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2K型临床特征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报道2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腓骨肌萎缩症2K型(autosomal recessive 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2K, AR-CMT2K)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改变特点。

方法

例1为9岁女童,抬脚费力6年,小腿肌萎缩、跟腱挛缩3年。例2为8岁男童,出现抬脚费力、跟腱挛缩、小腿肌萎缩3年,伴随近端无力2年。例1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48.1 m/s,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波幅下降46%;例2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为47.6 m/s,CMAP下降69%。对2例患儿进行腓肠神经活体组织检查和靶向基因二代测序检查。

结果

2例患儿腓肠神经的有髓神经纤维密度分别为8 407个/mm2和7 714个/mm2,直径大于8 μm的有髓神经纤维比例分别为2.6%和0。2例患儿均可见小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簇结构,例1可见薄髓鞘有髓神经纤维,例2可见有髓神经纤维髓鞘局部折叠以及不典型洋葱球样结构,电镜下可见轴索内线粒体聚集。2例患儿均存在神经节苷脂诱导分化相关蛋白1基因的致病性突变,其中例1为c.466G>A(p.A156T)和c.767A>G(p.H256R)复合杂合突变,例2为c.767A>G和c.845G>A(p.R282H)复合杂合突变。

结论

AR-CMT2K可以在儿童早期伴发跟腱挛缩,腓肠神经的病理改变以大直径有髓神经纤维丢失为主,伴轴索内线粒体分布异常以及髓鞘损害。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9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2I型(limb 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2I, LGMD2I)患者的病理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于2011—2016年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LGMD2I患者共9例,均来自无血缘关系的不同家系,平均发病年龄(8.2±5.2)岁(2~19岁),平均病程(10.4±6.1)年(1~24年),男女比例6∶3。全部患者均表现为隐匿起病的肢带肌无力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明确会话分析能否用于汉语患者中痫性发作与心因性非痫性发作的鉴别诊断。方法对2014—2016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的12例日常使用汉语并疑诊痫性发作或心因性非痫性发作的患者,采用标准化开放性提问流程进行访谈,由语言学家和神经内科医生使用英语、德语患者中总结的17项互动、话题和语言学特征评分表,分别对患者作出诊断,并与最终临床诊断进行对比。结果语言学家和神经内科医生仅依据会话特征,均有10/12患
期刊
目的观察健康成年人在嗅觉刺激下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特点,为探索嗅觉障碍脑机制及神经变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3—10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招募健康成年志愿者21名,并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嗅觉功能。所有受试者行薰衣草溶液、玫瑰溶液挥发气体刺激嗅觉,同步行fMRI扫描,观察研究对象脑区的激活情况。采用脑功能数据处理软件metlab2008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