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办公室谣言,你需要金钟罩铁布衫

来源 :大众商务·青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eelar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谣言诞生记
  在不久前发生的日本里氏9.0级大地震中,谣言以惊人的速度在泛太平洋地区传播,最严重的时候,因灾难产生的谣言的巨大影响力和危害性甚至超过了灾难本身。那么,谣言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众多日本名人遇难,日本降“毒雨”,日本核辐射外泄抢救失败、抢险人员全部死亡,韩国救援队5人找2狗……诸多无所谓或“有所谓”的说法接二连三传来,其中造成较大轰动和实际影响的信息,主要是和核辐射相关的海域污染信息和“碘盐防辐射”传说。
  谣言,其实是“不实信息”,应将其看做“被验证后的、导致了具体伤害后果的不实信息”。
  在信息正道、大道被封锁或不透明的情况下,信息小道必熙熙攘攘;在信息被堵截时,实话和猜测、假想、谣言势必一起飞短流长;在现实危险确实存在、预后难料的情况下,多为善意的判断、推测、假想,自然层出不穷。
  集体恐慌是导致谣言满天飞的强大背景,谣言或传言的制造者,往往是集体恐慌的受害人,甚至不排除是个被吓傻了的受害人。
  接受现实:人们愿意相信谣言
  很多人不在乎谣言,做事我行我素,内心坚定地以为“谁都不能把我怎么样”、“不就是说我几句坏话嘛,我才不在乎,谁会相信这些鬼话呢?”
  可是。当谣言扑面而来的时候,人们才恍然大悟:大多数人是愿意相信谣言的,再鬼扯的话也有人相信。这是为什么呢?
  从心理层面分析,心理学家曾这样解释:“企业内部小道消息之所以有市场,源于人是群居动物,爱好闲聊、喜欢传递一些好奇或者隐私信息的特性。尤其在企业内部正式渠道不够畅通,每个员工所掌握的信息存在不对称的地方,小道消息就更加发达。”
  还有时候,谣言容易契合人们的心理,举个例子来说,公司里有个肥缺儿,大家都盯着,此时领导把这个肥缺儿给了你,同事在嫉妒和难受之余,愿意接受这样的谣言:你给领导送礼了,你和领导关系非同一般等等。
  所以,谣言就像职场上的一大杀手,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多少人一不小心,就因为谣言而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当然,这也可能与此人平时的品行有关,给了别人捕风捉影的机会,当同事们对某人颇有微词的时候,谣言一出。大家都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了。
  练就金钟罩,让谣言无法攻击你
  金钟罩三部曲之一:建立好人缘,用强大的群众基础抵抗少数破坏分子
  任何事的发生都充满着意外性和突发性,而且无论是什么情况下做出决定都难以确定有什么无往不利的解决方案,但我们可以防患于未然。如果等到问题真正发生时才去订计划和试着学别人的一些方法来应急。那样花费的时间将会更长,而且遇到从未遭遇的事情,你没有准备就下决定很容易制造新的失误。只有在事前给自己准备好防护罩,建立正面的形象,当冷言冷语来的时候,就不会瞬间冷透人心。
  金钟罩三部曲之二:谨言慎行,不给谣言滋生创造温床
  谣言的产生往往是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进风。有了语言的漏洞,才能成为日后造谣的根据。
  同事每天见面的时间最长,谈话可能涉及到工作以外的各种事情,“讲错话”常常会给你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有许多爱说话、性子直的人,喜欢向同事倾吐苦水,虽然这样的交谈富有人情味,能使你们之间变得友善,但是有心理学家的研究调查指出,只有不到1%的人能够严守秘密。
  所以,当你的个人生活出现问题的时候,不要牵扯到工作之中,最好不要到处诉苦,如果有人别有用心地演绎,那么在一定事实的根据之上,谁会怀疑真实性呢?
