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标签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些心理治疗师把太多心思花在诊断上面,只是为了给对方贴上一个看上去“很科学”的病理标签,甚至他们把心理治疗变成一个病理研究的过程。
  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心理治疗只关注来访者的问题,而缺乏对来访者这个“人”的关心与理解,就不能与之建立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诊断如何准确,都不会产生好的治疗效果,甚至反而会强化“问题”,使“问题”固化下来。因为,当事人会把自己与诊断标签画上等号——“我=抑郁症患者”。
  有关研究发现,没有证据表明诊断标签对来访者解决问题有帮助,相反,许多心理治疗专家发出警告:慎用诊断标签。美国心理学家杰伊·贺莱就曾明确表示:“任何判断一个人有变态倾向的诊断,都会使问题永远成为问题。”
  我有病
  刚开始做心理咨询的时候,有一件事给我的触动很深。
  一天,我接待了一位50岁的女性,她来寻求心理咨询是因为与丈夫的关系存在问题。更让她困扰的是,两年前她被一个心理学教授贴上了一个“精神不正常”的标签。
  这个“权威”的诊断让她陷入更深的焦虑,以致她重新鼓起勇气前来寻求咨询时,我不得不花了很长的时间来处理这个诊断标签,才让接下来的辅导变得畅顺起来。
  我做的是:关心她,体谅她的感受,了解她的生活,跟她一起探讨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让她看到自身好的方面,以及生活中有利的资源,然后寻求具体的处理办法,并鼓励她采取行动,尝试改变。
  事情就是从这里开始发生变化。结果是,有一天,她带丈夫来向我表达感谢,说她跟丈夫的关系已经很好了。
  生活中,我们会不自觉地给别人贴标签,也常常被别人贴标签。
  一个孩子,因为没有把一件事情做好,父母说他“笨”。其实,说孩子“笨”并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反而会损伤他的自我。因为一件事情就被贴上“笨”的标签,他就会不自觉地用这个标签来看自己,把自己跟“笨”联系起来、等同起来。这样的情况多了,就会凝固成他的自我评价。
  我发现,很多人,不是他们的问题有多糟,而是他们会把自己的情况描述得很糟,而这反映他们对自己的看法很糟。如果这样一个人去寻求心理帮助,再遇到这样一个“专家”或“权威”,给他贴上一个“科学的”病理标签—— 如强迫症、抑郁症,或精神不正常之类,他从此就会觉得自己更糟了——“我有病”。
  心病的形成
  心理问题的形成,往往是“非正常化”的结果。
  “非正常化”过程主要包括这样几种反应方式:
  一是担心。一般情况下,生活中发生了什么事,头脑出现了什么念头,自身做出了什么行为,即使有什么异常,也是可以过去的。但是,当事人太害怕它是不正常的,太在意别人会怎样看,便会抓住它不放。
  二是比较。因为担心它是不正常的,反而会更加关注它,就会不断拿这个跟别人比较,拿这个跟自己的过去比较,比的结果是,别人没有,自己过去也没有,比来比去,比出更多的“不正常”来。
  三是性急。反复比较之下,越发觉得自己“不正常”,就试图加以掩盖和压制,急于除之而后快。因为消除不了,就更加焦虑。在焦虑之中,当事人会四处寻找方法以求自救,便去读许多心理治疗的资料,看到心理症状的描述,就开始对号入座,不断给自己贴标签,便更加认定自己是不正常的。
  最后,当事人可能会带着他的“不正常”前来寻求心理咨询,想了解自己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表面上,他在要求治疗师给他一个明确的诊断。
  如果遇到一个不明就里的“专家”给他下了诊断,他会更加焦虑,仿佛他先前的担心变成了事实;而这诊断恰恰加强了他的宿命感(让对方认定自己就是一个病人,他的问题是改变不了的)和依赖感,进而损伤他尝试改变的内在动力。
  同时,因为长期遭受痛苦的折磨,加之急于消除痛苦的心情,当事人会期待某一种神奇“外力”(药物或某种根治方法)来解决一切。如果他再遇到一个只知用药的“医生”,让他相信除了吃药,没有其他办法,就更加把他抛入一种持续性的病态感觉之中。
  当事人并不知道,他一路过来,经过自己持续不断的“感觉性”努力,加上“医生”只见“病”不见人的“病理化”合作,他终于“生病”了。而在治疗上,诊断用药的单一模式是消极的,因为它在实施“治疗”的同时,在强化着当事人的不正常感和无助感。
  问题也是机会
  我们对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阐释,不好的阐释给我们造成困扰,好的阐释给我们带来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
  我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考试失败了,很难过,在雨中走路。对于孩子的这个行为,可以解释为“他太难过了”,老师和家长给他一些安慰和支持,便会帮助他从这个困难里走过去。但是,老师很紧张,他们把孩子的行为解释为“神经错乱了”,便报告给孩子的妈妈。妈妈更加紧张,就把孩子送进了精神病院。
  接下来的治疗简直成了孩子的“宿命”。他从此开始吃药和反复住院,从学校退学,此后,他也曾尝试去工作,可因为药物的原因,他的反应能力受到抑制和削弱,不得不从单位退回到家中,之后,与生活隔离开来。
  30年之后,当事人的妈妈把他带来跟我谈话。坐在我眼前的他已经45岁,成了一个终生吃药的精神病人,生活中的支持资源已很稀薄了,自身的适应能力也很薄弱,内心的改变动机也微乎其微。这往往就是单一的诊断用药模式造成的结果。
  还比如,有一位老母亲,她有时会独自一人喃喃自语。她的儿女们会如何解释这个行为呢?他们可能把母亲的自言自语解释为“母亲感到孤独”,继而的反应就是多关心一下母亲,多花一些时间陪伴母亲;他们也可能把母亲的自言自语解释为“母亲痴呆了”,结果就是把母亲送到精神病院,把她隔绝起来,让她变得更加孤独。可见,解释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结果会大不相同。
  负面标签会强化一个人的不正常感,心理治疗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需要帮助当事人撕掉生活中的负面标签,撕掉那些迂腐褊狭而又刚愎自用的“专家”的诊断标签,消解当事人的不正常感。
  好的医治者总是能够做到“从不好中找到好的”,帮助当事人去反思他的存在,从中看到自身的条件和生活中的资源,对问题有新的理解,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并且重新选择。
  有时,人们生活在片断受伤的经验里,不能全面看待自己的生活。其实,可以这样理解:“有了问题”也可以被解释为“有了机会”。当一个人有了问题,他可以沿着问题,让自己的生命经历一次深度的分析从而获得生命的觉察。幸,还是不幸,经历了,才知道。
