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中HER2的检测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癌是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病死率中居第二位[1].手术切除目前仍然是首要的治疗方法,对于早期胃癌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的效果.但是,即使采用围手术期化疗或辅助化疗,中晚期可切除的胃癌或胃食管交界癌的生存率仍然较差[2-3]。

其他文献
患者男,59岁.因会阴部反复胀痛1年余,加重半个月,伴尿频、尿急、夜尿增多于2007年12月31日入院.肛门指检示前列腺Ⅲ°增生,质呈囊实性.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3.63μg/L.B超示前列腺增生伴钙化,前列腺内囊性占位.盆腔CT示前列腺内囊性占位.2周后于全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发现右精囊区8 cm×9 cm囊实性占位,界清,包膜完整。
期刊
例1男,6个月.发现左下颌骨肿块1个月,生长快,于2009年7月14日入院.患儿母亲最初发现时花生米大小,就诊时肿块最大径约4 cm.各项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X线示:左下颌骨牙槽突溶骨性破坏.行肿瘤完整切除+下颌骨肿瘤刮除术.例2男,40岁.发现腭部无痛性肿块2年余,自觉近期逐渐增大于2008年6月26日入院.体检:硬腭部中心区见小肿块,略隆起于黏膜面,大小1 cm×1 cm,质中,无压痛.各项实
期刊
患者女,74岁.持续性右上腹痛伴皮肤、巩膜黄染20余天,于2008年7月12日入院.全身皮肤瘙痒,尿色加深;近期体重减轻约4 kg.患者有慢性胆囊炎、胆结石以及高血压病史多年.B超提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内实质性占位和多发结石。
期刊
血管母细胞瘤(haemangioblastoma,HB)是一种少见的来源未定的WHO Ⅰ级肿瘤,好发于成年人,可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任何部位,以小脑、脑干和脊髓多见~([1-4]).25%~40%的HB与von Hippel-Lindau(VHL)病有关[1-2,4-5],据此分为VHL相关性HB和散发性HB。
期刊
为加强学术交流,增进相互了解,推动我国细胞病理学学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细胞病理学组主办、四川省病理学会承办的2010年全国细胞病理学学习研讨班定于2010年10月15—18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与会代表可获得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
为提高我国中青年病理工作者细胞学和外科病理诊断学水平,首届华夏病理学术论坛定于2010年6月17至21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该会议由《中华病理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和华夏病理学网主办、全美华人病理学家协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承办。
患者女,40岁.因体检发现子宫肌瘤、左卵巢肿瘤于2007年3月来院就诊.行子宫肌瘤剥离术、左卵巢肿瘤切除术.术中意外发现大网膜有一灰白色结节状肿物,表面光滑.腹腔内未见明显腹水.切除该肿物,与子宫肌瘤、左卵巢肿瘤一并送检。
期刊
指状树突细胞位于淋巴结副皮质区,是一种抗原递呈辅助细胞,可以与T细胞相互作用,并且在淋巴结反应性病变中呈增生表现.指状树突细胞肉瘤(IDCS)是起源于指状树突细胞的一种罕见肿瘤,曾有报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SLL)患者可伴随发生IDCS,但是尚未证实这两类肿瘤之间存在克隆关系.最近,Fraser等分析了1例伴随发生IDCS的CLL/SLL病例,并且证实两者之间存在一定
期刊
说明:(1)本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同主题词的文章按页码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顺序先后排列。(3)缩略语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例1女,33岁.因进行性听力障碍、眩晕和头痛1年于2009年3月24日人院.患者的母亲和姐姐均有血管母细胞瘤病史.MRI检查示一4.5 cm×3.8 cm×3.5 cm肿块位于右侧桥小脑角,并破坏小脑.T1、T2呈混杂性信号,增强后,T1呈不均匀强化.CT示右侧岩骨及中耳结构广泛破坏.影像科诊断为颈静脉球瘤可能.对患者进行肿瘤全切除,术中见肿块血供丰富,骨质破坏,术后复查CT无肿瘤组织残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