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教学在大学“森林康养概论”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来源 :大学·教学与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94665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森林康养概论”是一门新兴的课程,主要讲授森林康养方面的知识,其课程特点是教学内容丰富,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果教师一味地给学生介绍理论知识,会使学生理解不全面,只会觉得课程枯燥。然而,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顺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程教学特点,让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看、体验中理解、体验中学,将提高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认知。本文首先分析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优点,其次分析在“森林康养概论”中应用体验式教学的策略,提出了把握“森林康养概论”的体验式教学目标,实际体验、情境感悟、模型教学,合作学习,多维度归纳总结等教学策略,以期为实际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大学“森林康养概论”;体验式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3-0082-02
  体验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有亲自接触、亲自在情境中感知的教学,关键在于“体验”二字。学生在体验和感知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经历或对事物的观察,在脑海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归纳总结,并消化知识点,这是实现高效化教学的途径之一。教师在大学“森林康养概论”中应用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学习有促进作用。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可以从“体验”二字解析。先看“体”,即以人为本,用身体去感知、体会、领悟,最终实现对某一件事或者某一物体的理解,在教学上就是以生为本,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和感受。这种主体性的改变,将外在化的教学转变成了内在化的学习,真正从“教师的教”转变成了“学生的学”。其次看“验”,“验”既有体会、体验的意思,也有检验、验证的意思,即要让学生用身体去力行、去实践、去验证知识点,从而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1]。
  二、体验式教学的优点
  体验式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其学习需求。体验式教学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将枯燥的知识教学转变成知识体验,学生并不是以学习者的身份介入教学,而是用体验者的身份,本能地在体验过程中了解有关教学内容的一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了解和感悟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满足感会持续提升,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也会越来越准确。
  确立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体验式教学,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体验知识,去感受知识的脉络和结构,任何知识的获得都是以学生的主观、主动接受为基础,通过教学结构的改变,学生的中心、主体地位会因此而上升[2]。例如在“森林康养概论”第三节“我国森林资源概括”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或查阅课本,获得与我国森林资源相关的知识,同时给学生设置学习任务:制作我国森林资源概括的模型,材料可用废纸板、旧笔扎等。在制作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
  能够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习。体验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改变传统学习中从课本、从学习资料中获取知识的途径。学生是自己的老师,从做中学、从实践中学、从游戏中学,体验越好,理解就越好。
  体验教学是动态生成的。以往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模式往往都是设计好的,要学什么、学得怎么样,往往都随着教师的预设而开展,学生获取的知识,也是教师的预设目标。而体验式教学则是动态生成的,虽然也会有一定的教学框架,但相较而言更加动态,能够最大化消除“教学框架”的痕迹。
  体验式学习是过程,而非结果。传统的学习方式总是注重学习的结果,而忽视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狭隘的功利性的思想,体验式学习没有特定的学习目标,其过程本身就是学习本身,就是意义所在。
  三、体验式教学法在“森林康养概论”中的应用过程
  体验式教学法,在理论上就是一个充分放开的、自由化的体验知识的过程[3],但大学“森林康养概论”课程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不能百分百开展实践教学,而是在理论式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改动,尽可能选用体验式教学的优点,因此仍会有一定的教学框架和应用过程。
  (一)把握“森林康养概论”的体验式教学目标
  把握“森林康养概论”课程的体验式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开发体验式教学教材,学校和教师着手制定森林康养概论教材,充分考虑到学校设备、实践平台、师资情况、教学手段、学生学情等多方面因素,适当调整现有“森林康养概论”教材,优化其实践部分,淡化理论知识教学;第二步,对于森林康养概论的体验式教学,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实现教学归整,再次明确“森林康养概论”体验式教学的教学目標,并适当调整,合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实现精准定教;第三步,加大和社会企业合作力度,给学生争取更多体验森林资源、深入森林资源康养过程体验的机会,不断添设实践基地,不断加强森林康养概论教学的可实践性。
  (二)实际体验、情境感悟、模型教学
  根据教学资源的不同,实际的体验式教学必然会有一定的缺失,下文简单介绍不同的教学方式。
  1.实际体验: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实习基地,让学生接触真正的森林资源,感受不同的植物、感受不同植物的生长阶段、感受植物对环境的好处、实践作业疗法,通过五感体验完成学习的参与、体验和运用[4]。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同时给学生设定某一主题或任务,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一主题或任务去展开体验,让体验更有方向,学习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构建对森林康养知识的认知,加强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学生也会在探讨主题、完成任务中面临各种问题、障碍,并通过自我努力和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从中得到成长。