其他文献
社会对科技馆的捐助资金几乎为零,这似乎告诉人们,今天许多事情到了有条件认真思考并加以行动的时候了。  毫无疑问,过去10年是中国科技馆“跨越式发展”的10年。  建筑面积13.75万平方米的广东科学中心、10.28万平方米的中国科技馆新馆、10.07万平方米的上海科技馆,已分别跃居世界规模最大科技馆的第一、第三、第四名。  中国科技馆“全国科技馆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课题组的统计分析说,自2000年
一位乡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一个梦想:他想到城里的小学教书。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在多年前就作了周密的计划,贷款买了住房,有了落脚点;将孩子的户口迁移到了城里,具备了上城里小学的条件;不断在教育学刊上发表论文,为自己获得调到城里的资本。  但是命运弄人,他一直走不了。愿望实现不了,心情就会郁闷,心情郁闷就会影响校领导对他的评价,校领导对他有微词就会影响调动……如此恶性循环,导致他一直待在农村的小
念口簧  书塾里面,除了打,另一令学生味同嚼蜡以致反感的是囫囵吞枣的背书。  当时中国私塾里,几乎所教的都要背。一般幼童开始背的是《三字经》等蒙学书,上课的情况一般是:  我把书交给老师,他念一遍,我跟着念一遍。他看我已经会念,就命我回到自己桌子,高声朗诵,直到记牢为止。因为《三字经》有韵律,句子短,每句都是三个字,所以记起来并不困难……每句念若干次,我认为可以丢掉书本背得出来时,再拿书到老师那里
3月21日下午,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礼堂。  这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2012年春季学期的一堂课,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叶小文正在台上授课。  叶小文讲到自己在2005年任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时,应邀到美国洛杉矶水晶大教堂参加该教堂创立50周年纪念活动时的经历。  当时主办方只给了叶小文8分钟时间,如果用中文演讲,意味着要损失一半时间翻译。4分钟够讲什么?叶小文精通俄语,却不懂英语。他当机立断,在
除了在国际金融机构任职外,中国人还在区域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占据一席。现任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党组副书记的金立群,2003年8月1日,出任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任职5年  总部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的世界银行集团8月10日宣布,任命中国籍银行家蔡金勇为世行集团旗下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EO),以接替即将离任的IFC现任执行副总裁拉斯·斯耐尔。这一任命将从2012年10月1日起生效
霓虹闪烁的料理店招牌,声调平稳的关西腔---苏州高新区1000米长的“日本街”,一派异域风情。  从1999年第一家日本餐厅,到如今上百家的“日式”商业场所,“日本街”迎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  谛听钟声的城市  “日本人主要是伴随大量日企而来。”苏州商务局外国投资管理处副处长张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日本企业眼下正成为“苏州模式”的有力延续者之一。这种作用最早还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彼时苏
科学家参与科普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201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的第十个年头。正如各地雨后春笋般的新建科技馆,虽然在这一领域中央及各级政府进行了较大的投入,但效果仍不令人满意。一个例子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从媒体到公众不断出现误读和误解。  毫无疑问,从航天事业到制造业,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科技大国。但与之共存的,是历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中令人遗憾的结果。科普能否改变这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后,相比于美国和西欧发达国家在应对这次危机上的手忙脚乱,我国政府迅速出台的“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明显从容得多,这也一度得到了美国和西欧国家官员和学者的称赞和羡慕。  这一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使我国在金融危机发生后一段时期内仍然保持了较高经济增长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我国在2008年和2009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仍然分别达到了9.6%和9.1%。  到底多少
中国有句古话: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当亲朋好友问我买首套房经历的时候,我总是用这句话来当作开头,语气中还带着那么一点点庆幸和骄傲。  2003年,我大学毕业。作为一个在上海打工的外乡人,我和大家一样选择了合租,8平米的小屋每月300元,虽然支出只占到薪水的不到十分之一,但偶尔还是有付诸东流一场空的心酸。那时,商品房的概念渐次在坊间普及开来,但人们大多还沉浸在终止福利分房的忧伤中。另一方面真正能买
“你们是不是记者?是记者就下车听我们说说话。”  2012年3月24日,本刊记者驱车经过云南省昭通市地界和向家坝水库的淹没区时,4次被不同村落的农民拦截下来。  水库就要蓄水,可一些移民还在“临时安置”,住在山坡上、土路边临时搭建起来的木棚里,五六户人共用一个简易厕所,垃圾随处倾倒。一些农民不愿签订协议。“到底怎么补偿还没给个准数,叫人怎么搬?”农民们说。  近年来,金沙江的开发速度显著加快,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