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美育课堂的构建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baoso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语文美育课堂的构建策略,认为教师要创新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美育意识;丰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美育实践;升级训练体系,塑造学生美育品质,才能有效构建语文美育课堂。
  【关键词】高中语文 美育课堂 构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5B-0114-02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介入美育意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能起到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做好充分的教学资源调查,对教材展开深度分析、对学生学习基础进行细致调研、对教师教学意识和教学方法展开认知比对,以形成更为科学的教学体系,促进语文美育课堂的顺利构建。
  一、创新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美育意识
  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途径很多,教师需要对教学课程资源进行深度挖掘,探寻教学中渗透美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顺利构建美育意识。
  (一)挖掘教材美点。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美点,需要教师对教材文本展开个性分析解读,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切入。教材内容中的美点,不局限于光鲜的人物、生动的描写、优美的景物,只要是具有美学价值的东西,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美育教学的对象。
  例如,在学习课文《宝玉挨打》中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红楼梦》影视片段,并发动学生结合课文寻找美点。學生展开了热烈讨论。有的学生说:“我最喜欢《红楼梦》中人物的语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其语言设计与人物性格身份非常贴近,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语言就是最大的美点。”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宝玉挨打》中的细节描写最具看点,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蕴含丰富的内涵,使人物刻画得十分立体。”还有的学生认为:“《红楼梦》中人物的服饰很美,通过观看视频片段,给人带来唯美的感觉。”可见,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有效激活了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并在寻找美点的过程中形成了美学认知。
  (二)美化教学设计。语文教材文本中的美学因素众多,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对教学内容展开深度挖掘,探索教材文本与学生生本美学思维的对接点,以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让学生深入到文本阅读之中,对文本内质美学因素展开全面探究,自然能够形成丰富的美学认知。高中语文教材集合了大量名家名著,其美学价值极高,教师要利用教学情境的创新优化等手段,为学生自主探究教材中的美学因子提供便利条件。如作者生平介绍、故事引导、多媒体展示等,都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富的感知机会。
  例如,教学课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先用同名歌曲导入课文,点燃课堂学习气氛,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视频,学生被带入特定情境中。为提升学生的感知维度,教师让学生展开朗读训练,并参与朗读展示活动。如果学生朗读时,教师同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就会表现得十分积极。因此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可以当堂给学生制作配乐朗读音频。教师从文本朗读角度展开美育教学,利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手段,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朗读体验中也获得了美育成长。
  二、丰富课堂活动,增加学生美育实践
  语文美育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教师要注重用创新实践活动设计激活学生的美育思维,提升课堂教学的美育渗透力,形成更多教学支撑点。
  (一)创新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有美育意识,以便在积极引导中激活学生美育学习思维。常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美育教学设计大多是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获得的美育信息有限。如果教师能够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实践感知美的机会,带给学生的美育冲击自然会更为强烈。如美育讨论、信息搜集、课堂辩论、课堂演绎、当堂习作等,都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建立对美学的认知。
  例如,学习《归园田居》时,教师给出一道辩论题:陶渊明的隐居生活选择是否值得赞赏?学生纷纷给出自己的认知见解,课堂辩论自然展开。正方学生认为:陶渊明生活的年代决定了其选择是正确的,因为当时社会政治腐朽、战乱不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陶渊明无力与整个社会抗争,只能隐居山林,追求个人的心理宁静。反方学生认为:逃避现实在什么时代都是消极思想,看到百姓受苦受难,作为社会精英,选择逃避是极其不负责的态度。从辩论中,学生获得了更多对人物的认知,也获得了审美价值观的成长。
  (二)激活美育思维。为了让学生深度感知文本中的美学因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文本中的字词美、语句美、结构美、描写美、意境美等展开多元探究,还要增加课堂活动机会,为学生提供美学感知环境。在具体的情境创设中,教师可以运用批阅式阅读、仿写训练、读后感等形式,引导学生感知文本的内质美和形式美,增加学生的美学感知实践经历。
  美学意识构建未必要从外形美展开,很多内质美因素应该是更为重要的学习关注点。例如,《阿Q正传》中,鲁迅笔下的阿 Q 形象虽然其性格比较愚钝,但个性鲜明。在现代文学史上,这个艺术形象堪称经典。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从美学角度解析人物形象。有的学生是这样赏析的:阿 Q 这个人物形象在那个时代是一个标志性的记号,因为只有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才能出现这样的人物形象,他是社会制度的牺牲品。从学生认知情况来看,学生对人物形象有了深刻认知,自然也发现了人物塑造的成功之处,这无疑也是美点。
