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游戏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在体育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查法和本人在教学中的一点经验对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提出几点意见。
  关键词:体育游戏;活动量;可行性;公平性;教育性;趣味性
  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之一,在体育课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体育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它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其基本特征是一种形式独特的体育活动,它是学生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毛泽东同志在给《新体育》的题词中写道:“要活泼、要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这充分说明了孩子们对游戏有着特殊的情感。
  1.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主要在三个环节中实施:1.准备部分;2.基本部分;3.结束部分。
  1.1准备部分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准备部分主要包括1.课堂常规;2.一般性准备活动;3.专门性准备活动。
  1.1.1课堂常规中运用
  在课堂常规中主要是能让学生快速的进入到上课的状态中来,让学生迅速的集中注意力。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口令式的游戏:如木头戏、正反口令的队列练习。
  1.1.2一般性准备活动中的运用
  在一般性活动中通常采用慢跑的方法和简单的徒手操练习。这些内容重复的使用会使学生缺乏兴趣,觉得体育课枯燥乏味,从而下降积极性,马上进入心理疲劳期。为此我们要丰富教学手段。
  1.1.3在专门性准备活动中可选一些动作性质结构或学习内容大体相似的游戏作为辅助性练习和诱导性练习。
  1.2基本部分中的运用
  教学的基本部分是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时间最长的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技术动作和进行素质练习。在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神容易分散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学的效果不理想,对所学的内容缺乏兴趣。此时如果运用游戏的教学能迅速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能够改变教学中沉闷的气氛,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到技术、巩固技术。传统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为主,往往学生练过以后马上忘记了,并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利用情景教育和游戏教学相结合,能很好的加深学生的印象。
  1.3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游戏要起到放松、减缓兴奋,消除疲劳的作用。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教师可以采用转移性的游戏进行放松,使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强行转移,调节放松。在放松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针对练习内容交给学生放松的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心理调节,使兴奋的情绪安静下来,使紧张的身体松弛下来,达到心静身静的目的。因此结束部分的游戏不能安排运动量大,兴奋度高的游戏。
  2.体育游戏在课堂中的运用要注意几个问题
  2.1游戏的活动量
  体育游戏的种类很多,活动量也有大有小,如发展力量的游戏,跳格子、夺球;发展灵敏的游戏,斗鸡、抓尾巴;发展速度的游戏,追拍、黄河长江;发展耐力的游戏,蛇形跑、接龙跑。无论哪种游戏都要选择符合学生身理特点的游戏。一些活动量大的游戏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恢复时间。
  2.2游戏的可行性
  在游戏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选择适合学生的游戏,在室外进行游戏时应事先布置好场地。对器材进行检查,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2.3游戏的公平性
  体育游戏的规则一般都是概略性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不受约束。体育游戏中同样需要裁判的公正性。如果在游戏中失去了公平性就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男女生生理上存在着差异,教师可以在游戏进行前提出不同的评分标准。
  2.4注重教学中要对游戏进行合理的创编和改编。
  任何事物都要具有新颖性,经常重复性的做同一种游戏,学生不免出现厌倦心理。作为一个体育教育者要对游戏及时的改编和创新。
  3.0游戏在课堂中运用与技术学习的关系
  游戏在课堂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游戏教学不能替代技术的教学,它只能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或者说是促进的作用。现在很多教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有的却忽视了技能在课堂中的地位,从而导致了学生开开心心的玩了一节课但却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我认为现在我们在课堂中应该把技术教学通过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来,把单调的技术学习转变成富有各种色彩的学习,然后再回到技术的学习当中来,把游戏当做是技能教学的一个跳板,把学生对于技术学习排斥的心理转变成乐于接受的心理。
  4.0体育游戏要具备的性质
  4.1体育游戏要具有趣味性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之一,如果没有趣味性,就等于失去了游戏的特性,也就失去了体育游戏的特殊价值。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性,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才会克服困难坚持下去。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趣味性游戏,以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运动神经的活跃。如在准备部分的队列练习时,穿插一些花样等,使枯燥无味、紧张的体育课变得生动、轻松、具有吸引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4.2体育游戏要具有教育性
  体育游戏应该始终坚持以学校体育目的任务为准则,把游戏作为体育教学育人的积极手段,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既自觉地锻炼身体,又从中得到良好品质的教育。
  体育游戏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根据不同环节不同的年龄特点认真思考哪些体育游戏适合小学生练习。同时教师也要发展创新精神,针对学生的水平特点创编出新的体育游戏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改编体育游戏,从而达到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孟刚.体育游戏与人的社会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
  [2]吴忠海.我国现代体育教育观的思考[J].体育教育研究.2003.
  [3]周学荣.试析体育游戏的教育优势[J].中国学校体育学.2004.第4期.
  [4]方杰锋.体育游戏要避免走入误区[J].2009.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信息技术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而信息技术课又是作为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这就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的重要地位。本文针对当前初中信息课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教学方式,希望能为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这一课程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新模式  目前,大部分地区都对教育进行了课改,课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改善过去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简单来
期刊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学校教育改革也在飞速发展,教育科学化、现代化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小学教育大纲》,活跃校园气氛,让学生及时了解学校教育教学大事,表扬新人新事,宣传典型实例,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文化氛围,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功能。我校注重加强现代教育设施建设,克服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困难,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网络,并以此为依托,成立了“校园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教育教学的基础学科,汉语又是我国的母语,强化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新课改理念逐步深入推进,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强化教学结构,以完善的教学方针实施授课,对小学语文高质量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就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对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与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是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等等这些都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内容的运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创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否则学生恐怕难以进行有效地学习。文章指出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就是实现教学的“童化”。文章探讨“童化”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价值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童化的教学形式、童化的教学姿态、童化的教学语言,有现实性意义。  关键词:“童化”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现代心理学指出,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心理活动经常是矛盾的现状。
期刊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交往活动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最经常的社会实践活动,纵观当今社会大凡那些有点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广结人脉、活泼风趣、能说会道的社交达人。不管在什么场合都是这些人在掌控话题,而且还能说出很有分量的话。相反那些不善言辞者就明显在人际关系的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说培养孩子们说话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外向型孩子在课堂上更有话语权,现在小学每个班级都有四十多名孩子,有
期刊
【内容摘要】一、树立自信心,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基础;二、通过情感投入,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健康发展;三、加强意志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语文教学;培养;心理素质  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过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病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学
期刊
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主体,因此,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尝试建立的“自主参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是指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完善人格。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我近几年来听了大量的语文课,发现比较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学生的参与率高、参与度深、参与面
期刊
一、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性质  幼儿园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是指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并主动探究的过程;是幼儿积累大量有关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上的初步数学概念,学习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发展幼儿好奇心、探究欲、自信心,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 产生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