  金钟罩三部曲之三:人闲生谣言,让自己忙起来
  有的基层员工在公司承担的业务量不大,工作也不错,他可能会觉得没人重视他。自我价值感来源不足的时候,就容易“无事生非”了。
  对付谣言,招招毙命
  谣言必杀技第一招:面对谣言,你必须镇定、稳定以及淡定
  有些人出于对你的敌意,在背后散布你的谣言。你知道的时候谣言已在单位里传播开了。此时若当面对质,要对方给你一个说法并非明智之举。一是对方可能一口否认,二是面子上闹僵了,影响工作的开展。
  最好的办法是及时沟通。除了同事以外,和领导加强交流,得到他的信任也是战胜谣言的帮手。努力让领导站到你这一边,对你的工作有很明显的帮助。当你察觉到谣言的蛛丝马迹时,就可以立即和领导面谈。
  选个合适的时间和场合,把自己的情况和想法讲一讲,让谣言不攻自破。同时,提醒自己不要用攻击性的语言,也最好不要针对某人,达到澄清事实的目的就行了,而不要有报复的心理,否则,会使倾听者误会你是在宣泄情绪,反而达不到你的目的。
  例如,不做人身攻击:“他造谣,恶意中伤我……”只做中性的行为描述:“他告诉同事一些关于我的错误消息……”如此一来既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又能避免引起领导和与本事件无关的人难堪,这样才会圆满达成此次情绪表白的最终目的。
  谣言必杀技第二招:用微笑刺激那些想要你好看的人
  谣言传到你这位当事人的耳朵里时,那就意味着该不该听到这些传闻的人已经全部知道了。因此如果发现大家都在议论自己,就惊慌失措地到处找人分辩讲理,最后只会得到“越解释就越是掩饰”的结果,变成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应该泰然处之,微笑着应对别人的疑问。就算一些讨厌你的同事旁敲侧击表示对你人格的不信任,你也应该保持微笑,你越是表现得自然平和继续做好分内的工作。其他人的好奇心就越是会迅速消失。这些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快就会被人们淡忘掉。只要你以后表现得好。做出真实的成绩,让同事们慢慢恢复对你的信任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谣言必杀技第三招:这里不需要躲躲藏藏的“独孤求败”
  就算谣言盛传,你也不要刻意回避和同事在一起的场合。“独孤求败”并不能将谣言彻底粉碎。你意气消沉的样子只会为他们添加新话题,然后兴致勃勃地继续谈论。这种平白给他们提供谈资的事情绝对不要做。请像平时一样,或者说比平时更加积极地加入他们的谈话。
  如果话题被扯到谣言方面,你可以非常自然地否定它,或者用冷笑来表示对造谣者的幼稚行为感到无聊,也可以平静地略过不谈,只要你极其自然地转移话题,而且新的话题也令大家觉得非常有趣的话,谣言也就显得不重要了。
  谣言必杀技第四招:忍无可忍,让他丢脸
  如果以上的三招必杀技不足以帮你解决问题,那么可以有计划性地让造谣者在众人面前丢脸,比如在众人面前对他作出强烈反击,大声反驳说:“你应该比我更清楚那件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吧?我根本就没有那么说过,还有人可以作证,为什么现在会被你叙述成这个样子?”
  那些习惯于在背后说坏话的人通常在当面对质时理屈词穷,因此你展现出强硬姿态时他们都会选择避开风头解释自己的误传。当你觉得对方过分地超出了自己的底线,的确忍无可忍时,放弃防守改用反击来让他了解到你的厉害是很有必要的。
  面对谣言,如果一直不知所措,你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要想打破这个怪圈,就应该积极应对。
  谣言流传的时间越长,经过的渠道越多,就越有走形的可能。怎么才能够对公司里流传的一些重要信息(比如要裁员了,要大调整了)做 出正确的判断,确定当中有多少被夸大的水分呢?
  关于别人的谣言,你该怎么听?
