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教书育人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e198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教书育人的问题,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教书育人一般在三个地方進行——家庭、学校、社会,而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则更多地体现在课堂。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如能在学生的感知、记忆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情感好恶诸方面都有所了解,对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各方面都异常重要。同时要积极采取“扬长避短”的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学习过程中的自卑感,使学生长处尽情发挥。
  关键词:教书育人;课堂教学;心理角度;潜能发展
  学校的基本职能是教书育人。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时代都存在教书育人的问题,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教书育人一般在三个地方进行——家庭、学校、社会。而学校教书育人工作则更多地体现在课堂。所谓的课堂,狭义地来讲又是指在教室内。这样,传授知识便成为学校课程的唯一内容。于是乎,老师就成了灌输知识的高手,学生就成了背书的机器。学生们为了完成学业,好多便放弃了兴趣,放弃了爱好,压抑了自己的欲望。长此下去,“好学生”就成了“书虫”。全然没有了自己的个性和爱好,久而久之,孩子们内心长期压抑,被动学习,潜能一定无法正常发挥。
  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动机。而动机的产生又源于人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相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一般来说,人的需要首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然后再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每一个学生在某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特定的需要。而这些需要中,又必然有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及时了解学生个体的需要,并设法满足学生个体的合理需要,修正不合理需要,引导学生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并有意识将学生的需要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是当今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也是我们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更好地履行我们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我们要适时地把握学生不同的心理机制和性格特征,来自不同生长环境、受过不同文化教育、性格特征不相同的学生,其心理机制也有许多差异。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如能在学生的感知、记忆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情感好恶诸方面都有所了解,对课堂教学及课外辅导各方面都异常重要。如果有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有弱点,与其他同学有差距,往往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因而会影响其学习积极性的正常发挥,这就应该采取“扬长避短”的对策,尽量使其长处得到发挥,从而消除其自卑感。
  另外,在把握学生心理机制方面,要运用情感规律教书育人,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有感情的个体,如能在感情方面加深交流,对增强教学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和友谊的桥梁,感情上能互相依托,学习上的难题自会迎刃而解。这就要求我们任课教师放下架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平等相处,使他们认识到学习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而不是负担。这样学习效率也会提高,而对学生平时暴露出的缺点和不足,不但要能容忍,而且要用柔和的方式,引导他们去克服。
  实际上,在教育实践的各个方面都包括着心理学问题。学生的心理活动规律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教育学也涉及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别是教育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我们平时的教育教学不能不考虑学生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之间存在心理差异,教师的教只有适应了学生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理想的结果。
  谈了这么多,我仍然认为我们教师应该树立“育人第一”的思想,工作中要把教学的出发点和目的都放在育人上面。学校的一切活动也都必须围绕教育人、发展人而进行。对此,一定会有许多老师持反对意见。大家也许会问:“我们质量怎么办呢?我们的升学率怎么办呢?”那么,我想说,凭我多年的工作经验,如果我们把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从育人的角度出发,那么我们的教学质量和成绩只能提高,不会降低。因为,只有我们育人的工作到位了,学生们懂得了做人的道理,端正了学习的态度,有理想了,有目标了,我们还用担心我们的教学不能落实吗?相反,那些不顾学生的感受,天天只向学生要分数,逼学生天天死抠书本天天忙于题海战术的教师又有多少成了优秀教师呢?
  9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中,董卿跪地采访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这一镜头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采访过程中,由于老人年岁已高坐在轮椅上,董卿为了不让老先生仰望她来回答问题,几次跪地提问。看到这里,我被董卿深深地感动,我们从董卿的谦卑里看出她的高贵。由此,我想到了我们教师在很多学生心目中都是高高在上,都是权威的象征。许多学生对老师都是一种“敬畏”心理。如果我们也能从心底尊重学生,做到发自内心地备课时“跪下”来备学生,上课时“跪下”来看学生,设计作业时“跪下”来想学生,管理学生时“跪下”来听学生,时时刻刻为了学生着想,与学生平等相处,用心来对待学生。不把“教书”和“育人”并列起来,而是把“教书育人”理解为更深层次的“通过教书来育人”,认识到“育人”比“教书”更重要。如果我们的认识都能统一到这上面来,那么我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行为都会有很大的改观,我们的学生也会在快乐向上的环境中成长,每天快乐学习,进而我们真正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市滴道区教育局)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当下的教学改革下,法治思想对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法治思想和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程之间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以及教学方式等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过程当中,应该使学生对于初中阶段的知识掌握更加牢固。通过相关的教育案例分析,以及实际活动教学,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分析的能力。本次笔者就促进思想政治课程当中,法制思
期刊
摘 要:初中德育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当前我国教育部门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笔者通过案例分析就影响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以及开发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德育课程;校本课程;开发  1.前言  德育校本课程是新型课程管理模式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初中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以学生需求的正确评估作为基础,通过学校和有关部门德育资源的整合,将教师与学生作为主体,通过科学
期刊
摘 要:时代迅速发展,教育模式不断更新,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交替。初中化学教育教学模式虽然不断地更新,但是教育体制的改革仍然需要我们不懈坚持。在初中教育教学的改革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问题接踵而至,大多数更是趋于表面现象而缺乏实质,很多初中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脱离了实际,更多地倾向于形式,对基础教材的知识缺乏深层次的认识与了解,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有很多缺陷
期刊
摘 要: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如今的课堂上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多媒体教学也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下文中笔者将就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方式进行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进行传统教学方式无法进行的情境创设,这不仅能激发小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期刊
摘 要:课余体育训练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推动课余体育工作的开展引发思考:竞技运动、全民健身与课余体育协调发展,基础教育与人格教育并行。提出发展建议:以人为本,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进依法治体,建设健康中国。为体育强国建设下课余体育训练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作用。  关键词:体育强国;课余体育训练;发展;探索  中国体育走向世界,是国家的发展和无数体
期刊
摘 要: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方式的改变,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将会引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生存方式的转变。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
期刊
摘 要: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使他们从小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新课标;生活情趣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可见,我们只有还原知识的生活本原,从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并创造出数学,使数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教育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小学数学教育也开始向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和自我操作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生思维能力;培养  当今的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的自我思维、自我动手能力[1]。小学数学有自身的特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学生自主管理,就是让学生真正成为班级的主人,实现自我管理。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实现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及终身发展莫定坚实的基础。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也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校风和一个班级的班风。我区在2011年实施高效课堂以来,针对“高效课堂”中学生主动性、自主性、自律性等
期刊
摘 要:在学前教育时期,培养和提升幼儿的心理品格是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和主要任务,因此要抓住关键期,依照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重点提升幼儿的心理品格。本文主要从学前教育提升幼儿心理品格的主要内容角度出发,阐述了学前教育提升幼儿心理品格的总体策略方法,并以案例的方式叙述了提升幼儿心理品格的具体实施方案,从而为学前教育提升幼儿心理品格方法探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前教育;心理品格;健康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