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带一路’战略中青年社会组织的作用与责任”论坛在广西桂林举办

来源 :社会与公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u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6日至17日,由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作为指导单位,团中央社会联络部、广西团区委、广西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2017年“‘一带一路’战略中青年社会组织的作用与责任”论坛在广西桂林举办。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来自全国与“一带一路”战略密切相关的20个省份、23个地级市团委有关负责同志,150余家致力于志愿服务、灾害救援、扶贫减贫、文化交流等领域的青年社会组织代表,以及部分东盟国家留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论坛。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喻云林,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出席论坛,共同为“一带一路”青年社会组织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广西)揭牌,并和参会代表一起见证了广西青年社会组织东盟合作发展基金的正式启动。
  论坛上,徐晓作了题为《携手并进乘势而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的主旨讲话。徐晓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根植历史、面向未来,源自中国、属于世界,是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伟大实践。徐晓强调,青年是建设“一带一路”的有生力量,青年社会组织是促进人文交流的重要主体。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和对外交往扩大,青年社会组织作为充满活力的民间力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他希望有志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青年社会组织要“上接天线”,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找准合作方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助力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形象;要“下接地气”,着力夯实民意基础,把握沿线国家政治法律和文化习俗,找准民众实际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务实合作,不断增强沿线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营造共商共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外借东风”,稳步拓展合作格局,充分借助政府、企业、高校、团属社团、社会组织的渠道和资源,注重利用互联网共享共融、众包众筹等新兴模式,稳步实现“走出去”;要“内强素质”,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善于學习社会组织国际合作经验,着力强化品牌形象建设、专业能力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参与国际合作的能力与水平。徐晓强调,加强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支持青年社会组织“走出去”,是共青团组织肩负的重要责任。“一带一路”节点省市的团组织要与广大青年社会组织建立“伙伴关系”,在努力“搭好台”、帮助“唱好戏”、扶持“练好功”等方面,加强探索力度,完善工作机制,支持青年社会组织依法有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在演讲环节,7位专家学者及青年社会组织代表从不同角度作了精彩分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协办主任、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秘书长朱锐介绍了中国社会组织推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行动计划,详细阐述了社会组织参与“一带一路”的背景、定位、政策,认为青年社会组织是促进民心相通的桥梁和未来,建议共青团依托“丝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引导和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在项目合作、联系联络、对外宣传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理事长、研究员黄浩明比较了各国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开展民心相通的外部环境,提出了青年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有关对策和路径。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工系教授谭建光认为青年志愿者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该具备开放、自信、尊重、宽容、友爱、共享六大素质。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黄日涵与大家一起探讨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话题,提出应该多讲“联通”,多讲“共同”,多讲对象国的民众听得’瞳的故事,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杨业功、公羊会全国委员会主席何军、中国一东盟青年文化艺术交流协会负责人陆艳也分别分享了中国青年志愿者海外服务计划、民间力量参与国际救灾、中华传统文化传播交流的实践和体会,介绍了未来的发展计划。
  参会代表还围绕共青团培育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青年社会组织国际化合作发展与政策、“一带一路”战略中青年社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中国一东盟青年社会组织合作发展等分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论坛的主题把握了民心相通这个“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环节,抓住了人文交流这个“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驱动力,找准了青年社会组织大有可为的发展方向。通过深入探讨交流,大家表达了观点,凝聚了共识,找到了伙伴,明晰了愿景。论坛期间,参会代表参观了中国东盟青年社会组织交流合作的典型社会组织和项目示范点,比如“桂林手工艺人协会”通过文创集市将传统工艺品作为文化“载体”,让来自东盟的游客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桂林助学联合会”围绕助学助困,主动输出公益服务,项目遍及越南、泰国、印尼、新加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桂林市青年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推出公益动漫《可可小爱进东盟》,共译成7种国家语言,推广至东盟10个国家,大力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
