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少苹:巧手运“金剪”,纸上故事多

来源 :福建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m99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家有女爱剪纸
  高少苹自幼酷爱美术和剪纸,上小学时绘画就特别有灵气,学习剪纸又得到老一辈剪纸艺术家黄素等人的指点,深得其神韵。
  父亲高钱厚从事美术工作,对绘画和剪纸很有研究,高少苹从小就对父亲追求艺术的韧劲特别钦佩。每年暑假,高钱厚都要办一些国画、剪纸、书法、素描培训班,她耳濡目染,奠定了比较好的美术基础。“父亲办培训班的时候,把全县几十名老艺术家召集在一起剪纸,在他们身上学到的是在继承传统风格的同时,也把现代时尚的元素融进去。”
  一来二去,小小年纪的高少苹在剪纸方面渐渐小有名气。
  人物简介:高少苹,生于龙海、长于“中国剪纸艺术之乡”漳浦的民间剪纸艺术家,是福建省和漳洲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传承人,有“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新中国剪纸艺术家”“中华巧女”等称号,“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之一。
  15岁时,高少苹创作的《十二生肖》就被送到台湾参展,还被台湾一个艺术机构收藏,给她发了一张荣誉证书。高少苹高兴得更是一心扑在剪纸上了。可她还是个学生,那年头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考大学才是正道”上。而高少苹满脑子都是怎么画底稿、怎么剪,没什么心思听老师讲课,高考当然就砸了。对此高钱厚不太高兴,他说:“我本身是搞美术的,就叫儿子、女儿他们学画画。但民间剪纸艺人太苦了,如果要靠这个生存很难,机会很少。”
  生气归生气,高钱厚还是给女儿找了一份他认为“正儿八经”的工作:到广告公司当美工。高少苹一边工作一边还是没把剪纸放下,她忘不了剪纸。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剪纸水平越来越高了,作品开始不断在各种场合获奖。有了奖金,作品也开始卖钱了,原先还为女儿今后生计担心的高钱厚开始支持女儿专心搞剪纸创作。
  高钱厚说:“1994年上海的一个艺术节邀请漳浦剪纸参展,当时高少苹还小,她说要参展,我说可以,但你要剪大的。她后来剪了3幅1米多的,引起了轰动。这对我也很有启发,如果剪纸能够提升被纳入艺术殿堂,或运用到装饰上,应用到实用美术中去,那剪纸的发展前途就很不错。”
  巧手练成“金剪刀”
  一把剪刀,一张纸,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了,高少苹却能用它们创造出一个栩栩如生的纸上世界。
  漳浦民间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1993年,漳浦县还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了“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的称号。
  高少苹说:“漳浦剪纸的特色技巧叫排剪,一整排剪起来非常细,像头发丝一样。这种排剪用来剪花瓣、鸟的羽毛,还有动物那种毛茸茸的皮毛,都非常生动。这是比较特殊的技巧,人家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经常剪才能剪得非常好。”
  1999年11月4日晚,北京的夜空群星璀璨,军事博物馆内灯火辉煌,人头攒动。“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十年成果展览”正在这里举行,女能手们现场表演,各显神通。高少苹巧手运剪,当场剪出《和平鸽》《公鸡报晓》等作品,广受好评。
  邓小平100周年诞辰时,举办了一次全国性的剪纸邀请赛。当时参赛的作品有好几千幅,经过严格的筛选评出了10名全国特等奖,高少苹以《春天的故事》歌词为创作背景的《世纪伟人颂》获得了其中一席,“中国剪坛十把金剪刀”荣誉称号由此而来。
  鲜有人知,这些作品的背后高少苹花了多少心血。
