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TOUGHBOOK CF—AX2

来源 :个人电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4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至今依然保留着那台令我爱不释手的Panasonic TOUGHBOOK CF-Y2,尽管其硬件平台还是代号为Banias的第一代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内存容量尚不及现在笔记本的显存容量,但请不要忘记在十年前,能够将一款有着14英寸高分屏、内置光驱的笔记本电脑设计成仅重1.4公斤、电池续航能力超过6小时,松下的设计实力可见一斑。
  遗憾的是由于低调的行事风格、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定位于行业应用的特性,导致了TOUGHBOOK系列笔记本电脑日渐脱离普通消费者的视线,以至于不少朋友认为松下已经退出了国内市场。事实上尽管主流领域我们难觅其踪,但在行业领域中TOUGHBOOK一直有着相当不错的口碑。日前,松下高调宣布推出旗下多款笔记本、超极本新品,我们也终于与这个每款产品都堪称经典的系列再次相见。
  本文的主角—Panasonic TOUGHBOOK CF-AX2不仅唤起了我对TOUGHBOOK CF-Y2的回忆,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坚定了自己的观点,即Panasonic的设计更加炉火纯青—很少有产品能够让我爱不释手,尤其在这个审美疲劳的时代,但TOUGHBOOK CF-AX2却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Panasonic TOUGHBOOK CF-AX2是一款变形超极本,其从笔记本形态转换为平板形态的方式类似于Lenovo Yoga,只不过在细节的把握上CF-AX2更胜一筹:无论屏幕以正常模式还是平板模式扣下,转轴处的机构件均会发出类似卡扣锁紧的“咔嗒”提示音来告诉使用者操作已经完成;两个转轴均设计有可单独倾斜的橡胶脚垫,当以笔记本模式置于桌面使用时可增加倾斜角度,便于键盘输入;屏幕扣合以平板模式使用时可自动屏蔽键盘和触摸板,这种设计理所应当,但即便是笔记本形态也可通过触摸板中间的HOLD按键完成同样的操作,这中细节设计无疑值得称赞。
  如果你认为满足了超极本对厚度的定义,就必须要舍弃类似RJ45、VGA这种传统接口的话,那么Panasonic用实际行动告诉你未必如此—TOUGHBOOK CF-AX2厚度仅有19mm,却在机身左侧提供了以太网接口和VGA接口,这不仅对行业应用来说至关重要,即便是普通用户也不必再携带接口转换器来联接投影机或是外置显示设备了;在此基础上,机身右侧依旧提供了HDMI接口和两个USB 3.0接口,且支持关机充电的接口处明显做出了标示,并允许用户通过软件对充电行为进行设置;在机身前端,用于调节音量和锁定屏幕旋转的快捷键显而易见,此外还设计有双电池指示灯和电源开关。
  不用怀疑,即便英特尔对触控变形超极本的规范中将厚度已经放宽至23mm,即便TOUGHBOOK CF-AX2在厚度远小于规范的前提下提供了多个标准接口,尽管11.6英寸屏幕的小巧体积令其设计空间相当有限,但Panasonic的工程师依旧为这款产品设计了双电池—内置与掌托左下方的15Wh电池和可拆卸的30Wh电池共同工作,可支持TOUGHBOOK CF-AX2完成6小时的工作。值得一提的是,拆卸了主电池之后可以发现预留的SIM卡插槽,插入SIM卡后可实现3G联网。此外,TOUGHBOOK CF-AX2的重量还不足1公斤。
  在软件方面,名为Dashboard for Panasonic PC的仪表盘控制面板为用户直观呈现了系统的工作状态,还允许通过触摸来更改大部分系统设置,在Mypage标签下,使用者甚至可以自行添加、删除快捷按键;松下的电源计划扩展实用程序可让用户实现更多控制功能,例如调节风扇转速等。即便是在Windows UI下,TOUGHBOOK CF-AX2也没有错过表现的机会——其内置的Camera for Panasonic PC App带有连拍、缩放、镜像、防抖等拍照设置功能,还支持自定义亮度的对比度,并允许用手势控制。
  如果你相信松下的设计功底,如果你曾经是TOUGHBOOK的用户,那么就完全不用担心CF-AX2的散热问题—在长时间持续运行测试软件之后,这款产品无论在噪音表现还是散热效率方面都无可挑剔。
  我们的测试结果可以证明,TOUGHBOOK CF-AX2应对其消费群体的应用完全不在话下。该产品没有其他超极本那样绚丽的外观,甚至不惜为方便维护而将固定用的螺丝直接显示于底部背板之上,如此实用而非花哨的设计也许会让外观党不屑,但对行业和专业人士来说却称得上体贴。其散热格珊对应的机身底部位置带有可拆卸的挡板,不必通过专业人士即可自行完成对散热系统的清理,这更加体现了TOUGHBOOK CF-AX2在细节之处的良苦用心。
其他文献