  1、当办公室被坏消息和模糊不清的谣言所包围时,当人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自危时,保持头脑清爽显得尤为重要,千万不能够听风就是雨。冷静才可以明智地判断。
  2、想办法利用所有能够让你获得信息的渠道,一个很好的参考资源就是:不妨留意一下当地媒体的经济板块,专业杂志和行业信息,这些地方是不是也充斥着有关危机或是裁员之类的信息。
  3、在公司里寻找一下确凿的危机征兆:是否管理层成员有所变更?被收购之类的话题是否被频繁提及?已经批准的投资是否被取消?公司业绩是否不再像以前那样公开?就像是在玩拼图游戏,你要学会将每一个得到的正确消息拼接起来,整个画面就会变得越来越完整,而且更为直观。
  4、关于私人的谣言,如果和你无关,你没有必要去牵涉其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你不先开口打听别人的私事,自己的秘密也不易被打听。你以为议论别人没关系,用不了几个来回就能绕到你自己头上,引火烧身,那时再逃跑就显得被动。
  5、领导喜欢谁,谁最吃得开,谁又有绯闻等等,就像噪音一样,影响人的工作情绪。聪明的你,要懂得,不该说绝对不要乱说。你不是老板,你不知原委就免开尊口,安心工作是最重要的,在别人忙于谣言时,也许你的业绩已经超出很多!
  趣味测试:谣言对你有多大杀伤力
  如果让你到一个地方去生活一个月,并且为当地做一些历史记录,你会选择哪里?
  A、文化古国
  B、乡村小镇
  C、现代都会
  D、原始丛林
  选择A:你虽然会受谣言影响,短时间陷入情绪不稳的状态中,需要一个人独处疗伤,可是不消多久的时间,你就会自然痊愈,这一点小事情不会将你击倒。因为生活有其它更重要的事情,会分散掉你的注意力,而那些没有依据的谣言,也会随着时间流逝。对于你来说,那些事情好像从没发生过,如同船过水无痕。
  选择B:你讨厌被别人误解,若是有一天听到与自己相关的不实传闻,你会十分气愤,将这件事挂在心上。但你的个性温和,不爱与别人起冲,你也不希望自己解释。反而让事情越描越黑,所以多数时候,你会将一股怨气吞下。心事闷得久了,可能会酝酿出一种杀伤力极强的酵素,慢慢销蚀你对于其他人的信任。
  选择C:你能够在各种环境中适应得很好,因为不管遇到的问题多么棘手,你都能处之泰然,找到适当的方法来应付。说你具有流言免疫力,一点也不为过。看遍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要吓唬你还挺不容易的,因为你老早就已经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那些有趣的八卦谣言,都只是你茶余饭后的谈资。
  选择D:你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凡事只要自己确认做得没错,问心无愧,你就不会在意别人怎么说。甚至于对一些有心混淆视听的人,你相当看不顺眼,除了不予理会之外。有时还故意在对方面前大摇大摆的,丝毫不受谗言影响。你相信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谣言总有澄清的一天,根本不必担心那么多。
其他文献
“学海无涯,每个特定的阶段,我们都会登上一个充满惊喜和成长的港湾,然后开始后续的旅程!”  四年的大学时光,你会有多少对未来的期盼?迷茫中,如何让自己调试好心理状态去挥别象牙塔、迎接未来?大四学生会遇到什么样的心理问题?与其说是大四学生临近毕业会遇到的问题,不如说大四学生毕业后会遇到的问题。  首先,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未来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又分就业前和就业后的问题。在没有找到工作以前,毕业
期刊
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7月CPI和PPI数据。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创2008年7月以来的37个月新高。7月PPI同比涨幅为7.5%,创2008年10月以来的34个月新高。  记者就此连线国内数位知名专家学者,解读7月最新数据。接受采访的专家就下半年是否加息存在较大争议,受访大部分专家认为,虽然外部环境剧烈动荡,经济变量增加,但货币政策仍会维持紧缩不变,下半年仍有加息或提准
期刊
