
  一个人要想在职场有所成就,自身不但要有一技之长,还要有不断学习、不断接受外来新信息的能力,并且,不容忽视的是,在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社会交往的能力在职业生涯中显得格外重要。针对前述所列的具体工作岗位,笔者通过广泛的调研,明确了这些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其要求,并对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所应有的专业技能、方法技能以及社会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总结后认为,专业能力是社会所期望的核心技能的核心,方法能力是关键,社会能力则是能否有效利用前两种技能从而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也为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必须全盘考虑,在培养学生核心技能的过程中,应做到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和谐统一。
  通过调研分析,笔者认为数控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技能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下述方面:数控机床操作及对工、量、夹具的认识和使用的能力;零件加工程序编制能力;零件加工工艺编制能力以及处理现场工艺技术问题的能力;对加工材料以及刀具特性的认识能力;CAD/CAM软件应用能力;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护能力,并初步具备数控机床装调方面的基础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这些技能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数控加工人才;二是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维护人才,从而进行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达到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性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三、 确定核心技能培养方案
  (一) 专业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模块化课程体系的优点在于:一是可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二是便于实现不同层次教学阶段的课程衔接;三是采用“综合模块”促进知识单元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的沟通;四是通过模块的合理组合,有利于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根据目前数控专业学生就业后岗位技能的要求和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高职数控专业三年的课程内容分为四大模块。一是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社会教育,并为专业课和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该模块强调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逐步使学生了解社会和专业,达到将学生培养为“社会人”的目标。二是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学习与职业岗位群对应的大专业领域通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使学生进入专业,逐步成为“职业人”。三是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主要学习数控技术应用专业4个方向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宽厚的专业岗位技能基础,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四是专业实践课程模块(岗位技能专项课程模块),主要学习针对数控专业12种岗位的主要技能知识。突出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要求学生达到1~3个操作员岗位的职业资格(中级以上水平),以全部学生考取数控车或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工中级证,2/3以上学生考取相应技能高级证为评定标准。教学的最终结果是使学生具备就业岗位的技能和素质。
  (二) 专业主干课程的综合化
  课程综合化的目的是把目前门类众多、内容广泛、程度偏深、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的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开发为新的课程体系,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拓宽实践能力训练的范围,使新课程对岗位职业技能既有很强的针对性、适用性,又有较宽的基础,能基本满足多种岗位或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改革的内容包括:将专业主干课程中的通用知识和职业技能(初级水平)整合为3门综合理论课和4门综合实训课。其中,综合理论课为机械制图与CAD、数控加工工艺、 数控机床装配与检测;综合实训课为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数控加工实训、机械CAD/CAM(MasterCAM、UG)、毕业顶岗实习。同时,改革以上课程的教学授课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标准等,具体就是解决学生学什么、学多少的问题。
  四、 实现核心技能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由此可见,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环节。
  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是指将课程朝着工作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方向进行改革,整合岗位职业技能课程体系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以实际工作任务(生产任务)为载体,以实际工作过程作为教学的依据,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把传统的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模式变革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导演的“体验式”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质,是把以应用技术为主体的理论教学同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中有实训内容,实践教学中有理论讲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能力发展规律,灵活地采用“先理论后实践”或“先实践后理论”或“边理论边实践”的方法,着重对学生进行知识应用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同步的发展中得到整合和提升。
  针对“数控机床操作员”工作岗位,设置系统化课程数控加工综合实训。这门课程的3门子课程为:数控车床编程、操作员专项课程,数控铣/加工中心机床编程、操作员专项课程,电加工机床操作员专项课程。对于“数控机床程序/工艺员”设置系统化课程——数控加工工艺规划与实施、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数控机床床调试/维护员”的系统化课程为数控机床的装调。在课程教学中,针对相应岗位的技能要求,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例如,课程机械零件的数控加工分为三个大模块:车削加工、铣削加工以及电加工。其中,车削加工部分可以这样设置学习情境:车削外圆柱(锥)面、台阶面的程序设计;车削圆弧面、螺纹零件的程序设计;车削内(外)圆柱面、锥面、圆弧面、螺纹的综合程序设计;车削椭圆面的宏程序设计;利用CAM软件进行车削综合程序设计。
  值得注意的是,设置学习情境只是确定了教学内容模块,即教什么的问题,而具体的教学设计,即怎么教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规划。正如前文所述,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与专业能力同样重要,甚至更为关键。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对学生学习方法、协作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育的宗旨是育人,育人就是要正确引导学生“正确”地做人与做事,为其生存和发展奠定基础。高职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里的高素质技能型,不完全是一般意义上的实践能力和狭义的专业技术能力,而是特定职业或岗位群所必需的“全面的职业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应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本位的观念,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核心技能培养的意识,才能培养出一批批符合新时期新形势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黄日强,黄日明.核心技能——英国职业教育的新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2]吴宪洲.浅谈高职教育的“核心技能”培养[J].职业技术,2006(10)
  [3]陈玉君,孔元发.强化核心技能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2)
  
  【作者简介】 苏丹(1975-),女,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数控技术、机电维修。
  (责编何田田)
其他文献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中对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等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筑施工管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进行管理最主要的还是要从把控建筑质量方面出发的,同
本文针对智能化的体育场馆电气设计研究,将从体育场馆电气设计工程概况入手,结合智能化体育场馆电气设计要点等内容,对体育场馆电气设计智能化体现展开论述。希望本文的研究,
施工管理是以人为因素为主导的一种现代的管理方式,为了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整个施工团队的管理模式,本篇文章从茶道思想的角度出发,希望能够通过茶道思想和文化理念和精神
萨法尔王朝,是继塔希尔王朝之后东伊朗人在中亚建立的又一个独立的伊斯兰王朝,在其统治时期,中亚社会经济文化都有一定的发展。该王朝在中亚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前言 (1)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在高中体育课中以背向滑步推铅球为教材时,教师往往遵循一般的教学方法,在技术动作练习前期,用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陌生的力学,解剖学或运
高校现行单一的教师编制管理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不适应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实行多元化教师编制管理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与知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建筑电气设计中应该积极贯彻执行。大中型体育场的配电系统存在着低压供电半径大、用电设备分散、平时与赛时用电负荷相差悬殊以照明用电量
随着建筑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预结算审核阶段的工作在整个建筑工程中起着极为关键、不可忽视的作用,建筑工程由于具有长期性和投资规模较大这两大主要的特点,因而一旦缺乏足
琥珀酸酯磺酸盐是由马来酸酐与高碳脂肪醇反应后引入磺酸基的,按琥珀酸上2个羧基的酯化情况,可分为单酯和双酯:(1)琥珀酸双酯磺酸盐亲水性磺酸基在分子结构中间,是优良的润湿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