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与井冈山、原中央苏区

来源 :源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lq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仁化地下组织与地下交通站,沟通了与井冈山和原中央苏区的联系
  仁化位于粤、赣、湘三省交界要冲、粤北边陲,与原中央苏区范围的江西省崇义县、大余县,广东省南雄市(仁化的闻韶镇全镇,长江镇、扶溪镇部分区域约300平方公里1958年前属南雄管辖)及湖南省汝城县毗邻。边界群众相互往来,守望相助,患难与共。特别是城口与汝城,长江与大余、崇义,扶溪与南雄,石塘与乐昌,县城与曲江、始兴等地,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不少百姓人家缔结亲戚来往甚密。所有这些,都为建立地下交通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28年前,仁化就已建立了秘密交通线。1929年冬至1930年,中共两广(广东、广西)省委委员李烙端在乐昌县杨溪主持建立党的秘密组织,联络和收容党员廖子泽、黄传仁、李焕青等20多人,分别以木匠、泥水匠、理发师、寺庙和尚等职业为掩护,建立联络交通线、站,沟通地方与中央的联系,传递情报信息,使各地的党组织和游击队随时掌握对敌斗争的策略,尽可能地把握斗争的主动权。为达到隐蔽、安全、快捷传递情报信息的目的,经过周密的规划和安排,确定联络交通线路先是由湖南桂东—江西文英—仁化长江、扶溪—湖南汝城、热水—仁化城口东坑—城口—乐昌洋古田—出龙胫—岐门—田头—塘村—上杨梅山。
  后来由于敌人对上述有些地段盘查封锁较严,就将联络交通线路改为由南雄梅岭—修云—始兴沙马子坳—出新庄水—仁化扶溪—东坑—城口—乐昌泗公坑—罗家渡。当时中共北江特委在岐门、罗家渡以上还有不少交通站。通过地下联络交通线、站,沟通地方党组织和游击武装队伍与中央苏区的联系,把中央的方针、政策、文件、报刊以及对敌斗争的方式、方法及时地传递出来。同时还沟通地方与地方,游击队与游击队之间的联系,起着互通情报、相互调济、互通有无和配合打击敌人的作用。
  1930年10月,一部分从湘南疏散到仁化的共产党员,一时无法寻找上级党组织。在非常艰苦险恶的环境下,为了开展革命工作,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在城口厚坑大坪头村成立中共城口特别支部,黄庭芳任书记,李焕庭(李道顺)、廖子泽等为委员;同时,在城口墟镇设立联络交通站——胜一理发店。他们共有党员14人,分别以烧木炭、打铁、理发等职业为掩护,隐蔽地开展革命斗争和党的各项工作。1934年11月红军长征过仁化后,特别支部才迁往韶关东河坝开展革命活动。
  朱德、陈毅、彭德怀、阮啸仙等在仁化的革命活动,使仁化与井冈山、中央苏区更为密切
  无论是朱德、陈毅、阮啸仙等发动的震撼南粤大地的仁化暴动,还是彭德怀率红五军游击仁化、红三军团占领仁化,李明瑞、邓小平等率红七军越过仁化,红军长征在仁化,仁化城口特别支部组织的秘密交通线,都与井冈山根据地、中央苏区有重要渊源关系。仁化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央苏区建立和发展的副力,既打击了敌人,又筹集了大批物资,扩充了革命力量,仁化人民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
  农运领袖阮啸仙,1928年担任过仁化第一任县委书记,在党的“六大”,阮啸仙详细介绍了仁化农民武装暴动的情况,受到大会的重视,也引起了前来参加大会的苏联同志的极大兴趣。1931年11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阮啸仙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1933年9至10月间,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央苏区。1934年1月,再次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2月3日,他被中华苏维埃临时人民政府任命为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成为我党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是人民审计制度的奠基者,他经常关心仁化人民及其革命斗争,这样,仁化与中央苏区的联系就更加紧密了。
  中共北江特委、广东省委要求加强仁化与朱德部和赣南特委及上(犹)崇(义)苏区的联系。
  从党的文献和仁化党政军组建及其斗争情况看,仁化属于井冈山和中央苏区范围
