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智力障碍儿童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反应迟钝,思维方式简单,记忆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缺乏的现象,教师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级学生,成为特殊教育学校一直需要解答的问题。本文探讨有效管理智障学生的方法:走近孩子,了解智障孩子的特点;爱心教育,开启智障孩子的心灵;鼓励教育,扬起智障孩子的自信
关键词:智障学生;有效管理;方法技巧
班级是一个学校的一个单元,班级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要想把班级工作做得好。由于智障儿童智力水平低下,反应迟钝,思维方式简单,记忆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缺乏的现象,教师如何有效的管理班级学生,成为特殊教育学校一直需要解答的问题。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做一个好的特校教师,管理好特校班级,管理好特校智障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走近孩子,了解智障孩子的特点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特校的学生,我觉得正常的孩子是相似的,特殊的孩子却各有各的特殊。如果在普校,教师管理几十名孩子,可能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可在特殊教育学校就截然不同了。
特校孩子拥有特异的体质,特殊的言語,特别的行为,教师应该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对他们再施加教育。教师要通过不同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而猜测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还要理解他们的各种行为。
例如,我班有12位同学。刚入学时,他们都不能与人沟通,连最起码的眼神接触都没有,而且情绪障碍很严重,如果要求不能满足,就会发脾气,大喊大叫,严重的还会自残或伤害别人。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气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一点点改善他们的情绪。性格特点不同:“志轩”性格暴躁,上一秒还安静地坐着,下一秒就突然使劲用拳头砸向自己的脑袋,或是把头撞向桌角、墙面……;“小峰”懒惰,每次上厕所都要提醒,一不留神就尿一教室;“春苗”很任性,总是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上课老师总要提前催促她进教室。兴趣爱好不同:“徐昂”爱画画,每节课都嚷嚷着要画画;“小海”爱看动画片……家庭教育差异也大:有的是单亲家庭,看见老师就喊妈妈;有的是老人带着,孩子的依赖性很强。
如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坐在教室学习、和同学友善相处的能力,特别是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是我首先要引导和规范的。我先是根据孩子的不同程度对他们进行评估,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再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用自己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规范他们。
如,每次,当我发现“志轩”用拳头砸向自己的脑袋,或是把头撞向桌角、墙面时,我都会快步上前,把志轩紧紧搂在怀里,护住他的头,任那雨点般的拳头砸在自己的胳膊上,直到孩子平静下来。后来,我又发现,孩子平时特别喜欢老师抚摸他的背,于是,再有这种情况,我就搂着志轩,一边伸手摸着孩子的背,一边安慰着:“没事了,没事了,让老师摸摸。”渐渐地,孩子由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打自己的头,到现在每天就发作一二次,有时甚至一次都不发作,这个过程,整整用了半年时间!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感到非常欣慰,经常说,把孩子交给朱老师教,一百个放心!
二、爱心教育,开启智障孩子的心灵
生活上,教师要做智障孩子心灵港湾的庇护者。由于身心发展的欠缺,智障孩子是同龄人眼中的另类,是别人嘲笑、讽刺的对象,也是家庭的负累,甚至于遭到父母家人的唾弃。
例如,陈东是一个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孩子。我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来学校时的情景。她的妈妈一边说一边哭:“朱老师,东东刚被确诊为自闭症时,我很绝望。家里人埋怨,朋友也嘲笑,邻居还指指点点,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对东东进行康复。我的家过得支离破碎,每当看到东东情绪异常、自伤或者攻击他人时,作为母亲,真的很心疼啊!我多么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不受到歧视,能够学得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啊!”
