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妆

来源 :民间故事选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bus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姑娘嫁到申家的时候,那丰厚的嫁妆,令人咂舌。
  九姑娘的娘家门第显赫。祖辈出过文秀才,也出过武举人,到九姑娘这辈,她的两个哥哥现在就在张大帅跟前效力,一个当旅长,一个做团长。
  先前,申家托媒说亲的时候,九姑娘爹娘犹豫过。申家是涞阳大户,申公子当时十八岁,风流俊雅,又念过洋学堂,九姑娘全家都满意。尤其是九姑娘,也是念过洋学堂的,就想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如意郎君,自打见过申公子,心里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但爹娘有些担心申家老太太,申少爷的父亲死得早,现在是老太太当家。申老太太也是名门闺秀,她爹是武将,当过北伐军的团长。申老太太脾气大,打小喜欢舞枪弄棒,会打盒子炮,功夫得家父真传,即便到现在五十岁的人了,吼一嗓子仍能镇住一片。九姑娘爹娘就怕女儿嫁过去受婆婆的气,挨欺负。不过,既然女儿一百个愿意,申家最终答应了这门亲事。
  申家合计,九姑娘的陪嫁一定要丰厚。姑娘出嫁,嫁妆好赖那可关系到门面,谁不是看人下菜碟?寒酸了在婆家会觉得低人一头,甚至一辈子被人轻贱,而丰厚的嫁妆,自然让新媳妇高人一等。嫁妆,关系到一个媳妇未来的命运呢。
  况且九姑娘要嫁的是申家,而申家又有那么个强悍的老太太,一定要在气势上先压住申家。只要是能想到的,都置办了。美人榻、罗汉床、杭州真丝面双铺双盖被褥、西洋穿衣镜、镀金小座钟、铜蜡扦、白瓷茶具、挂镜挂瓶、金银首饰、珊瑚玛瑙,连刚时兴的留声机也备了一台,足足装了十辆马车。其实,九姑娘对这些不是多么看中,倒是那幾百本她平常读的书,一本也舍不得丢在娘家,她把书装进两只大木箱,也当成了嫁妆。两个在军队里当官的哥哥觉得还不够牢靠,便以“保境安民”为借口陪送了妹妹一挺机关枪,并派一个班的士兵全副武装,骑着高头大马送亲。
  结婚那天,送亲的队伍和迎亲的队伍吹吹打打,朝新郎家浩浩荡荡进发。围观的乡邻很多,人们看新郎,也交头接耳议论轿子里的新娘子是怎样地妩媚动人,但更多的还是把目光投向那挺披红戴花的机关枪。那机关枪就支在第一辆车的木箱上,乌黑的枪口斜指着天空,威风凛凛地显示着它战无不胜的骄傲。那些大兵们,虚晃着马鞭吓唬围观的人们:“别挡路,叫你别挡路,机枪不长眼。”
  队伍拐进申家大院,高高胖胖的申老太太以及所有的宾客都在兴高采烈地等待。新娘的嫁妆一件件行云流水般搬入洞房。最后,只剩下那挺机关枪留在车上,大家觉得把这个凶巴巴的东西放在温馨的洞房里终究有些不妥,但又不知道应该摆放在哪里。
  开始拜堂了,申老太太端坐在太师椅上,接受了儿子媳妇的叩拜。司仪“送入洞房”的声音一落,早已按捺不住的申老太太便踮着双小脚快步走向那挺机关枪,一下抄起,把枪口对准了天空。
  院子里的人一见这阵势,吓得纷纷退后,大家以为老太太要“哒哒哒”打上一梭子。只有九姑娘的两个哥哥和几个大兵不以为意,只是笑眯眯地看着。为了安全起见,机枪弹夹里压根没上子弹。老太太比画了一下子就把机枪放下了,呵呵笑着说:“这大喜之日,哪能动枪弄炮!”老太太拍了一下枪把儿,赞叹道,“这玩意好,带劲儿。”
  送亲的九姑娘家人这时开始琢磨,光知道机关枪厉害,想震住点儿什么,可是,这是不是反而让老太太多了个称手的家伙呢。
  人嫁过去了,九姑娘家里时不时派人打探消息,传回来的话都是“婆媳和睦,姑娘好着呢”,大家的心才踏实下来。
  其实,申老太太也的确想给儿媳妇一个下马威的,只是她不管怎样刁难,知书达理的九姑娘都能够应对自如,把话说得丁是丁卯是卯,把事做得方是方圆是圆。申老太太觉得,儿媳妇手里就像捏了根绣花针,时不时在她的肚囊上轻轻点一下,那股火气竟慢慢泄了。
  阳光好的时候,九姑娘把从娘家带来的两大箱书拿出来晾晒,以防虫蛀或是受潮发霉,然后分类整理。这时候,老太太往往也正坐在院中的太师椅上打着盹晒太阳。她眯缝着眼望着儿媳妇蹲在那里把那些宽宽窄窄的书摆来摆去,想:机关枪和书,两样嫁妆,哪样更厉害呢?