  朱德、陈毅、邓小平、彭德怀、阮啸仙等到仁化的活动,特别是中央红军多次征战仁化的史实,不但说明了仁化的军事地位的重要,也说明了仁化已纳入井冈山根据地,乃至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游击区范围。《彭德怀自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的报告》,说明红五军已把仁化这一军事重镇摆上重要位置,纳入活动范围。《红三军团政治部关于犹崇苏区路线和红军情形的报告》,红三军团派出工作团到仁化指导,在仁化收集大量物资,把仁化作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范围;周里的《湘南三年游击战争的回顾》,更是将仁化作为中央苏区留守红军的重要阵地。
  仁化的农民运动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在广东省都算是比较早的,且一直受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坚持革命斗争时间长。从1925年至1937年,仁化的党组织活动和革命武装斗争从未间断过,时间长达12年。
  当时仁化所辖的仁化、董塘、城口、长江、石塘、扶溪、红山,及1958年仁化所辖的闻韶、黄坑、周田都是革命斗争活动范围,再加上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何长工、邓小平、李明瑞、聂荣臻等中央苏区主要领导多次率部到仁化、董塘、城口、长江、扶溪等地活动,以现在仁化所辖区域范围算,活动范围达2090多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2223平方公里的94%。
  链接
  ○ 仁化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在仁化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了朱德、彭德怀、陈毅、邓小平、阮啸仙、何长工、朱云卿、谭甫仁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仁化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广泛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组建了革命武装,涌现了蔡卓文、谭甫仁、邓祝三等一大批杰出的共产党员,共发展农会会员1万余人,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20%,革命武装3000多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创建了革命根据地。
  ○ 仁化人民为革命付出了巨大牺牲。1925年至1937年,据不完全统计,被焚毁房屋2000多间;李丙有、李大成、胡妹、邓祝三、黄梅林等一批革命者光荣牺牲,仅石塘寨战斗就有守寨军民400余人牺牲,石塘李载基一家就有7名烈士,全县可考的革命烈士有700多人。   ○ 1925—1937年,仁化人民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来之不易的革命成果,始终与中共广东省委、北江特委及井冈山、湘赣、中央苏区根据地密切联系。由于地理位置和革命斗争的历史渊源,粤北仁化、南雄大部分地区是闽粤赣、赣南苏区,湘赣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央苏区管辖范围。中共仁化县委、仁化县苏维埃政府在中共北江特委、广东省委、中央红军、中央苏区等领导下,带领全县人民长期坚持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活动范围占当时全县总面积的94%,时间长达12年。
  革命人物
  阮啸仙
  阮啸仙,名熙朝,字瑞宗,别号晁曦,曾用名浩。1897年8月17日诞生于广东省河源县义合区下屯村一个比较富有的地主家庭。
  1928年1月23日,阮啸仙遵照省委决定,到仁化董塘安岗主持成立中共仁化县委员会,亲任县委书记,领导仁化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把仁化开拓为粤北武装割据的中心和“海陆丰第二”。
  1月27日,阮啸仙根据县委的决议,亲自主持召开了有23个乡共2000多名农民参加的第五区农民武装大会。28日,安岗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委员13人,阮啸仙任主席,蔡卓文任副主席。31日,正式成立中共安岗乡支部。2月4日,阮啸仙在安岗主持成立“广东工农革命军北路第八独立团”(以下简称第八独立团),把仁化武装割据的斗争推上了新的台阶。
  2月6日,阮啸仙及时扭转“六日事变”危局。10日,阮啸仙主持成立仁化县革命委员会,蔡卓文任主席,领导全县工作,指挥全县暴动。13日,阮啸仙遵照县委、县革委决议,指令第八独立团派出一部分武装,在农军配合下,举行武装暴动,攻占仁化县城,发表仁化县《革命委员会政纲》和《暴动宣言》,号召全县农民起来大暴动。开创了仁化武装割据的新局面,仁化武装割据进入全盛时期。
  2月14日,阮啸仙指挥第八独立团以两支步枪的八人冲锋队,创造迫使进犯五区的500多民团、土匪溃退二十余里,毙敌数名,缴枪二支的军事奇迹。22日,阮啸仙指挥华阳寨保卫战。不久,阮啸仙奉命回香港转往莫斯科参加中共“六大”,未能再回仁化。
