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索之我见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的老师经常会感到:老师就像一个牵引着一头犟牛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前往稻田的农夫,虽汗流浃背却前行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如此沉重的负担呢?是佶屈聱牙般的艰涩深奥,还是清汤寡水式的索然无味,抑或是语文老师腹中的诗书太有限?是高中语文教材与现实社会价值取向脱节过于严重,还是教材内容过于传统死板?凡此种种,涌现在语文老师头脑里的思绪太多了,在此实不能一一陈说。笔者针对上述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困惑,继承性地创新高中阅读教学方法,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为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涵养学生阅读品质,做了如下探索:
  一、营造和谐氛围,搭建学习平台
  正常的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为基础,它有利于师生构建共同探索的学习模式,对质疑解惑、指路导航、拓展延伸大有裨益,有利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巩固。唯此,语文课堂才能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形成形象思维、再造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良好互动。在此基础上,教师方能正确地分类指导,恰当点拨,因材施教,因生施教。这种做法,利于打消学生心存芥蒂或者心理不自由,有效疗治“学而不思,思而不学”的弊端。
  二、课前攻坚字词,消除阅读障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中学生,认字释词的能力不容小觑。古典文言,诗词课文和抒情散文的阅读,教师尽可能要求学生对不懂的字、词、句眉批圈点,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初步形成理解,有利于师生在阅读互动中形成共通共鸣。教师可通过汉字音、形、义以及组词结构等知识的讲座来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释读方法,这样做,对阅读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揣摩课文美点,助力形象思维
  学生的阅读障碍一解决,教师要水到渠成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一)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作此文的(写作角度)?(二)作者写了哪些事情?并要求学生从作者描写的人、物、事等方面予以叙述(情节构思)。两个问题看似简单,却可训练他们的形象思维,又可以稍加梳理后窥探出作者的构思技巧和文章架构。然后,对该文结构、层次、脉络以及作者匠心、艺术特点、作者情思加以体味。如对《我的空中楼阁》中的两段文字的品味:“我把一切应用的东西当做艺术,我在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品——就是小屋。白天它是清晰的,夜晚它是朦胧的。每个夜幕深重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山下的灯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灯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烟,淡如雾,山也虚无,树也缥缈。”“小屋迷于雾失楼台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烟雾之中、星点之下、月影之侧的空中楼阁!”作者在极力营造一个空灵的境界,并以多情的语言突出表现自然的美,小屋的美,心灵的美,从而感染读者对幸福美好的热爱和憧憬。以美为核心,对本文的“美”咀嚼、鉴赏、玩味、向往,则语文教学智育和美育得以有机衔接,给人以美的熏陶和浸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了美的形象。
  四、咀嚼语言特色,咂摸文本情感
  脍炙人口的语言使文章绘声绘色,情景交融,以寓意深刻、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征服读者。在教学中要善于剖析,从而启发学生的再造思维,使他们从多种感觉器官获得美的享受,进而提升学生的能力,使他们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全面发展。“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一切景语皆情语。”教师应对文本的遣词造句、表现形式、修辞手法、寓意所在等设置铺垫性疑问,发动学生再造思维,对文章精华进一步地研读、切磋、琢磨、大胆推敲并提出见解。疑难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教师可择机抛出讨论热点并及时鼓励、点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局面。如《我的空中楼阁》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作者语言有哪些特点?(二)本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三)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小屋的特点?(四)这段话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例如:“山上有一片纯绿色的无花树;花是美丽的,树的美丽也不逊于花。花好比人的面庞,树好比人的姿态。树的美在于姿势的清健或挺拔、苗条或婀娜,在于活力,在于精神,有了这许多树,小屋就有了许多特点。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讨论的过程,是师生一道阅读的过程,是师生互动条分缕析式的深入学习。