全球金融局势失序,国际经济恶化程度远超预期,金融市场出现灾难性的狂泻潮并不仅仅是对美国经济债务日益恶化、欧债危机再次卷土重来以及全球经济二次衰退概率加大的恐慌,而新兴经济体虽然保持较高的增长势头,但同样面临高增长模式难以持续的风险。  事实上,全球经济面临不是周期性危机,而是经济全球化以来第一次结构性大危机:是发达国家长期积累下来的结构性债务问题;是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体系下储蓄国与消费国之间的经济
期刊
“14分34秒14,这仅仅只是个开始。”7月31日晚,就在孙杨1500米自由泳夺冠后不到一个小时,某门户网站就已换上赞助商早就准备好的庆贺广告,这句广告语同样适用于描述孙杨的商业开发前景。作为中国体育的新晋偶像,孙杨的商业潜力绝对很大,他能够超越刘翔、姚明等巨星吗?  潜力无限,但无个人代言  孙杨的商业之路,是从去年的广州亚运会开始的。  广州亚运会结束后,《中国经营报》针对2010年中国主要当
期刊
1982年,当绝大多数人还在抱着“铁饭碗”吃得有滋有味时,年过而立的刘永好毅然辞去来之不易且令人羡慕的四川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教师的公职,同兄弟四人卖废铁、手表、自行车和黑白电视,凑足了1000元钱,下海自谋职业。当时刘永好不敢奢望挣多少钱,只是想怎么做都会比每月38元的收入高吧。虽然只有四年的教龄,但他深悟教师之道,那就是不断的学习,也正是这一点造就了这个中国首富。也正是这一点造就了今天的他2
期刊
大运会重塑深圳  深圳收获“民生大运”  进入8月,“深圳市容环境提升行动”陆续收官。  其间,深圳全市280条主次干道、4200万平方米的建筑立面、160多个城中村和小区环境经过了系统整治、改造、刷新和设施的添置。  大运会执行局人士告诉记者,市容提升行动从2009年底动员开始持续500天,耗资过百亿。记者从宝安区有关部门获悉,该区用于市容提升的资金累计达48.8亿元。  “行动”还囊括了城中村
期刊
人有性格,企业也有性格。人们在同企业打交道时往往有这样的经验:除了可以算计的利益得失外,还有一种无形的气氛影响着顾客和投资者。有时候,与不同的企业打交道虽然利益得失的差别不大,但愉快或烦恼的感受差异很大。有的企业使你感到很舒服,有的则使你感到很窝心。这种现象,大都同企业的性格有关。  企业性格實际上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这些年,企业文化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在这种文化热中,关于企业文化与企业性
期刊
1987年7月,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在研究生期间,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电池研究中去,仅仅5年时间就被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处长。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王传福顺理成章成为公司总经理,从一个纯技术人员走向企业管理。  1995年,王传福决心辞职创业。他借了250万元创业资金,就在这笔起始资金的基础上
期刊
当日本丰田汽车遭遇了品牌建立以来的最大危机时,总裁丰田章男泪洒美国,也没能让丰田的名誉损失回转丝毫。业内人士指出,丰田事件的根本是质量问题,但过于自信、危机公关启动迟缓是关键。从本质上讲,危机处理属于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企业综合管理水平高,应对危机的水平自然就高。这也就是在近年来的多起案例中,跨国公司表现整体高于国内企业的原因。  强生公司  首先考虑公众利益赢得声誉  1982年9月,美国芝加哥地
期刊
2007年,正处于其职业生涯最辉煌时期的大卫·索科尔自费出版了一本自传文集,名字叫《满意但不满足》。和所有商人的自传一样,这本文集充满了一个“成功人士”自得其乐的喃喃自语。正像这本自传的名字所透露的那样,他对自己已经度过的人生有着深深的自满感,而且这种自满不仅仅是在代表着成就的财富积累上,还包括一种虚妄的道德上的自足。那是一种认为自己代表着有道德的金钱的自足。  这个54岁的男人有理由对自己感到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