  2.情境感悟:教师可以创设森林康养教学情境,让学生融入情境,为了某一目标而进行探究和学习,这个过程是思考和讨论的过程,能够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5]。例如在“森林环境与人类”的教学中,为辩证分析森林环境对人类影响的案例,教师可为学生设定“北京杨柳絮灾难的康养与整治”项目:北京遍植杨树和柳树,而杨柳树的飞絮在春天成灾,满城都是白色的飞絮,针对这种现象,让学生思考和设计杨柳树的特性是什么、生长周期是怎样的、需要怎样去调整、如何整体布局、怎样通过调整杨柳树内部的基因来改变当前困局、在其中吸取了怎样的教训等等,这一系列的探究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究和学习知识点。   3.模型教学:教师可利用包括图片、模具、多媒体在内的多种工具展开教学,间接地给学生创设体验的情境,让学生加强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体验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中心、主体性,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在教学中给学生留下充足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自行进行查阅教材、五感体验、森林手工、森林种植等活动,教师只充当引导者和解惑纠错者的角色,这样一来,学生会有更多收获。
  (三)合作学习
  在多类型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和个人学习不同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存在,会有自己的感受和思索,并且每个人小组内的成员会分享和交流自己的体验,会促进学生对教学知识点有更深入的理解[6]。
  为了提升合作学习的效果,教师可布置一定的主题或者任务,让不同学生小组带着主题或任务去实际体验。针对体验教学中的体验与思考,学生可以展开讨论或请教老师,让体验和思考更加深入,让错误得以纠正;同时在体验结束或者临近结束时,分成小组展开竞争,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体验过程和体验结果,让学习更加有效。
  (四)多维度归纳总结
  體验式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虽然也有一定教学框架,但相对而言更加动态。知识在学生脑海中往往是混乱的、碎片化的,因此还需要学生后续进行归纳整理,化零为整。应多维度归纳总结,一方面学生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展开归纳总结,把自己脑海中的理解和思考记录下来;另一方面,教师可让学生以群体为基本单位展开归纳总结,个人分享自己的体验所得。通过此种模式,学生可通过小组交叉分享自己的体验,汇总知识;教师整体性的引导为学生梳理知识网络,通过多维的归纳整理,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系统、整体地看待“森林康养概论”的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体验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推动教学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更能够以学生为中心主体,提高学生学习体验感和参与融入感,从做中学、从实践中学、从游戏中学,体验越好,理解就越好。将这种方法用于大学森林康养概论的教学中,能给教学效果的提升带来极大的作用,助力高校育人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史云,董劭璇,殷海萍,等.森林康养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8):14-17.
  [2]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6):143-145.
  [3]陈承大,喻鹏飞,钟故芝.森林康养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9(10):252.
  [4]苏枫喃,刘健行,史晶萍,等.基于“六个维度”的森林康养基地的选择与建设探析[J].绿色科技,2020(01):56-59.
  [5]应苗苗,王艳英,徐双双,等.健康产业背景下森林康养人才的培养现状与对策———以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温州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9(02):3-5.
  [6]吕火明.森林康养:内涵,作用与发展对策[J].中国西部,2019(04):103-107.
  (荐稿人:桑玉强,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副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其他文献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多的外来文化进入高校。作为高校学生,无论是在情感上还是在认识上,对于我国的高度文化认同都是相当必要的。将中国文化认同教育融入高校英语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们的民族情感,同时也适应了文化多元发展的需求,这对于高校英语教学发展和中国文化传承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文化认同的概念,同时对于英语教学中开展中国文化认同教育的意义和优势进行分析,最后对于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认同教
自从沙门菌属病发现以来,氨苄西林、氯霉素、磺胺甲嗯唑/甲氧苄啶和四环素是治疗该病的传统药物;20世纪80年代末期,对上述药物均有抗药者,即多药耐药性(MDR)沙门菌属首先发现于亚洲,
本文首先对现场实测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孔隙水压力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超孔隙水压力产生和消散的规律。其后,本文建立了能够模拟盾构隧道动态掘进的三维弹塑性固结有限元模
目的探讨老年肺癌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利于合理防治。方法回顾性调查老年肺癌住院患者,对68例并发医院感染病例(实验组)与215例未并发医院感染病例(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617株革兰阴性杆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和GNI鉴定卡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稳步的提升,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也逐渐严峻起来,生活污水以及尾气的排放量日益增长,污染源越来越多,在这样
目的分析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情况,减少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水平。方法运用Excel软件收集医院检验系统全年细菌送检的资料,对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统计分
近年来,降低医院感染、加强消毒监测管理已成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手术室是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它担负对患者进行手术和急危重患者的抢救任务,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患者的预
混合式教育能够将高校间不同的教育资源有效地进行整合,文章从混合教育实施前存在问题——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混合教育改革的推广实施及在这个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通
研究目的:客运专线铁路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断裂带分布广泛;客运专线铁路跨越断裂带地段存在潜在安全问题,应采取适宜的工程措施和监测方法,以确保运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