  五、声情悟三结合,方能厚积薄发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从不同角度概括出阅读的重要性。笔者不得不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要初读有声,再读有情,三读有悟,对文本进行真情实感的语言模拟和演练,或轻重缓急,或抑扬顿挫,或变换情感朗读,并辅以朗读的神态、表情、手势等。同时辅以小组读、齐读、范读、对读的形式,让听者感受更上一层楼。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阅读兴趣,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现欲。
  声情悟三结合,注入情感朗读课文,配以眼看,口到,心想,多种器官并用,切实做到心领神会,开启思维。好的课文,美的片断,反复诵读,萦之于口诵之于心之后学生自会甄别高劣,文学积淀和领悟必然提升,写作水平必然提升。
  六、瞻于前顾于后,缜密联系
  高中学生语文阅读难处在于学生阅读素质相对低下和对已知材料的固步尘封,没有活学活用,故而不能将阅读到的材料相互联系。材料处于僵死概念或者故事存封于脑海中,多次提及,反生枯燥乏味感。倘若不能将所学用于实际,又不能表现出学生刻苦学习的成绩。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能动性自然遭受打击,以致恶性循环。
  要扭转这一现状,作为高中语文老师,就必须帮助学生构建联想平台,激活联系积淀的方式。古人说:“合抱之木,起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高中语文教材而言,书中仍不乏广泛联系的事例。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以及《重读〈渔夫和金鱼的故事〉》的一前一后的安排,实编者有意而为。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联系中获得新知识,在联系中读到新见解,在联系中有所思考。又如同写学习一事,荀子在《劝学》中以纯理论式的文字劝勉后人学习,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却以活脱脱的事例教育大家学习的重要性。又如同写荷花与荷塘,朱自清将其写的空灵而朦胧,柔和而细腻,深沉而隽永,加上了浓浓的政治背景,淡淡的心理哀愁,而季羡林却将其写的闲适而恬淡,愉悦而欢快,并有效融入作者对生活的信念。   故而,普遍联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并将其有机结合起来,就一定能实现形成知识系统的愿景。所谓“厚积薄发”,就是指广泛联系并有所思有所发,同样能涵养阅读品质,助推写作灵感。
  七、条分缕析,对比阅读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在横向学习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纵向对比。避免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引导学生体验新鲜感。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中外文化和科技发展的历史与现状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不创新,就要被动接受的道理,在学生胸中点燃创新之火。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是语文老师的神圣使命。
  就高中阅读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上要想取得好的收获,就必须进行对比分析,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没有对比,就没有见地。对同一问题或者不同问题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分析,不难发现有很大的收获。如同写登山游记,教材中所选到的文章也同中有异:《雨中登泰山》和《游褒禅山记》都是以游踪为顺序组织全文的,但前者以移步换景的手法,在描绘泰山多姿多彩的怡人风景时,将登山过程中的生命美学包含其中,如生命应充满活力,不断进取等,而后者在叙述介绍褒禅山景点的同时,议论指出事物的成功取决于“志”“力”“物”三者的相结合,并旨在引出后文的生活哲理:“深思慎取”。又如同是封建臣子写给君王的奏章或借古讽今的文章,虽同是“忧思”之作,但谏议结果却天壤之别。高中语文教材中所选到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谏太宗十思疏》和《六国论》。三篇文章同属建议性奏折,同为封建臣子效力朝廷的文事,但前两篇文章从直观性结果看,都收到了恰当的效果,而后者则无力挽狂澜于既倒。
  八、以兴趣促阅读,以阅读激兴趣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人文性、实用性和指导性极强。就笔者的教学经验证明,语文教师首先对文本内容熟悉并使讲解通俗化,讲出语文味,这样才能让听者觉得有味,才会慢慢地回归到诵读文本的兴趣上来。
  含英咀华,品赏美文,须抓住兴趣这一最好的老师,毫不夸张地说,失去了兴趣就失去了一切。高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文笔精华的熏陶和感染。文笔精华往往是千百年来世人所推崇的文学精品,它是作者千锤百炼,字斟句酌,后人千挑万选而被流传下来的精神财富。如入选课本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再别康桥》《致橡树》《桂平西山美如画》等,无论是章法结构的构建还是蕴涵意义的表达,都体现出作者驾驭语言的娴熟程度。语文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引领。因为阅读是语文教学回归成功的最佳途径;阅读是丰富阅历、增长知识、提高修养的最有效的方式;阅读既是传统教育强调的重要读书经验,又是信息时代人们所必备的学习素质。
  九、引导发散思维,涵养阅读品质
  发散思维是一种“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联想活动。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对于实现精神自由,涵养阅读品质异常重要。
  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特质,思接千载。发散思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发散点本身蕴涵的内容,是发散思维的依据。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项思维为多项思维,才能提高思维的独特性。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需重视传统文化之中的“水”“月”“花”等意象,藉此为发散思维的基础。比如“水”可暗示时间的一去不返。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暗示世易时移,朝代更替;如王勃《滕王阁序》,“阁中帝子今何在,唯见长江天际流”,可暗示历史的不可逆转性;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三国演义》片首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可暗示事物盛衰变化。再如柳永《八声甘州》,“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动流”;李煜《浪淘沙》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水亦可作为情绪愁思的意象不胜枚举。