  在高少苹的工作台上放着满满一大碗铅笔头,那是她创作《清明上河图》画底稿时留下来的。在《清明上河图》长长的画卷中,她选取了最繁华的部分临摹了6米,其中仅人物就有517个,而且形象各异,车、船、轿、桥等布局紧凑、复杂细致,传统的剪纸技法无法满足表现需要。高少苹左思右想,最后大胆创新,借用了木刻等技法,日夜加班,从构思、描图、剪辑、选料、制版,前后花费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剪成了长6米、宽0-8米的作品。后来有专家说,全国有六七人剪过《清明上河图》,高少苹的作品线条流畅、层次丰富,剪得最好、最细腻生动。
  高少苹剪纸的选材包括《红楼梦》《钟馗嫁妹》《老鼠嫁女》等人们熟悉的民间故事。以时事为题材创作也是她的特长,比如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而创作的《远离战争,期盼和平》荣获了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铜奖,并受邀到人民大会堂领奖;为北京奥运而创作的《百年奥运,梦圆中华》荣获全国剪纸大赛最高奖“金剪刀”奖等。
  德艺双馨搭彩桥
  艺术的活力在于创新,这理儿高少苹也知道。剪纸到了这个份上,该怎么发展呢?高少苹遇到了创作的瓶颈。
  突破来自一次去德国的交流。华人认为红色是吉利的颜色,代表着红火、吉祥、喜庆,可德国人却忌讳红色,在赞叹她的剪纸表演之余,对剪纸作品的颜色提出了异议。一语点醒梦中人,是啊,这剪纸的颜色为什么一定非红色不可呢?颜色可以变化,材料呢?泡沫板、户外广告纸、镭射纸,不也可以用吗?颜色、材料可以变,那么表现手法是不是也可以融合其他艺术画的特点呢?于是一种融剪纸、雕刻、绘画、粘贴为一体的新作品问世了。
  高少苹在继承漳浦古老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基础上,有了突破性的创新。历史传说、人文风物、花鸟虫鱼,无一不出现她的剪刀下。她融汇了绘、刻、写的技法,让传统小型的、用于民间床边窗花的剪纸发展成巨幅之作。经拓裱后,挂于大型场馆,令剪纸作品与油画、国画同登大雅之堂。
  2000年,高少苹投资30多万元,创建了高少苹剪纸艺术馆。走进艺术馆,一张张剪纸艺术品异彩纷呈,让人很难相信这是手工剪出来的。这个剪纸艺术馆就成为了高少苹展销和交流作品的窗口。高少苹还多次应邀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开展艺术交流,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
  作为全国妇代会代表和省人大代表,高少苹还热心公益活动。为丰富当地部队官兵的生活,高少苹下连队教官兵剪纸。深圳一个慈善机构到漳浦帮弱势群体免费治疗白内障,高少苹创作了一幅大型剪纸《祥狮献瑞》,送给慈善机构拍卖,把所得款项悉数捐给残疾人。汶川大地震,她连续10天奋战创作出大型剪纸《众志成城》,献给汶川抗震救灾指挥部,并多次捐款给灾区。省妇联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在全省范围内评选30位“海西时代女性”,高少苹得知后连夜以这些“海西时代女性”为蓝本创作了纪念卡剪纸图案,后来这些作品被制作成电话卡在全国发行。
  如今,高少苹的剪纸作品还多了层意义,它们经常被作为重要礼品送给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她还多次应邀到世界各国举办个人作品展,展示剪纸作品,并现场进行剪纸艺术表演,展示了漳州的民间艺术,也拓展了海内外联谊的渠道。
其他文献
马年正月初三晚上6点,央视一套播出的春节特别节目《吉尼斯中国之夜》,陈重沁在亿万观众的见证下,在啤酒瓶口骑行独轮车距离达到30.17米,刷新了由自己保持的该项目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宽度不超过2厘米、小得不能再小的“运动场”,承载着陈重沁的独轮车梦想,也使他的人生充满了色彩。  “虽然这么说挺俗的,但还是得说,我终于在30多岁的时候找到了一生所爱。”对着身旁的独轮车,陈重沁动情地说道。  4年前,
期刊
一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不但引发了收视热潮,而且其影响力正从荧屏走向现实,引发了一轮又一轮“食欲冲击波”。过去,人们说:“泉州美食千年得,养在深闺无人识。”现在,我可以欣然地说,吃货们,去看看《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吧。  那么,《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为什么会选择到泉州来取景?摄制组都在泉州拍了哪些美食呢?  泉州“吃货”立功了  《舌尖上的中国》并不是选取名菜、主厨、专家这些“大视角”,而是从
