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maoel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在的社会是数字化的社会,数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可以用来表达和交流,可以帮人们认识身边的事物,还可以帮人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在人们的数学学习中贯穿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影响着学生的各科学习,也为学生在数学方面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关鍵词:数感;形成;发展
  一、在生活体验中建立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经验。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数感”主要不是通过传授而能得到培养的,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和探索,使他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更多地接触和经历有关情境和实例,在现实背景下感受体验,从而更具体更深刻地把握数的概念,建立数感。
  例如: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可以获得数感的启蒙,还能培养学生的“亲数学”行为,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又充满着好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自己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
  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说出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例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粒葡萄、1串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粒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1根小棒),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1捆小棒);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1个国家),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1粒葡萄)。即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又比如:认识“0”时,启发学生自己说出在日常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0”,学生的积极性一下高涨了起来,“在体育比赛的比分上见过”;“在温度表上见过”;“电话上有0”;“我的格尺上有0”……使学生直观体会“0”。除了表示没有以外,在温度表上、方向图上表示分界点;在尺上表示起点;在日历上表示日期;在电话、车牌上与其他数字一起组成号码。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的事,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样,在生活中体会了数的含义,在现实中初步地建立了数感。
  二、在表达与交流中形成数感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信息,使学生在交流对数的感知时,拓展思维,丰富自己对数的认识,体会数学的价值,从而能促进数感的形成。
  例如:在讲“升和毫升”时,练习中要求学生会看刻度说出水的体积。图示为:一个量筒装有1000毫升水,另一个量筒装有700毫升水,合在一起是多少呢?学生看图后想出了多种方法,有的说1升700毫升;有的说1.7升;有的说1700毫升;有的说1又7/10升。学生用多种方法表示同一个数量,通过讨论判断这些方法都是正确的。说明同样表示一幅图中水的体积,可以用整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和分数表示。这样学生就把分数、小数、整数之间建立起了联系,知道了能从多个方面理解一个数,丰富了对数的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学会倾听,从别人对某些数量的描述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也是一种交流。例如:在实际测量中,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长方形花坛的长和宽,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测出了花坛的长和宽。在课堂交流的时候,展示了多种多样的测量方法。有的学生直接用卷尺量;有的学生先测出一块砖的长度,再数长和宽各包含多少块砖,用每块砖的长度乘砖的块数得到长和宽的长度;有的学生先测出1米长的绳子,再1米1米的量;还有的学生使用步测的方法。在交流中,大家将自己的想法与别人进行交流,也体会别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从不同角度感知了一定的长度,发展了距离感,也增进了数感。
  三、在比较中发展数感
  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不仅是理解数的需要,同时也会加深学生对数的实际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比较中有了多、少、多一些、少一些、相当于这样的几倍的认识,使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在进行大数目估算的教学时,我请学生们试着估算一下一页报纸上有多少个字?一摞纸有多少张?一把瓜子有多少颗?全校有多少名学生?体育馆有多少个座位?全校学生人数与体育馆座位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在估算时很少有人会凭空估计,大多数学生都能自觉地把要估算的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数出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再看大数相当于一份的多少倍,用这种方法估算这些大数。当学生把一份的数量与大数进行比较时,观察并感受到大数相当于小数的几倍,体会了大数的多少,也了解了大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在这样的估算训练中,估算能力逐渐提高,能够见到生活中的事物,很快和数建立起联系,体会了数的大小、多少的实际意义,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同样的方法也可以用在面积单位的认识上,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1平方米与10平方米比较,再估算出教室的面积,也与10平方米进行比较,想象10平方米的大小。再通过10平方米与1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比较,体会较大的面积,进而估计校园的面积、小区的面积、广场的面积。用这种比较的方法有助于学生体会大数目的意义,使学生在比较中,通过能够见到的、感知到的比较小的数感受大数,数感也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储油罐计量是指对大型储罐内的液态产品的静态储量进行测量的一种统称。它可以用在存量测量,就是测定储罐内所有产品的总量,也可以用于输转计量,即作为产品销售和所纳税务的
摘 要: 本文按照课题研究的轨道,结合研修案例论述课题研究引领下的主题式教研活动策划。课题方案的制订为主题的选择和提炼提供“源泉”,研究计划的制订助力主题的分解与策划,研究过程的设计促动主题的互动与深入,研究成果的提炼又带动主题的延续与突破。  关键词: 课题研究 主题式 教研活动 活动策划  中小学教研组的校本研修如何摆脱无主题或频繁更换主题的游击状态?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如何避免无过程或过程不
托尔斯泰被人誉为“人类的良心”,他从开始创作就形成了以道德的自我完善为核心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如一条红线一样贯穿其创作始终.rn《谢尔盖神父》是托尔斯泰晚期的作品,完
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项创新性的投资工具,用作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私募股权市场虽已成为世界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我国,私募股权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目是培养学生识字、看书、作文能力,归纳起来是培养能力搞好自学,狠抓作文破难关。当前,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老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老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问题有明显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自尊心和求知欲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增长呈逐年递增之势,可是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却整体面临着较低的利润水平。为了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巩固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我们有必要研究市场经
本文对中职《机械基础》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求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This paper studies the interactive teaching mode of “mechanical basis” in secondary
通过拆解车用汽、柴油检验项目,优化实验室布局和操作流程,合并通用的检测项目,优化人员及项目分配,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达到缩短重点监控项目的检测周期和降低检验员劳动强
一、7月CBOT大豆玉米期价走势据芝加哥7月31日消息,美国大豆期货周五下跌,结束之前连升三日的走势,交易商表示,因周末前投资者获利了结,和预计美国主要种植地区天气温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