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不同年龄段“贴标签”,反映对更好社会的追求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attw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适用话题】贴标签 不同年龄段 社会追求
  一个社会,最美的大概就是年轻女孩了,不管她们怎么打扮,总有一股青春活力。可是,在如今的网络,连她们也难以幸免。最新一轮嘲笑中年男人的潮流中,出现了不少反抗的声音,其中一条就是专门针对年轻女孩的。把“恶臭”和“女孩”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很明显是不公正的。但是,在此之前,网络舆论中已经有了好几轮类似的不公。
  针对老年人的。人们争论的是到底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这个二分法的问题充满了恶意,因为不管是哪一种都把老年和坏联系在了一起。针对中年人的。中年人是有点俗气,有点油腻,但是,如果不是中年父母的支撑,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又如何用得起最新款的苹果手机呢?年轻人在嫌弃中年人俗气的时候,他们的父母正在用辛苦挣来的钱,支撑着他们的优雅。这种优雅也支撑不了多久。“恶臭男孩”和“恶臭女孩”们开始互相攻击起来。
  这种相互嫌弃的氛围甚至波及了孩子。去年网上有姑娘怒踹一个小孩的视频,今年则有几波关于高铁上小孩吵闹的谴责。人们发明了“熊孩子”,不过更多的时候,人们把对小孩的厌烦转嫁到厌恶家长。



  不管你是谁,似乎都有可能被某个不怀好意的标签砸中。相比于针对具体人和事的分析,人们似乎更善于攻击一个集体。被标签砸中的人,心理状态往往非常复杂。一方面,他们认识到自己被冒犯了,但是他会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例外,而隔壁老王则是那个被攻击的可怜鬼。于是,混杂着某种自嘲和调侃,每个人都可以从这种标签里逃脱出来。贴标签最终会变成一种话语的狂欢,大家都乐一乐,并没有伤害谁。
  按照年龄来分类的思维,似乎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但是,类似“××后”这样的标签,确是网络时代才开始的。第一个真正有效的标签是“80后”,而不是70后和60后,就是因为世纪初网络开始流行的时候,正是80后步入社会。10年之后,人们又开始指责90后,也是同样的思维。
  表面上看来,老年人变坏了,中年人油腻了,而年轻人又是“恶臭”的,这个社会看起来一点都不好,这是一种明显的误解。过去40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至少让两三代人过着相对富足的生活,80后、90后和00后们,没有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时代。那些所谓的油腻中年,其实也比上一代中年人过得更好。越来越多有成就的中年人,开始参与越野、登山、长跑,重启生命的激情。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满很有可能是一种事实,但是这种不满,却不是因为现实很糟糕,而是因为它还不够好。人们越来越喜欢用整体性的视角来讨论问题,而这种话题,总是能有相当多热度,这说明,确实有集体的焦虑存在。中国人面临着生活方式的突圍,下一步,什么才是美好的、值得拥有的生活?
  有房有车很俗,玩手串很俗,登山很俗,自驾游很俗,318国道骑行很俗……我们很难举出一种不俗的生活方式,因为连“小清新”“文艺”这种俗的反义词,都被认为是俗的。我们是不满,但是本质上来说,我们还是对自己不满。我们没有找到“坚信”,所以就开始埋怨他人。
  (摘自“腾讯今日话题”第4066期)
  【素材分析】给不同群体贴标签的背后,显示出的是我们对人民整体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更高要求。没有解决温饱的年代,人们无暇评判别人是否“油腻”“恶臭”,出现这些判断,说明我们进入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阶段。看到进步,也要看到不足,我们对自己不满,我们精神上要真正富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现状与需求 合理 自愿 互惠  作文君:2017年10月8日,经济学家张宏兵发微博提议将美国经济学大师罗斯巴德的“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翻译成“自愿主义”,因为自愿比自由更准确,而且这样翻译更口语化,利于传播。对此,作家连岳转发微博声援:這个提法很棒,我也准备这么用。  “千金难买我愿意”说明人的自愿是昂贵的,你提供的服务找到人的自愿点,就能收获千金。“自愿主义
期刊