期刊
陈忠和不会再出山了。“当我失利,别把我贬得一无是处;当我成功,别把我褒得十全十美。”30年的排球生涯,陈忠和尝尽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对于现在的他来说,卸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后的新生活温馨而惬意。  2014年4月12日晚,载着中国女排一行20人的巴士缓缓驶入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在这里,女排姑娘们将要进行为期40天的封闭式训练。陈忠和清楚地记得,这已经是中国女排第42次来到漳州进行集训。尽管陈忠和离开国家队
期刊
旭从福安某酒店的床上醒来,窗外下着小雨,时间才6点多。  他平常是个早起的人。昨夜刚从福州赶回来,睡得晚,今天下午两点半,约了当地围棋协会的人谈事,精神很重要,他决定再补一会儿觉。  王旭今年48岁,头发渐白,却红光满面。他有几个身份:侨胞、新西兰福建商会副会长、开便利店和加油站的商人、奥克兰一所大学的大股东。  再过几个月,他移民新西兰就满15年了。  交游广阔、事业稳健、爱人贤惠、两个女儿乃同
期刊
2014年1月,眼看春节即将来临,小迪的心里有些发毛。每年春节的家庭聚会,是他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原因很简单——他无法完全融入大家的谈话。往年除夕夜,小迪一家都会与亲友在酒店聚餐,大家吃得其乐融融,相谈甚欢,只有他一个人几乎不发一语,一直埋头苦吃。不是因为别的,只是因为他不会说家乡话,更确切点是只能听懂,但却说不出来。  当外婆在餐桌上用方言问他为什么不说话时,小迪只好红着脸,尴尬地用标准的普通话回
期刊
“我一直想低调,可你们就是不让我低调。”坐在福建省体育局办公室的沙发上,陈忠和笑着说道。  陈忠和口中的“你们”指媒体,如他所言,传媒对他的聚焦从来没有式微过。在中国排球界他始终是个热议人物,任总教练期间,他率领中国女排在比赛中摘金夺银,凭借丰富的执教经验和世界级大型赛事的辉煌战绩,获得了对中国女排的绝对话语权。纵使从帅位退下多年,人们还是喜欢追在他身后,想了解他对女排的看法,大到这支女子军团的未
期刊
上官文宾,毕业于国内一知名大学。与很多同学一样,经历了一个纠结的毕业季之后,他选择了就业,如今在福州某网络公司就职,成为众多IT“码农”中的一员。  上官文宾,毕业于国内一知名大学。与很多同学一样,经历了一个纠结的毕业季之后,他选择了就业,如今在福州某网络公司就职,成为众多IT“码农”中的一员。  早上8点,前一天熬夜了的上官文宾迟迟不肯起床,闹钟被按掉了一次又一次。  半个小时后,他骑着电动车驶
期刊
为官心存君国  林瀚于成化丙戌(1466年)科二甲第3名进士。他一生担任诸多官职,历任瀚林院庶吉士、编修、修撰、谕德,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南京吏、兵二部尚书,并参赞机务。  在林瀚故居,曾挂着他自撰的一副对联:“为官心存君国,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是林瀚一生的信念。他仕两京,历三朝,40多年的为官生涯,都在践行这句话的精神。  在祭酒和吏部侍郎任上时,林瀚任人唯贤,不计
期刊
在大多数莆田人的思想观念中,男孩是传宗接代的“实在人”,家里有了男孩才能撑家过日子,不受外人欺负;而女孩若是嫁到别人家成为外人,就像一盆泼出去的水,收不回来了。因此,很多生了女孩的家庭就将女儿留在家中,招上门女婿,延续香火。  妈妈经常在女儿小邓面前唠叨:“一定把书念好了,将来考一个北方的大学,在那边找一个身高比自己高的男朋友做老公。”  小邓是家里的小女儿,正在读高二,身高1米74。在莆田本地,
期刊
刘以通的作息方式很特别,他每天凌晨两点多起床作画,一直画到天亮。白天如果困了,他就坐在椅子上稍微眯上几分钟。“我知道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会命短,但是已经养成习惯,改不掉了。”  对于刘以通来说,作画似乎已经融入了他的生命。“从小喜欢画画到现在,已经画了几十年,不画画的时候就像掉了魂一样,不是这边酸,就是那边痛。”刘以通说,“画画不只是我的爱好,已经是我后半生的生命了。”梦幻戛纳  刘以通从来没有想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