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祜族聚居村落勐炳村的语言使用现状及语言态度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stm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勐炳村的语言使用现状表明拉祜族既对母语有强烈的认同与热爱,也对汉语表现出一定的认同和肯定。这样的语言态度有利于拉祜族母语的稳定和汉—拉双语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 拉祜族;语言现状;语言态度;双语人 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1-093-02
  
   勐炳村隶属云南省澜沧县南岭乡,现有农户610户,乡村人口2341人,其中:男性1326人,女性1015人。全村居住拉祜族、汉族、彝族、佤族、哈尼族等5种民族,其中,拉祜族1888人,占总人口的80.65%;汉族440人,占总人口的18.80%;彝族10人,占总人口的0.43%;佤族2人,占总人口的0.09%;其他1人,占总人口的0.04%①从实地考察数据来看, 作为拉祜族聚居村落的勐炳村母语保持状态较好,在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接触的同时,该村拉祜族的汉—拉双语使用情况非常有特点。
  一、勐炳村拉祜族语言使用情况数据分析
  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笔者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调查主要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进行,大部分问卷为笔者通过访谈亲自填写;访谈由被调查者口述,笔者笔录完成。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法,共发放问卷48份,收回的有效问卷40份。除此之外的调查语料来自当地政府相关工作人员的供稿。本次抽样调查男女比例各半,年龄覆盖在10至65岁之间,以12-30岁,文化程度在小学至初中的青年和中年为主,他们90%以上是出生在勐炳村的本地居民。调查显示,在多民族杂居的勐炳村,人口占优势的拉祜族人大多数会双语,其中以汉—拉双语最为常见,个别人会说三种语言。
  
  调查数据表明:勐炳村的拉祜族人83%会汉语;其他民族都会汉语。拉祜族及其他少数民族都会拉祜语;汉族人97.2%会拉祜语。由此可见,拉祜族语言使用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拉祜语言单语人;二是汉语、拉祜语并用的双语人,并且这部分人是主体;三是拉祜语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兼用的双语人。在历史上拉祜语是勐炳村的通用语,解放后,随着汉族人口的大量增加,受汉族的文化影响,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于是汉语成为了当地第二种主要的交际用语。可以推断,拉祜族单语人很大一部分成因是由于当地封闭的生活环境,所以彼此的交流只能用母语。通过调查得知,当地人的受教育程度水平偏低,接受教育的83.21%的人口集中在小学文化水平。
  图三:勐炳村受教育人口统计图
  拉祜族接触汉语及其他少数民族语言往往是通过接受学校的教育,没有上过学的人,成为当地的拉祜语单语人的机率是很高的。调查中,有90%以上的拉祜族认为当地拉祜族的母语单语人使用拉祜语交际,继承了拉祜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这充分反映了拉祜族大部分人将母语视为一种光荣的传统文化来继承。同时,他们希望将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发扬光大。拉祜族汉—拉双语人数比例较大,而且人数逐渐增加,这说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勐炳村拉祜族的人文环境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语言环境也随之发生变化。据勐炳村受教育人口的统计数据来看,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学习汉语。这是促使当地拉祜族掌握汉语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抽样调查中,勐炳村拉祜族同胞在选择以下问题时②,即:1、您对本民族人讲汉语的态度是怎样的?2、与陌生人交往,您可能首先用哪种语言?3、在您的村子里,您认为和哪个民族通婚好?4、在本村,不同民族的人在一起交谈时,您会用哪种语言?选择答案统计结果分别是:第1题都是非常高兴;第2题都是用汉语;第3题都是只要互相愿意,跟任何民族通婚都无所谓;第4题都是拉祜语。大部分拉祜族人通过对汉语的接触,受到汉语及汉族文化的影响,语言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汉语开始成为他们日常交际的重要语言之一。这部分人在掌握汉语的同时,仍然保持对母语及文化的尊重态度,我们称这部分人是双语人。一般情况,双语人在不同场合的语言使用和语言选择是当地的居民在家说母语,在公共场合说语言优势民族的语言。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双语人会因为交谈的对象和内容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语言选择。当地的拉祜族双语人可能尽量用汉语和陌生人或熟悉的人交谈,而汉族人用拉祜语交谈,也可能两人交替使用汉语和拉祜语两种语言交谈。如果两个人都是拉祜族双语人,也不一定一直用拉祜语交谈,他们谈论国家时政时,有时就会用汉语。③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民族之间交往的不断增进,各民族往往被在人口、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占优势的民族语言广泛的影响,慢慢发展成为当地民族间的交际通用语。人们普遍的认识到这种通用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调查中,大多数被调查人认为汉语最有用,认为学校应该教学生汉语,同时希望学生能够在此基础上讲好母语。在勐炳村,由于拉祜族和汉族人口占99.5%,因此当地拉祜族并没有形成广泛使用拉祜语和其他民族语言的双语现象。
  二、勐炳村拉祜族母语稳定发展的条件及原因分析
  首先,我们看到虽然勐炳村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村落,但是这个村子里80.65%的人口是拉祜族,使用拉祜语的人群成为主体。人口统计如下图:
  图四:勐炳村各民族人口比例图
  由此看来,拉祜族在勐炳村高度聚居的特点更明显,这也充分体现了拉祜族较强的民族感和家庭观念。古代拉祜族最初的私有制社会组织是双系制大家庭公社。④早期的“卡些卡列”制度(即村寨的头人,长老制度)历代的政治改革都没有彻底的废除,而且通过这种制度来实现国家对拉祜族的管辖,对拉祜族的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人们希望生活在这样的大家庭里,共同努力创造拉祜族美好的明天。⑤除此之外,还与拉祜族的婚姻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过去,拉祜族主要与族内人通婚,与其他族通婚现象不多见。男不娶外族女,本族的拉祜姑娘也不嫁外族的男子。解放后,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与外族的通婚开始增加。一部分外族人来到拉祜山区,与当地人组建家庭,更多的人进入拉祜语使用区。勐炳村的拉祜族大部分聚居在山区,半山区,交通不便,只有狭窄的道路通向周边的拉祜族村寨,而且这些地区的人们文化教育水平偏低,这就为拉祜语的使用提供了不可缺失的良好条件。虽然汉语在众多语言中发挥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但是想要迅速的扩展到使用拉祜语的每一个角落还是非常困难的。在调查中,有95%以上的拉祜族人认为汉语不会同化拉祜语。这正是勐炳村内拉祜语和汉语都能拥有各自相对使用空间的主要原因所在。
  其次,拉祜族普遍比较开放的语言态度有利于拉祜语的稳定发展。拉祜族热爱自己的语言,母语意识比较强,对于第二语言的态度也比较积极。调查中,大部分的人对本族人讲汉语表示高兴。开放的语言态度有利于拉祜语吸收外来词丰富自己,满足和适应语言发展的需要。
  最后,我们非常高兴的看到普遍的语言兼用现象和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有助于拉祜语的保存和发展。勐炳村拉祜族已经形成了兼用汉语的语言习惯,母语主要用于日常生活和民族文化的继承方面;汉语主要用与外界的交流和政经文教发展等方面。随着国家对拉祜族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大,拉祜族同胞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拉祜族意识到要保护自己的母语,以会说自己的母语为骄傲。
  三、结语
  勐炳村的语言使用现状表明拉祜族既对母语有强烈的认同与热爱,也对汉语表现出一定的认同和肯定。这样的语言态度有利于拉祜族母语的稳定和汉—拉双语的蓬勃发展。值得指出的是语言兼用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语言现象,它是语言发展过程中,语言接触和语言融合不可避免的情况,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是丰富和发展劣势语言的一个机会。
  
