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探索,在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与“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相适应的试卷讲评课模式。其环节如下:
一、准备阶段
1.备课和统计数据。
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重点讲,哪些内容少讲、略讲,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不合理而导致的失误。另一方面做好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统计,可按各章节所占分值比例进行列表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等六个层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分值比例;考试题型的统计,如选择题、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答错的题目的类型及人数,可先由学生完成下表,然后统计数据。
2.学生自改,反思出错原因。
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自改。要求学生在自改试卷的过程中注意反思出错原因:是因为审题不清或解题方法不当等导致的非知识性错误,还是由于知识没掌握牢固而导致的知识性错误。使学生认识到自改能改对的应在考场上尽量避免,仍有疑问的做出标记,再集中讨论解决。
二、讲评阶段
1.考试情况分析。
教师介绍本次考试情况,如:平均分、最高分、各分数段人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在班内的大体位次。表扬进步大、成绩优异的同学,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鼓励其他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进步。
2.组内互改,解决个性问题。
对学生经过自改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以六人为一组,指定一名优生任组长。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摆出来,请其他做对该题目的同学予以分析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辅导,参与讨论,并且关注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为下一步学生讲评做准备。
3.课堂讨论,解决共性问题。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如果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组织各小组长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展示讨论的内容包括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和教师阅卷中发现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学生没提出的教师可以补充提出),根据各小组对题目掌握情况分配任务。展示讨论过程中一人讲解,多人补充质疑,化解共性问题。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把握、调控交流讨论的方向和深度,有的放矢。
4.落实改错,矫正训练。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训练,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三、反思阶段
一方面,学生要认真填写考试反思表(如右表),写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回收此表,从中了解并分析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及问题所在,同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动教学,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准备阶段
1.备课和统计数据。
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重点讲,哪些内容少讲、略讲,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不合理而导致的失误。另一方面做好统计工作,包括考点分布统计,可按各章节所占分值比例进行列表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即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评价等六个层次相应题目的数量和分值比例;考试题型的统计,如选择题、客观性试题、主观性试题;考试结果的统计,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每题的得分率、错误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主要是统计学生答错的题目的类型及人数,可先由学生完成下表,然后统计数据。
2.学生自改,反思出错原因。
考试结束后,将答案发给学生,让学生对照答案,进行自改。要求学生在自改试卷的过程中注意反思出错原因:是因为审题不清或解题方法不当等导致的非知识性错误,还是由于知识没掌握牢固而导致的知识性错误。使学生认识到自改能改对的应在考场上尽量避免,仍有疑问的做出标记,再集中讨论解决。
二、讲评阶段
1.考试情况分析。
教师介绍本次考试情况,如:平均分、最高分、各分数段人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在班内的大体位次。表扬进步大、成绩优异的同学,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热情,鼓励其他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取得进步。
2.组内互改,解决个性问题。
对学生经过自改后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交流,以六人为一组,指定一名优生任组长。要求每位学生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摆出来,请其他做对该题目的同学予以分析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辅导,参与讨论,并且关注思维比较活跃的同学,为下一步学生讲评做准备。
3.课堂讨论,解决共性问题。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如果仍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组织各小组长做好记录,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展示讨论的内容包括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和教师阅卷中发现学生出错较多的题目(学生没提出的教师可以补充提出),根据各小组对题目掌握情况分配任务。展示讨论过程中一人讲解,多人补充质疑,化解共性问题。教师以学生的身份参与其中,把握、调控交流讨论的方向和深度,有的放矢。
4.落实改错,矫正训练。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训练,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依据讲评情况,再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
三、反思阶段
一方面,学生要认真填写考试反思表(如右表),写出自己错误的原因及经验教训,找出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
另一方面教师要及时回收此表,从中了解并分析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及问题所在,同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等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反思,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更加有效的方法推动教学,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