  街坊四邻们和申老太太一样也在琢磨,起初,人们议论最多的还是那挺机关枪,后来大家又说起申家儿媳妇那铺了一院子的书。
  人们说这话的时候,刚刚过完蜜月,本就不想憋在大宅门里浪费青春的九姑娘和夫君双双到涞阳小学教书去了。
  选自《大观·东京文学》
其他文献
刺 杀  赵天佑是云平州首富,十年前,他将生意交给下人去打理,不惜重金在离云平州十里之外的灵壁山下建造起了高宅大院,又雇了几名武功高手看家护院,平日就在家里喝茶、看书。  一天深夜,赵天佑正欲就寝,突然看见窗外人影一闪。赵天佑大喊不妙,立即呼叫守护在外室的保镖。就在这时,一个黑衣蒙面人破窗而入,一把长剑向他直刺过来。幸好三名保镖飞步赶到,化解了这致命一击。终因寡不敌众,刺客被砍中,最终被拿住。  
期刊
亡国之兆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平定四海,统一了全国。这一天,他忽然心血來潮,带着一名侍卫偷偷溜出皇宫微服私访,他想看看眼下百姓的生活。两人去了京城西南郊,四处闲逛中看到老百姓安居乐业,朱元璋心中十分高兴。  中午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偏僻的村庄,刚一进村,就发现不远处一户人家门口站着两个官差,他们正跟一个老人说着什么,老人好像很不耐烦,连连摆手,示意两人赶紧走,还拉架子要关门。两个官差却不愿走,低头
期刊
1904年,徽州商人周忠良获得德国“狮马牌”颜料的独家经营权。当时,“狮马牌”颜料是市场上销量最好的颜料。  不久,上海严格控制外来颜料进入本地市场,“狮马牌”一家独大。许多颜料经销商认为颜料价格肯定会暴涨,纷纷叫苦不迭。就在经销商们愁眉不展时,周忠良一一发帖将他们召集过来,说:“你们是我的客户,一直以来,我们之间的信誉都非常好,合作也很愉快。因此,我依然按以前的價格供应给你们。”周忠良的一席话给
期刊
潘玉走进教师办公室,一眼看到了坐在椅子上的爷爷,脸立刻红了。坐在潘玉爷爷对面的,是潘玉的班主任刘颖,她注意到潘玉脸红的这个细节。  潘玉粗声粗气地对爷爷说:“您怎么又来了?我都说了,学校没人欺负我,没人!您快回去吧!”  刘颖脸一沉,心说:这孩子,长得挺清秀,对自己的独腿爷爷居然如此强势,真是看不出来。  潘玉爱画画,班里的黑板报都是他带着同学们一起出的。这段时间,学校成立了一个绘画兴趣小组,刘颖
期刊
清晨,雪在寒风中飞舞。  寒意透骨。衣衫单薄的他冻得脸色发青。  和他一起在风雪中等待的还有十七人──确切说,十七个厨师。他们在焦急地等待着,等待着张财主每年一度的赛厨、招厨。  张财主好吃,也吃精了。菜肴被他瞧一眼、尝一口,他就能说出用料的缺憾,能道出烹制的纰漏。所以,张财主极少吃到十分满意的饭菜。  张财主常说,人生在世,吃穿二事。穿衣为人看,吃喝自己乐。于是,吃精了的他便不惜重金聘请高厨。 
期刊
父亲有一项工作,“捡金”,这在乡间是被称作“仵作”的下贱行当。亡者以薄木材料为棺,浅埋入土一二尺,以使尸体快速腐朽。三五年后(只取单数),子孙在八月初一这一天请人揭坟开棺,将尸骨腐肉洗净,按坐姿置骨架于高约二尺、直径一尺的陶瓮内,俗称陶瓮为“金坛”,称装骨于金坛内为“捡金”。金坛内以朱砂撒于骨上,并书死者姓名、生卒年月,封盖深埋于家族墓地,立墓碑,我们村将这种风俗叫“亡人起身”。除了“捡金”,父亲
期刊
民国初年,江南毗陵城里有个姓李的富商,开了五家当铺。他爱热闹,常约朋友来家里喝酒谈天说地,还喜欢开玩笑打赌。趁酒兴打赌,他还赢过人家一个漂亮的小妾。  这年腊月,雪下得特别大,天特别冷,天井里水缸中的大半缸水竟冻到底,把缸胀破了。李老板身穿皮袍躲在屋里不出门都觉得冷,只能手捧铜手炉脚踏铜脚炉,却又觉得无聊,便差伙计去请锦货店王老板、米行周老板、银楼朱老板三位酒友来小聚。  四人喝着聊着,兴致正浓,
期刊
敲 诈  一间黑暗的地下室里,李科又盗了一个QQ,钱包里只有几元钱。李科编织了一个生病的谎言,进行群发,不一会儿,就接到一个回复,说要在他的卡上打一万元钱。  李科等了半天,手机短信才响起,是银行通知。李科打开一看,气得咬牙切齿,对方打来一元钱,实在可恶。  QQ消息响起,有很多人发来红包。李科打开一看,气得吐血,每个红包都是一分钱。李科好奇,这个QQ的主人到底是谁?为何都是吝啬的朋友?  就在李
期刊
陈州这地方儿憋邪,家家不爱养猫。原因有二:一是怕猫脏,在屋里又屙又尿,吃了老鼠,三下五除二抿几下胡须,便钻人的被窝儿,无论大姑娘小媳妇,概钻勿论;二是怕猫叫春,发情期来了,叫声如恶鬼,耽误自家人睡觉不说,还影响了别人。后来又听说猫能传染狂犬病,更使陈州人不敢恭维。当然,这是后话。清末,陈州人大概是不懂得这些的。  不养猫并不等于不用猫。耗子横行起来,就去租猫。租上一天两天,等消灭了耗子,又物归原主
期刊
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大厦和林肯纪念堂的轴线上,有一座为纪念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建造的华盛顿纪念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座断断续续花了41年,于1885年建成的高达169米的建筑,内部竟然藏着一段和中国清朝民间有关的故事:在华盛顿纪念碑的第十层,有一块刻有汉字的神秘石碑。  这块石碑是1853年,浙江宁波人张斯桂赠给美国华盛顿纪念馆的,上面刻着一段汉字:“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