  注释:
  ①数据来源由勐炳村村支书余伟提供。
  ②节选自笔者2010年4月6日澜沧拉祜族语言使用情况抽样调查问卷。
  ③普忠良.西南村落双语研究[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102-104.
  ④拉祜语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6:11-12.
  ⑤王正华,和少英.拉祜族文化大观[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9: 214.
  
  
  
其他文献
摘 要:“矛盾”修辞格是通过词语表面的语义矛盾来揭示事物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本文通过实例比较,旨在阐明英汉“矛盾”辞格的结构差异及翻译方法。指出正确理解原文内涵,摆脱原语语法规范和思维模式, 重建符合汉语修辞规范的语义关系,是有效翻译该辞格的必要前提。。  关键词:矛盾修辞格;对立统一;翻译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075-02    英语“矛盾”
介绍了胶合木模板的性能及其在刘庙渡槽改建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了胶合木模板的加工、制作、拼接、支设和拆卸施工特点,以及不同施工部位采取的支撑、加固措施,介绍了施工
摘 要:近二十年来甘青土司制度研究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深度的挖掘,本文在梳理关于研究明代甘青土司制度论文的研究论文中,通过分析整理,了解到在这一研究领域广度和侧重面有待于进一步拓展。  关键词:甘青土司制度;近二十年;研究;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084-03     甘青地区自古历史复杂,民族众多,番汉杂处,随着明王朝的建立和明军西进,甘青故元官吏和少数民
Each drug has its own specific charac-ters.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he dif-ferent characters of drugs are employed totreat diseases,rectify the hyperati
2009年我国在维吾尔史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这一年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不仅有助于学界了解2009年维吾尔史研究取得的成果,对学者们开展新的研究也是很有帮助的。在本篇
摘 要:岷州,现称为岷县,大约9世纪中叶藏传佛教传入岷州,宋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到明朝时藏传佛教逐渐进入鼎盛时期,使岷州成为藏传佛教较早传播与发展的地区。因此,研究明朝时期藏传佛教在岷州的发展与影响,是研究藏传佛教在这一地区传播与发展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根据汉藏历史文献,运用历史文献学的方法,论述明朝时期藏传佛教在岷州的发展与影响。  关键词:明朝时期;藏传佛教;岷州  文章编号:978-7-5
作者简介:冯艳泽(1987— ),女,河北蔚县人,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学原理。    摘 要:邪教的滋生蔓延对社会,尤其是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了极坏的影响和后果,党和政府虽取缔各种邪教组织,但仍有极少数邪教信众执迷不悟,究其根本,信众对于邪教的痴迷根源于对邪教的深刻认同。本文将从当代中国邪教信众个体角度出发,分析其信“教”的基本心态,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
陕西民间“自乐班”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文化现象,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陕西民间“自乐班”的存在形态和自身特点都与陕西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