  又如“月”,是语文教学中出现次数频繁的事物。如“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以一轮明月贯古今,发千古对时间浩叹,追问过去,现在将来,探索宇宙、自然、人生的真谛。它营造出一种清丽淡雅的境界。月可表达落寞孤寂及对人的深深思念。月还可以凭寄乡愁。而“花”则可指代女子,表现伤春、惜春的情绪,可表现对离人的追忆、留恋。如“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又可以用来表达对个人身世的伤感。如《葬花吟》:“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笑香断有谁怜?”也还可以表示世事的变化,“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引导发散思维,涵养阅读品质,需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鼓励多角度思考问题。鼓励探索,敦促创新。教会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如对陶潜的归隐探索:是消极遁世?是个体修身?是光阴虚掷壮志难酬的精神苦闷?还是不慕名利,不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的体现?凡此种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任何一件物事,教师切忌硬塞,否则将窒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摧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以致使一千个“莎士比亚”只能变成一个“哈姆雷特”。最后,涵养阅读品质,引导发散思维,需潜心凝虑,持之以恒。发散思维是一项艰苦而又缜密的脑力活动,创造之花结出智慧之果需要创造者的汗水来浇灌。浅尝辄止的思维,则难以形成独特见解。只有意志坚强、有毅力的人才敢于追求价值较大而难于达到的目标。语文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的耐力劳动,没有视通万里思接千载的情怀,想一蹴而就地学好语文是万不可能的。另外,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创造意识与其观察、认识、情感、知识、人格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把握好与此相关的因素,因势利导,注意培养他们思维的自觉性、顽强性。
  总之,高中学生语文阅读教学是一块深挖深翻的黑土地,它需要我们适时加以应对,针对不同的班级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依循常理,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地进行,并小心呵护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张卫涛,教师,现居广东中山。
其他文献
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库瑞希曾对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称赞说:“一个可耕地面积只占世界7%的国家养活了占世界22%以上的人口,真可谓当代的一个奇迹。”改革开放20年给我国
在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3次重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从算数过渡到代数,第二次飞跃是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第三次飞跃就是从确定数学到随机数学。现实世界的随机本质使得
在我国的体制痼疾中,收入分配问题始终位列其间。近年来,政府加快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但由于我国转型时期急剧变动的社会结构及欠缺的调节机制,使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仍呈“全范
进一步扩大人民群众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党改进领导和执政方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需要。进一步拓宽群众参
随着电影电视行业的飞速发展,影视基地建设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消防业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课题、新的要求。本文仅就横店集团影视城摄影棚为例,对摄影棚消防设计中存在的
美点赏析“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是以“镜子”为话题的文章通常的立意,而《迷宫中的自我》一文却别出新意,把“自我”和他人都看作是一面镜子,这镜子不仅映现自己,也映
一、基本情况该模式在永年县小龙马乡北沿村比较普遍,他们用绿豆、红薯、玉米加工成淀粉,淀粉制成粉皮,粉渣喂猪,猪粪还田。全村年粉皮加工一项产值可高达1600万元,减去成本,人均净收入
奖学金得奖学金当然很光荣,可是得到了却不一定是好事。有师兄得了一个三等奖学金,然后被追着请客。一餐下来,花了410元,而三等奖学金才400元!呵呵,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由于世界人口的增加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必须提高农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而这必须依靠高科技手段,科技是兴农之本。据统计,全世界开垦农业使用面积(尤其是通过开垦森林)和由于荒漠化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