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中加快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来源 :经济研究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excu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解决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这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因此,在发展现代农业中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
  关键词:现代农业;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088—02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和谐社会,保持国家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并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标志着我国农村、农业与农民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实质性的阶段。这是一个战略性的转移,有利于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一、加快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我国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四川农村经济底子薄,农业“造血”功能差,加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有限,决定了四川新农村建设任务的紧迫性、艰巨性和长期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从社会文明建设看,“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要建设物质文明,前者是建设新农村必要的物质基础,后者是建设新农村的具体体现。“乡风文明”是要建设精神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灵魂;“村容整洁”是要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条件;“管理民主”是要建设政治文明,这是建设新农村的政治保证。可以说,这是从统筹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政治文明方面对建设和谐农村的高度概括。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是长期形成的,改变农业和农村的落后面貌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只有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才能在本世纪头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因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意义非常重大。
  2.新农村建设是解决四川“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持续调整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生活日益丰富。但区域经济总的呈现出不平衡性,很多地区,特别是四川丘陵区的经济仍然十分落后,“三农”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近几年来,“三农”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显示出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三农”问题已日益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奔小康的进程。“三农”问题从农民的角度讲,其核心是收入问题;从农业的角度讲,其核心是公平问题;而农村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公共品的供给问题。
  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农业发展在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我国人多地少,如果没有现代农业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最近几年,我国的农产品供应,除了粮食出现了一些波动以外,所有的农产品都是供求平衡,丰年有余,而且还出现了阶段性、结构性的供大于求。所以,新农村建设是促使现代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现代农业发展是确保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总之,现代农业是装备的现代化,是农民的现代化。现代农业发展首先是现代投入,包括装备、机械化以及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投入。其次是现代的农民应该是有文化、懂科技、会管理、能经营。
  三、发展现代农业中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从地理上看,四川省有平原、山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发展较快,但丘陵地区占全省的36.7%;幅员面积8.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8%;耕地面积246万公顷,占全省的57.6%;总人口5 153万人,占全省的60.4 %,其中,乡村人口4 315万人、占全省乡村人口总数的62.3%。丘陵地区自然条件较好,土地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劳动力众多,历来是四川农业的主体区域,也是全省农村经济的大头,无论其农业生产规模、发展水平和所作贡献,都在全省名列全茅。丘陵地区是全省蚕茧、水果生产的中心地带,是粮油生产和大宗经济作物生产的主体区域,也是物资消费的大市场。近几年,丘陵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占全省的46%以上。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丘陵地区经济社会有了程度不同的发展,部分县(市、区)在某些方面走出了路子。
  四川农村底子薄,经济总量不大,农业“造血”功能差,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能力极其有限。丘陵区这一特点更决定了在落后、贫穷的丘陵区新农村建设更不能大操大办,更应从实际出发,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道路。
  三、发展现代农业中加快四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选择
  1.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选准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对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升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遵循广开思路、广辟渠道、多种经营、突出特色、搞活经济、提高效益的原则,按照调高、调优、调出质量和效益的方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通过区域布局调整,优化资源配量,发挥资源优势,尽快形成优势产区和产业带;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加快实现农产品由产量型向质量型、专用型和高附加值型、高回报率型发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处理好的关系与应坚持的基本原则。首先,要正确处理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的关系。要有科学的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指导,作为检验新农村建设成败与否、目标实现与否的标准。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处理好当前发展现状和长远建设目标的关系。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客观条件和建设目标的关系。所有的实践都应该从实际出发,新农村建设更要认真考虑各地财政承受力、群众参与能力等实际情况。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不能强调搞同一个模式、同一种方法和同一个标准,要从自身实际出发,量力而行,注重实效,不搞盲目攀比,避免新农村建设中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避免新农村建设运动化。