【适用话题】珍惜 保护 尊重 知识产权  最近我在英国大学读书,重新开启了学生生活。当学生,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读书。无论是我在美国的大学经历,还是当下在英国的学生生活,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书太贵。一本普通的理论书,也要十镑以上。多数情况下,我买的理论书都在二三十镑。更夸张的,在美国时,一本书能花去我160多美元。  书贵,就催生了一个二手市场。临到毕业季,美国大学的风景就是许多人摆上地摊,将自己的
期刊
【适用话题】真相 发现 实践  露娜从小就想当天文学家,结果长大后却成了朋友圈里的星盘达人,只好将自己的归宿授命于日月斗转。她打印了几十张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布的高清太空照片,挂在墙上。冥想的时候,她观察这些星云的绚丽色彩,就像在万物纷繁的宇宙中洞悉出肌理。“宇宙和我的色彩感官能够产生灵性联接。”  一个人不可能通过PS过的照片和宇宙产生灵性联接。我决定告诉她一个残酷的事实——你所认知
期刊
【适用话题】商业促销 投其所好 创意 收益  当你在豆瓣搜索“收集”,会跳出400多个相关小组,有的组名恐怕能让你哭笑不得:“啊,这也能收集?!”从CD到可乐瓶,从笔芯到糖纸,各种“垃圾”都因为人类的收集癖成了宝贝。  收集或许是铭刻在人类基因中的一种天性。收集并贮存食物让原始人类能度过食物匮乏的寒冬,而当人类不再为基本的生存所苦恼。千万年过去,人类热衷收集的天性不仅没有磨灭,反而不断进化,给了商
期刊
【适用话题】思考 闯荡 感恩回报 跨过友谊  作文君:2017年第6期的《意林·作文素材》上,我们曾刊登了一篇《马云斥巨资回馈恩人,在澳大利亚成“中国好人”》的时事精华素材。那么,马云当时的心路历程具体是什么样的?那次澳大利亚之行又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面就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这是我过去的32年里,第三次纽卡斯尔之行。  第一次是我21岁刚进大学时,收到Ken Morley先生的邀请,在那年暑
期刊
趁着假期,全家一起自驾游,在高速公路服务区遇见一个要求搭便车的男孩。  男孩是一名大三学生,一路上,我和家人跟他聊了许多。分别之前,男孩忽然主动提出,要请我们吃顿饭。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解释说,请客是为了感谢我们一路上对他的照顾,不过因为经费有限,只能从网上找家口碑不错的小饭馆。  我们非常感动,欣然赴约。离别前,我悄悄在男孩的背包里塞了500元钱和一张名片,之后我便淡忘了这件事。  不久前,忽然有陌
期刊
【适用话题】科技与生活 利与弊 希望与风险 智慧  目前索菲亚还没有完全的自我意识,但汉森公司创始人CEO戴维·汉森曾说,拥有人类意识的机器人将在20年内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特别是在医疗、教育和服务等行业中。  10月10日,马云的第一家无人餐厅在杭州开业。使用手机淘宝或者支付宝扫码直接进店点餐,全程智能点餐,刷脸支付,吃完就走。在餐桌的显示屏上,菜品信息一览无余。菜品的单价、主料、辅料,甚至连酸
期刊
作文君: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自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以来,他的多篇佳作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省市小学、初中和高中语文教科书,散文作品连续15年入选全国年度选本。他主张将写作回归到生命的本质中,注重从内在感觉的层面去挖掘寻常人、事、物象背后的意蕴。而他下面的这篇文章,则以河流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描述了写作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河流出口成章,一生杰作无数。不像我们,终日搜索枯肠,涂来改去,一辈子也
期刊
【适用话题】持续发展 人生 富人思维 积累  财经作家吴晓波自称是典型的长跑选手,他曾任复旦、暨南大学EMBA课程教授,而他自己的创业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大学毕业进入新华社做商业记者。13年后,以畅销书作家的身份创业单干。2017年年初,吴晓波创立的上海巴九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获得1.6亿元融资,估值达20亿元。  吴晓波说他的人生阶梯感很强,不相信那些三五年就能做好的事。30岁前,他从不考虑钱
期刊
【适用话题】文化差异 被动与主动 机会与准备  在美国读书工作的这些年,经常会聊到身边的印度小伙伴。他们跟我们很多中国人一样,都是在国内长大,直到研究生才来美国读书工作的。但他们总能用极短的时间站上各行业金字塔的顶端,升职比我们快很多。那么,这些跟我们教育背景相似的印度人究竟是怎样做到在白人的世界里平步青云的?  1.他比你在乎,至少表现得比你在乎  很多人都会有个毛病,进一家公司之前怎么看怎么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