  三、升級训练体系,塑造学生美育品质
  课堂训练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训练中侧重美育探索,符合学生的学习诉求,可以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 全面提升提供良好契机。
  (一)拓展训练域度。美育训练只凭课堂有限时间进行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延伸课堂长度,培养学生的美育意识和习惯,对全面塑造学生的美育品质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大多有阅读美文的主动性,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引导,为学生设计具体的训练任务,让学生在多种实践活动中逐渐塑造美育品质。
  例如,《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属于一个极为特殊的人物,作者借助文学手段,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扭曲的人物形象。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读后感的形式展开。有的学生在读后感中写道:“作者用极度夸张以至于荒诞离奇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半疯半狂的人物形象,这是对人情世故的生动展现,揭示了当时社会人情淡漠甚至异化的现实。通过阅读文本,让我们感觉荒诞的情节很奇特,但其情感宣泄更让人深受触动。无论什么时代,也不管是什么社会,亲情应该是最为珍贵的感情,可在当时社会背景下,亲情却显得如此苍白,这才是作者想鞭挞的东西。”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自己的读后感,给其他学生带来全新学习视角,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中形成的学习认知呈现多元性和深刻性。
  (二)培养美育意识。设计课堂训练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美学认知基础,对相关教学方式展开全面优化处理,以提升课堂教学训练的有效性。语文课堂训练方式众多,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展开鉴赏活动,对提升学生美学价值观有重要促进作用。学生对精美语言、精巧结构、经典情感有特殊敏感性,教师从不同视角出发展开引导,势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感知的热情。美育意识塑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对教学引导策略、训练设计、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优化处理,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审美的习惯意识,培养学生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的习惯,这对全面提升学生美育素质有切实帮助。
  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美学认知基础,其审美观也初步形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从美学角度展开教学设计,努力挖掘美、展现美,符合学生思想成长的需要,对学生的人格成长也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侯瑞平.浅谈高中语文美育实施教学[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3(1)
  [2]薛 丹.高中语文课堂美育渗透之浅见[J].科教文汇,2013(8)
  [3]王忠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J].语文教学通讯,2014(4)
  (责编 郝 勋)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闵行区颛桥镇15~69岁居民的吸烟情况,更好地为相关部门提供防治策略的资料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2个居委,每个居委抽取20户居民,对每户居民中符
目的了解中心城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对推进家庭医生签约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帮助,同时也为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一定参考。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空气污染的危害不亚于天天报道的毒胶囊,'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在'首届亚太公共健康大会'上说。由清华大学公共健康中心和麦考瑞大学联合主
目的观察新型点接触锁定接骨板(PC-LCP)和动力加压接骨板(DCP)固定骨后骨皮质微循环形态学及血流量的变化。方法采用成年山羊15只,在左右侧完整胫骨中段分别用PC-LCP和DCP固定。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居民智能精神状态(痴呆)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关系及因素,为科学实施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所有诊断至少一种代谢
本文从信息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的特殊视角探讨了信息不对称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不安全的形成机理,并创造性地对银行信贷资产安全内涵进行了界定,总结和提出了信贷交易中
1985年以来,我国城乡收入差别在波动中呈扩大趋势,成为我国居民总收入差别的主体麓其扩大的主因。1985-2004年,城乡收入差别对居民总收入差别的贡献平均达到56%,而且1999年以来,更
本文从高中物理教学现状出发,阐述微课的概念、特点,剖析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总结出将微课融入传统教学的有效途径。
知识联盟是企业间为共同创造知识和进行知识共享而建立的联盟。本文从演化博弈论的角度,探讨了进行知识联盟的企业交互活动的复杂性可能对异质知识流的扩散和知识联盟稳定性造
【摘 要】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汽车专业的特色化建设存在理念停留在课程层面、硬件与软件建設不到位、建设特色不明显等问题,通过建设“双师型”队伍提升教师素质,加强硬件软件建设,以及加强课程体系建设等来解决。  【关键词】高职 汽车专业 特色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08-02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人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