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免疫相关基因对预后模型构建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d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结肠癌作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结肠癌预后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相关性.实验目的是建立一个稳健的免疫相关基因对(IRGP)预后模型来评估结肠癌患者的总生存期(OS).方法 从TCGA、GEO 2个数据库下载结肠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谱和临床信息,将两组数据分别规定为Training组和Testing组.按照中位数绝对偏差(MAD)>0.5筛选差异基因,并与ImmPort数据库下载的免疫相关基因取交集筛选免疫表达基因.对每个样品中筛选的免疫相关基因进行两两配对构建IRGP,进行Lasso Cox比例风险回归和10倍交叉验证,计算免疫相关基因对系数(IRGPI)以构建IRGP预后模型.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来确定1年总生存率的IRGPI的最佳cut-off值.根据cut-off值将患者分为高免疫风险组与低免疫风险组.运用单变量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评估IRGPI对其他临床因素的预测能力.采用在线分析工具CiberSort评估了 22种免疫细胞在不同风险组中相对比例.采用gProfiler和Bioconductor包fgsea对预后免疫相关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结果 在2 499个免疫相关基因中,有56对免疫相关基因与Testing组OS显著相关(P<0.001).在Testing组中,以IRGP预后模型cut-off值-0.562将患者分为高免疫风险组和低免疫风险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在单因素Cox分析中,IRGP模型风险值与肿瘤分期等临床特征对预后有影响.在多因素Cox分析中IRGP模型风险值可以作为独立预后因素.对预后免疫相关基因进行GO分析和GSEA发现,高免疫风险组基因涉及对刺激的反应、细胞周期调控、多种RNA加工处理等多种生物学过程.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未活化的CD4+记忆性T细胞、活化的自然杀伤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在不同免疫风险组之间差异表达.结论 实验成功构建了对结肠癌有预后价值的IRGP预后模型,为结肠癌的治疗与预后评估提供新的见解与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与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发病相关的重要信号通路并筛选出关键基因,以期为LGIN的精确诊断及早期干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美国国立生物
目的:观察生血宝合剂联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产后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19年10月住院顺产分娩的产后贫血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生血宝合剂联合多糖铁复合物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两组血红蛋白含量变化,结合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评价疗效,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血红蛋白含量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升高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目的 通过分析基因表达汇总(GEO)数据库中胃癌组织的数据,评估黏着斑蛋白(SVIL)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VIL对胃癌患者预后的意义,并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GEO数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喷鼻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七氟醚麻醉生命体征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4月拟行手法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4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 min使用右美托咪定喷鼻,对照组喷入等剂量生理盐水。对比两组右美托咪定使用前(t0)、给药后15 min(t1),术毕(t2)、麻醉恢复时(t3)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苏醒期躁
目的 观察经皮通道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和后路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及其对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96例,其中男性62例,
目的:探讨三维脂肪抑制平衡式非稳态自由进动(3D FS-balanced-nSSFP)序列对骶神经根周围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骶神经根周围囊肿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行斜冠状位的3D FS-balanced-nSSFP序列扫描并分析结果。结果:囊肿在纵向驰豫自旋回波序列(T1WI)呈低信号,横向驰豫自旋回波序列(T2WI)呈高信号,3D FS-balanced-nSSFP序列呈高亮信号,囊液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结论:骶神经根周围囊肿在3D FS-balanced-nSSFP序列中的表现具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团队应用二元应对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配偶应对能力与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在多个社区辖区范围内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社区就诊顺序,从1开始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社区常规糖尿病干预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家庭医生二元应对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及配偶干预前后应对能力和家庭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值(HbA1c)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联合免疫组化技术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9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病部位不同分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A组)、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症(B组)和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C组)三组,每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及化学发光技术对病变组织、血清及腹腔积液进行多项综合生物指标检测,比较不同指标在各组的阳性表达率。结果:A组的Foxp3阳性率、CD4+CD25+Treg阳性率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均显著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球蛋白变化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就诊的60例IM患儿为A组,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B组。抽取静脉血,测定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数量以及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两组CD4+T淋巴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D3+,CD8+T淋巴细胞及淋巴细胞计数高于B组,B淋巴细胞数量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来降低心电监护仪故障率.方法 选择医院420台心电监护仪,调查2019年3月至4月心电监护仪发生故障的数据305次.于2019年5月至10月实行品管圈管理,收集心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