从那以后,我暗下决心,我要让孩子的世界里不再有嘲笑、讽刺,我要让他的生活充满赞美、阳光、鲜花和掌声。于是,课下我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查阅资料、看书学习了很多有关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的知识。东东情绪激动时就会尖叫、手不停地摆动、推别人、抠自己的脸,于是我就针对他这一行为进行康复训练,用学到的情绪安抚法让他安静下来。他特别喜欢《泥娃娃》这首儿歌,每次情绪激动要攻击别人或自伤时,我就给他唱这首儿歌,他就能安静下来,然后我再温声细语地对他说:“东东,以后不要打人,这是不礼貌的,也不要抠伤自己,会疼的。”经过一段时间,东东进步很大,他情绪激动时已经不需要我给他唱歌了,他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泥娃娃》,也没有了攻击性行为,我感到很欣慰,也看到了他妈妈脸上未曾有过的笑容。
三、鼓励教育,扬起智障孩子的自信
自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智障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与普通学生相比进步缓慢,在课堂内外,教师应该多多放手,以鼓励为主,及时提出表扬。这种激励既是对孩子的肯定,同时又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大增。
教师应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对智障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和表扬,而且这种表扬必须及时,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例如林怡怡同学虽然说话不清晰,写字姿势也不协调,我依然让她上讲台书写。李强同学一直很懒惰,做事慢慢吞吞,但我依旧没有放弃,在几次集体大扫除的活动中,他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卫生工作干得越来越出色。
此外,当学生的自我照顾能力较差时,教师就应该多付出一些关心和鼓励,而且这种关心和鼓励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时间段。班上很多同学在校园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作为他们的大家长,我每次都会挺身而出为他们排忧解难,修文具盒、修拉链、剪指甲、擦嘴巴、系鞋带等等,每一次的辛苦付出,也会得到学生的热切回应。但我的排忧解难都是一次性的,第二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鼓励他们,要求他们按照我第一次的做法去做,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和自信心。
每一朵花都有她绽放的理由,每一个生命都有他(她)存在的价值。在特校这个大家庭里,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只有在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习惯、开展特色教学等方面常抓不懈,才能确保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才会慢慢改善,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徐闻县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 湛江 524100)
关键词:智障学生;有效管理;方法技巧
班级是一个学校的一个单元,班级工作牵涉到方方面面,要想把班级工作做得好。由于智障儿童智力水平低下,反应迟钝,思维方式简单,记忆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缺乏的现象,教师如何有效的管理班级学生,成为特殊教育学校一直需要解答的问题。结合长期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想做一个好的特校教师,管理好特校班级,管理好特校智障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走近孩子,了解智障孩子的特点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特校的学生,我觉得正常的孩子是相似的,特殊的孩子却各有各的特殊。如果在普校,教师管理几十名孩子,可能是一件得心应手的事,可在特殊教育学校就截然不同了。
特校孩子拥有特异的体质,特殊的言語,特别的行为,教师应该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对他们再施加教育。教师要通过不同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进而猜测学生想要表达的意思,还要理解他们的各种行为。
例如,我班有12位同学。刚入学时,他们都不能与人沟通,连最起码的眼神接触都没有,而且情绪障碍很严重,如果要求不能满足,就会发脾气,大喊大叫,严重的还会自残或伤害别人。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气馁,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们的特点,一点点改善他们的情绪。性格特点不同:“志轩”性格暴躁,上一秒还安静地坐着,下一秒就突然使劲用拳头砸向自己的脑袋,或是把头撞向桌角、墙面……;“小峰”懒惰,每次上厕所都要提醒,一不留神就尿一教室;“春苗”很任性,总是和别的孩子发生矛盾,上课老师总要提前催促她进教室。兴趣爱好不同:“徐昂”爱画画,每节课都嚷嚷着要画画;“小海”爱看动画片……家庭教育差异也大:有的是单亲家庭,看见老师就喊妈妈;有的是老人带着,孩子的依赖性很强。
如何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坐在教室学习、和同学友善相处的能力,特别是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是我首先要引导和规范的。我先是根据孩子的不同程度对他们进行评估,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再根据他们的不同特点,通过不同的教育形式,用自己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和规范他们。
如,每次,当我发现“志轩”用拳头砸向自己的脑袋,或是把头撞向桌角、墙面时,我都会快步上前,把志轩紧紧搂在怀里,护住他的头,任那雨点般的拳头砸在自己的胳膊上,直到孩子平静下来。后来,我又发现,孩子平时特别喜欢老师抚摸他的背,于是,再有这种情况,我就搂着志轩,一边伸手摸着孩子的背,一边安慰着:“没事了,没事了,让老师摸摸。”渐渐地,孩子由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打自己的头,到现在每天就发作一二次,有时甚至一次都不发作,这个过程,整整用了半年时间!看到孩子的进步,家长感到非常欣慰,经常说,把孩子交给朱老师教,一百个放心!
