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屑病生物治疗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51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10年来,随着对银屑病免疫学机制和易感基因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针对关键发病环节的靶向性生物制剂被研发出来用于控制这一顽疾.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银屑病生物制剂主要分为阻断共刺激信号和抑制炎症介质两种.其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及白介素23为其主要的炎症介质靶点.对目前欧美已经批准上市和尚未批准,但较有潜力的多种银屑病生物制剂的作用机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阐述。

其他文献
2014年国际卒中大会于2月12日至14日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召开.此次会议以大会报道、专题讲座、辩论会、演讲及海报等方式报道了卒中在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基础
期刊
腋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在研究中.ApoD蛋白可能是腋臭发生分子机制中的核心蛋白,研究表明,顶泌汗腺的分泌物E-3M2H可能借助ApoD蛋白为载体,从体表散发出典型的辛辣气味.ApoD基因自身及其调控因素的差异可能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上述过程中,微生物的调控、雄激素及其受体可能在腋臭发病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腋臭相关基因(ABCC 11)中的单核甘酸多态性(SNP)很可能是患者发病的决定
目的 探讨血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large 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的关系.方法 连续纳入LAA和小动脉闭塞性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
患者女,14岁.11年前右下肢内侧出现一线状排列的淡红色扁平丘疹,上覆少许鳞屑,逐渐向两端扩展,未予治疗.5年前原发皮损处开始出现坚实的皮下结节.就诊前10 d局部皮损出现溃破,并有红肿痛,异物排出,一直未予处理.皮肤科检查:右下肢内侧及腹部可见线状排列萎缩性暗红斑,其下可触及深在结节状物质,活动度尚可,有粘连,触之硬,压之疼痛.局部隆起于皮面,溃破处有块状、质硬、白色物质排出.组织病理检查:右大
目的 探讨终板造瘘在前交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的51例前交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术中是否行终板
报告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15例患者行血管内介入诊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其中脑梗死85例,TIA 3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109例,造影加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术6例.经过对血管内介入诊治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15例患者的术前相关评估、术中配合、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等,115例患者康复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igh-resolutio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HRMRI)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S)病因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30例T
患者男,35岁,全身出现泛发红斑、斑块、结节伴瘙痒8年.皮肤科检查:头面部及躯干四肢大片丘疹、红斑、浸润性斑块及结节,部分皮损边界清,伴少量鳞屑、结痂、萎缩性瘢痕,双眼睑肿胀,右耳廓已破坏消失,左耳廓变形,头发、眉毛、睫毛稀疏脱落,指(趾)甲甲板均肥厚、变形、断裂.真菌学检查:取皮损处皮屑直接镜检示分枝分隔菌丝阳性,真菌培养鉴定为红色毛癣菌生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增生肥厚,真皮浅
目的 探讨表现为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的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患者的脑血管储备(cerebrovascular reserve,CVR)变化.方法 纳入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