  下一步,共青团将深入实施“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联合企业、枢纽型机构、网络公募平台、知名智库和新闻媒体等,重点开展骨干培训、圆桌会议、公益创投大赛、孵化基地建设、榜样选树、“益青春”中国青年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大会等工作,服务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同时,要立足于发现和培育一批具备国际视野、开展国际事务能力的青年社会组织,并积极为他们“走出去”创造条件、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10月26日,由天津市民政局、天津市老龄办联合天津日报社牵头并联合京冀两地民政部门、老龄部门和日报社等9家单位共同举办的“2016首届京津冀养老论坛”在天津迎宾馆举行。来自全国老龄办领导、京津冀政府部门和主办单位的负责人、知名高校专家学者、养老机构及相关企业负责人共220多人汇聚一堂,就三地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度讨论与交流。  本届论坛以“智能化居家养老 京津冀携手打造”为主题,旨在
期刊
本刊迅 2016年11月7日上午,广东省中山市市委常委、纪委书记雷彪从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周红云手中接过一本沉甸甸的书——《构建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中山的实践与创新》。该书成果发布研讨会在中山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和嘉宾云集一堂,研讨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中山市副市长郑泽晖出席会议并主持了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观了中国社会创新(中山)基地,举行了主题为
期刊
为探寻在医改过程中丰富医疗服务模式、促进医务社工和整合医学的学科发展,探索中国医务社会工作发展模式,由北京市丰台区卫生计生委、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医务社会工作专家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铁营医院联合主办的“医务社会工作与整合医学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6月10日在京举行。  当天,美国社会工作与社会福利协会主席Sarah GehIerc、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凤芝、北京大学医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刘继同、中国
期刊
中国社会创新(中山)基地由北京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与中山市社工委合作共建,2015年3月28日成立,12月2日开园。  中山市社会治理创新取得较好的成效,获得了群众、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这得益于我们创建了一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科学的、系统的、充满改革创新活力的,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发展的模式。  创新基地,是这个模式的常态化工作载体,承担着社会治理创新核心平台和全民参与社会治理行动总部
期刊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机制。普遍开展了议事协商、论证、听证、评议、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民情恳谈、小区(院落)自治、述职述廉、问责等十项制度建设,使碎片化的基层协商民主制度走向规范化,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搭建了制度平台;大力推动“三社联动”,搭建服务、创投、参与三大平台,建立社会组织培育管理、财政扶持、社区人才培养三大机制,努力实现服务与管理共融、培育与扶持共举、和谐与关爱
期刊
罗尼?奥沙利文(Ronnie O’Sullivan),世界著名斯诺克球手,因击球速度快,打法流畅,如行云流水一般,球迷赠与"The Rocket(火箭)"之称,他是斯诺克运动中罕见的天才型选手。他亦是为数不多的右手技术和左手技术一样出色的斯诺克选手。  作为斯诺克有史以来最具天赋球手,他第一次参加比赛就打破了世界纪录,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自从1992年转为职业选手以来,创下了一系列惊人的记录。15岁
期刊
中山社会治理创新探索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为什么要探索全民参与社会治理,二是如何推进全民参与社会治理,三是几点工作体会。  一、为什么要探索全民参与社会治理  作为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一方面是要凝聚各方力量,抓好经济建设促发展,做大蛋糕;另一方面要调节各方利益,抓好社会建设保稳定,分好蛋糕。改革开放以来,中山的经济高速增长,是广东省著名的“四小虎”之一。2015年中山的
期刊
为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培育发展新动力,增强经济韧性,按照国务院有关部署,民政部、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的通知》(民发〔2016〕179号,以下简称《通知》),拟通过整合改造闲置社会资源,有效增加供给总量,推动养老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更好地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通知》要求,充分挖掘闲置社会资源,引导社会
期刊
据统计,目前,东城区有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25.7万人,占总人口的26.25%;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24.58%。为更好地开展为老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6年东城区将居家养老工作列为区委、区政府的四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制定并出台了《东城区关于加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建立“三级五方联动、分类精准供给”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积极推动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
期刊
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战略决策,自此开始,社会工作开始快速发展。  为交流社会工作十年发展经验,搭建“携手担当、多方融合、专业协同、创新共赢”的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平台,促进各地社会组织交流与合作,推动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在解决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激发社会活力、创新社会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