二、爱心教育,开启智障孩子的心灵
生活上,教师要做智障孩子心灵港湾的庇护者。由于身心发展的欠缺,智障孩子是同龄人眼中的另类,是别人嘲笑、讽刺的对象,也是家庭的负累,甚至于遭到父母家人的唾弃。
例如,陈东是一个有智力障碍的自闭症孩子。我清楚地记得,他第一次来学校时的情景。她的妈妈一边说一边哭:“朱老师,东东刚被确诊为自闭症时,我很绝望。家里人埋怨,朋友也嘲笑,邻居还指指点点,我们花了很多的钱对东东进行康复。我的家过得支离破碎,每当看到东东情绪异常、自伤或者攻击他人时,作为母亲,真的很心疼啊!我多么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不受到歧视,能够学得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啊!”
从那以后,我暗下决心,我要让孩子的世界里不再有嘲笑、讽刺,我要让他的生活充满赞美、阳光、鲜花和掌声。于是,课下我请教有经验的老师、查阅资料、看书学习了很多有关特殊儿童教育教学的知识。东东情绪激动时就会尖叫、手不停地摆动、推别人、抠自己的脸,于是我就针对他这一行为进行康复训练,用学到的情绪安抚法让他安静下来。他特别喜欢《泥娃娃》这首儿歌,每次情绪激动要攻击别人或自伤时,我就给他唱这首儿歌,他就能安静下来,然后我再温声细语地对他说:“东东,以后不要打人,这是不礼貌的,也不要抠伤自己,会疼的。”经过一段时间,东东进步很大,他情绪激动时已经不需要我给他唱歌了,他会不由自主地唱起《泥娃娃》,也没有了攻击性行为,我感到很欣慰,也看到了他妈妈脸上未曾有过的笑容。
三、鼓励教育,扬起智障孩子的自信
自信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智障学生个体差异较大,与普通学生相比进步缓慢,在课堂内外,教师应该多多放手,以鼓励为主,及时提出表扬。这种激励既是对孩子的肯定,同时又会使孩子的自信心大增。
教师应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对智障学生进行适当鼓励和表扬,而且这种表扬必须及时,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例如林怡怡同学虽然说话不清晰,写字姿势也不协调,我依然让她上讲台书写。李强同学一直很懒惰,做事慢慢吞吞,但我依旧没有放弃,在几次集体大扫除的活动中,他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卫生工作干得越来越出色。
此外,当学生的自我照顾能力较差时,教师就应该多付出一些关心和鼓励,而且这种关心和鼓励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时间段。班上很多同学在校园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作为他们的大家长,我每次都会挺身而出为他们排忧解难,修文具盒、修拉链、剪指甲、擦嘴巴、系鞋带等等,每一次的辛苦付出,也会得到学生的热切回应。但我的排忧解难都是一次性的,第二次遇到这种情况,我就会鼓励他们,要求他们按照我第一次的做法去做,培养他们动手的能力和自信心。
每一朵花都有她绽放的理由,每一个生命都有他(她)存在的价值。在特校这个大家庭里,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只有在了解学生、鼓励学生、培养学生习惯、开展特色教学等方面常抓不懈,才能确保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智障学生的行为习惯才会慢慢改善,使其快乐健康地成长。
(徐闻县特殊教育学校 广东 湛江 5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