最后要正确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力度。鼓励农民通过辛勤劳动,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把农村建设成为自己理想的家园,以此形成“政府主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具有一系列特殊性原则:(1)农业自然环境原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成分之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生产的先决条件。(2)科学技术原则。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脱胎于以往农业耕种模式的突破。科学种植,合理布局,使科学技术成为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3)人均收入和生活环境原则。这是衡量农村发展的重要指标。人均收人及生活环境的改善,是农村全面向小康社会迈进的基石。(4)村民文化素质原则。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注意村民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农民掌握一定程度的农业科学知识和文化知识。
  3.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如果继续把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拴在土地上,农民就根本无法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因此,必须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逐步减少农民,增加农民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一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以县城和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心建制镇为重点,健全小城镇的居住服务、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功能,增强小城镇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正确引导乡镇企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有序流动和到城镇就业,注重发挥小城镇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二是以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农村服务业为重点,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实现农民就地转移。三要组织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建立健全保障农民利益的法律法规体系。
  4.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三农”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农民素质。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使农民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实现全国农产品信息联网。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种植或养殖养市场上畅销的农畜产品,是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但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农户、每个地块,到底应该种什么、养什么,群众往往束手无策。其根本原因是人们缺乏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及农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消费心理等信息的发展变化方面的了解,缺乏有关方面的数据和资料及其分析和判断。因此,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快农村通讯及信息设施建设,特别是互联网的建设,通过互联网搜集现代农业科技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供求、价格变动趋势的信息,建立相应的预测预报系统,定期向农民发布相关的信息,真正使农民的农业生产与国内外的市场紧密联系起来,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市场的消费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晓鸣.四川农村发展报告[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仲 琪]
其他文献
摘要:自金融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都关注到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金融发展状况甚至能够决定经济发展走向,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方案以来,我们更应该认识到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建设金融强省,加强金融改革力度,对促进四川省经济腾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四川省;金融建设;经济增长  一、建设金融强省的重要意义  在宏观层面上,金融体系有五个基本职能:信息揭示,动员
本刊讯 6月13日,作为第八届海峡论坛重要组成部分的第五届共同家园论坛在福建平潭举行.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助理周宁出席论坛大会并致辞.rn周宁表示,平潭综合实验区
“去库存”效果为何难遂人愿?实际上,目前房地产高库存真正原因在于房地产开发供给侧结构失衡,出现了严重的供给大于消费需求的现象,也就是说,我国房地产市场“去库存”陷入“边去边增”的怪圈。  当下的中国楼市,可谓冰火两重天。  今年伊始,一二线城市房价便呈大涨势头。全国两会期间,住建部、国土部、央行、财政部领导、北京市长、上海市长、深圳市长……一连串的官员被问到“一线城市”的房价,焦点聚集在一个“涨”
期刊
在2016年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上,一位86岁高龄的耄耋老者的发言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这位老者满头银发却精神饱满,发言铿锵有力、新词迭出,思想火花启人心智。从21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珍贵的倒不是唱歌的老狼,而是生活中的老狼。就像情怀容易泛滥虚假,梦想破灭后的某些品质才尤为珍贵。  老狼参加《我是歌手》,有朋友预测,“应该不会像李健重新红成那样”。  当然不会,因为他是老狼。  最近几年对老狼的记忆,一次是高晓松音乐会,他在台上气定神闲地唱老歌。采访老狼,他好脾气地回答已经答过无数遍的关于“靠什么维持生计”、“最近在干嘛”、“会不会焦虑”、“为什么不出专辑不
期刊
E时代,作为生活前卫的白领一族越发重视自己的生活质量.然而在保健方面,许多白领却陷进了误区.rn误区一:洗肠断食可养颜.时下,很多白领坚信“洗肠美容”,热衷“断食排毒”。.
近年来,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结构和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业主对质量、工期、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高大精尖”项目的大量涌现,对施工企业的资金、技
旅行社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是通过旅行社发展战略决策、品牌营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企业文化的树立等各种经营和管理手段的整合而使旅行社获得可持续
儒家文化在2500多年的传承发展中,长期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取向和精神追求,也为离退休干部和广大老年学员提供了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土壤和源泉。曲阜市委老干部局和老
2002年最后一天,时速达430公里的“磁浮时速”在上海正式通车了。中国实现这条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线路,不能不提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工学家严陆光。少年立志走上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