编辑评价  从外观风格来看,戴尔公司的商用一体机和消费一体机并没有多大差别;但是从功能配置来说,Optiplex 9020绝对是正宗血统的博锐计算平台。对于那些强调部署管理、注重整体形象的企业来说,这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多年以来,商用电脑的进化一直是以小型化和节能环保为发展方向的。然而,即便是PC的体积可以做到一升这种量级,并且能够悬挂在液晶显示器的背后,终究也还不如一体式电脑显得清爽,毕竟
期刊
在整个MG系列机型中,PIXMA MG5000系列的性价比优势通常最为突出,它们虽然没有很多花哨的先进功能来吸引眼球,但这一系列机型的功能配置非常适中,整机售价也更容易接受。以我们测试的PIXMA MG5580为例,它拥有5色打印引擎、分体式墨盒设计以及众多新颖的移动打印模式,在功能上并不亚于一些更高端的机型。当然,比起旗舰产品PIXMA MG7180,MG5580没有灰色墨水,打印精度也要低一些
期刊
国产旗舰SoC芯片的较量  在移动芯片市场中,国产SoC解决方案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已经开始对高通等国际厂商主导的移动市场带来冲击。诸如瑞芯微、联发科和全志等国产芯片厂商推出的产品已经相当有特色,并得到了广大平板制造商的认可,那么现在国产顶级SoC解决方案到底能给用户提供什么水平的性能呢?我们找来了三款搭载了这三家芯片厂商旗下顶级SoC芯片的平板电脑进行了测试。  在本专题中,用来测试的三款产品分
期刊
“后文件时代”高清盒子是否坠落?  2014年高清盒子可谓说是变革之年,说其从顶峰跌落谷底也不为过,2014年高清盒子风起云涌,上半年高清盒子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不管是正规厂商还是山寨企业相继推出不同产品推向市场,其中不乏家电大佬,互联网新贵,纷纷觊觎高清盒子未来发展趋势,从而纷纷入市,不错整个2014年上半年靠着网络直播作为卖点的高清盒子出货量巨大,可正是因为此项原因导致了其短期的衰落。  目前高
期刊
编辑评价  没什么可说的,就像我对待上一代产品的态度一样——ThinkPad X1 Carbon是同时代所有超极本中最出色的产品,根本就没有之一。不要跟我谈2-in-1设备有不同的形态,也不要跟我谈屏幕更小的设备会更轻薄,把所有这些平时都不能算同一类别而根本没法直接对比的产品都加在一起,在ThinkPad new X1 Carbon面前也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如果你想买一款杰出的超极本,如果你不在
期刊
SONY值得敬佩。在所有人都沉迷于价格战的时候,SONY一直坚持产品应该以质而非价取胜;当所有人都在简单堆砌硬件时,SONY还在坚持产品应该有自己的设计和灵魂;当所有人都在以炒作大于实际的行为投机取巧时,SONY依旧在埋头设计自己的产品——正因为如此,在春节期间看到SONY PC业务部门出售的新闻时,我感到无比悲哀——这个为了利益可以忽略一切的市场上演了无数劣币驱逐良币的悲惨故事,且一直在继续,丝
期刊
在很多场合我们都有可能用到大幅面输出,例如长幅的财务报表、宣传海报、设计图纸、建筑效果图等等,如果你正好有上述的作业需求,一台像MFC-J6710这类的A3喷墨一体机就是十分廉价的A3彩色解决方案。不过,也不是每家公司都有很频繁的大幅面输出需求,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日常办公主要以A4打印为主,而A3输出可能只是偶尔为之,那么,为了有限的打印需求去购买价格更贵的A3产品似乎又不太划算。兄弟公司显然敏锐
期刊
编辑评价  移动互联设备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娱乐模式:微信代替了短信,微博代替了博客……即便是K歌这种以往只能邀请三五好友在卡拉OK里面做的事情,在Creative Sound Blaster Audigy 6 USB的支持下也触手可及了——应用模式的改变毫无疑问会冲击传统厂商,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模式能应付所有情况,与其抱怨时不我待,倒不如像Creative一样紧跟市场,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期刊
编辑评价  我实在想不出来Xplay3S有什么缺点,如果你觉得作为国产品牌它的售价贵了些,那我只能说从产业和品牌的发展角度看,低价竞争才是毁灭性做法,像vivo这样提供出色产品体验,保持一定利润维系研发和售后体系的方式才是正道;如果你说高性能零部件带来的功耗增加导致续航能力缩短,这是事实,但Xplay3S依旧可称得上是彪悍型选手——正常使用一天半的成绩比不上Xplay,但足以灭掉其他那些同类产品了
期刊
每一个时代都有和时代相匹配的东西。在DIY电脑行业的黄金时期,2.1音箱可是炽手可热的装机配件之一。个人电脑,让多媒体音箱得到飞速的发展,在那个年代,DIY电脑搭配一款2.1音箱可是众多用户装机的必然之选。当个人电脑行业逐步变冷,随着而来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手机是当今最为热门的IT产品,而伴随着手机而来的,就是蓝牙便携音箱了。如今的电脑音箱行业,可谓到处都是蓝牙。  相信对于目前的年轻人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