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地区一次多单体雷暴电荷结构时空演变

来源 :地球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闪电放电辐射源三维时空分布测量,分析了山东低海拔地区一次多单体雷暴过程的电荷结构演变以及与回波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流云区电荷结构是典型的上正下负电偶极结构,且随着雷暴发展正负电荷层强度增大,高度抬升.负电荷区处在40dBz以上的强回波区域中,正电荷层处在约40dBz区域中.层状云区也有类似结构,只是强度弱,高度低.观测到的四层电荷结构是出现在对流区消散阶段,此时,由于云体不同部位的不同消散程度,电荷结构发生断裂,云体前部正负电荷区下沉,云体中部正负电荷区高度变化不大,但负电荷区域变薄,呈现出四层电荷
其他文献
我国养鹿历史悠久,始于1733年。2004年我国茸鹿存栏已达到149万只,其中梅花鹿120万只、马鹿29万只,是世界上三大鹿业生产国之一(中国、新西兰、俄罗斯),也是将鹿产品用于医药保健事
某生态养殖园珍禽饲养场,年底存栏青年野鸭3000只,冬季采取干粉饲料限质、限量饲喂。因为突然遭遇冰雪天气,造成230只野鸭死亡,经济损失严重。经解剖检查,诊断为食道干粉料阻塞。
本文利用二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2011年日本东北M_W9.0级大地震为例,探讨了地形和局部地质构造等物理因素对计算同震形变的影响.计算中使用了双节点技术构成断层滑动面,同
人工地震的激发时间和震源位置是已知的,因此,用人工地震观测资料检验地震定位技术是十分有效的技术途径.为了检验逆时成像技术的实用性,我们收集了10次人工地震的观测资料,5次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