  6月,阮啸仙在中共“六大”发言中指出:仁化暴动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少见的农民武装起义,它是全国各地农民武装夺取政权、实行土地革命战争的先导之一,也是广大农民团结起来求解放的伟大斗争序幕。由此,引起“六大”代表和苏联同志的重视,指定由饶卫华协助整理阮啸仙关于仁化暴动的发言资料报中共中央,并翻译成俄文,存入共产国际档案保存。同时,阮啸仙在中共“六大”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共中央审查委员。
  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阮啸仙再次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席。
  1935年3月5日,阮啸仙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胸口而壮烈牺牲。
  获悉阮啸仙和红军总政治部主任贺昌先后牺牲的噩耗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办事处主任陈毅写下《哭阮啸仙、贺昌同志》:“环顾同志中,阮贺足称贤。阮誉传岭表,贺名播幽燕。审计呕心血,主政见威严。哀哉同突围,独我得生存。”诗中的“阮誉传岭表”、“审计呕心血”等,正是阮啸仙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阮啸仙的英名和业绩,如同日月,千秋万代,彪炳史册,永远受到人民的深切怀念。
  2009年,阮啸仙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谭甫仁
  谭甫仁(1910-1970),仁化县城口镇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1926年12月,参加北江农军学校第一期训练班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初随朱德、毛泽东部转战赣南。此后历任军团和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三四四旅团政治部主任、冀鲁豫军区副司令等职,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解放广州、解放万山群岛等战斗。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任广西军区副政委、政委,1955年5月,任武汉军区副政委,同年被授为中将军衔。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昆明军区政治委员等职,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委员。
  蔡卓文
  蔡卓文(1895-1947年),仁化县董塘镇安岗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时期仁化县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仁化县委书记和县革命委员会主任。曾率领农军攻占仁化县城,直接参与发动和领导了声震粤湘赣的仁化暴动。1928年2月底,负责仁化县委工作,指挥了华阳寨保卫战,10月底任县委书记。石塘寨(双峰寨)失守后,率突围出来的独立团一部转战于仁化、曲江、始兴、乐昌和汝城的边界山区。1929年1月与曲江县灵溪山的游击队会合,坚持了4、5个月的游击战。1947年在乐昌县坪石镇罗家渡被害。
  黄梅林
  黄梅林(1876-1928),又名黄德安,仁化县石塘镇黄伍村人,是仁化县早期的共产党员,农民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仁化暴动的先驱之一。1926年5月,被推选为仁化出席广东省第二次农民代表大会代表。回仁化后,参与组织和开展农民运动。1928年2月,率部参加了董塘阻击战、安岗华阳寨保卫战。10月,奉命率领精勇赤卫队员40多人潜入石塘寨,加强寨内武装力量。11月12日,在组织石塘寨军民的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
  李载基
  李载基(1897-1947年),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5年参加农民协会,任石塘农民协会执行委员。在仁化暴动中,是石塘寨(双峰寨)保卫战的主要领导者。石塘寨失守后,先后在仁化、曲江、乐昌、南雄及粤湘赣边界打游击,后来转入地下秘密斗争。1947年不幸被捕,同年8月被国民党杀害于仁化县监狱。李载基的全家都参加了革命,先后有7名烈士。
  革命遗址
  思诒堂——中共第一届县委所在地
  位于仁化县董塘镇西北3公里安岗村内。建于清代,2006年重修。古代建筑革命旧址。思诒堂是长方形悬山式四合院、抬梁步架、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坐西向东,面阔16.7米,进深24.4米,占地面积约407.4平方米。   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安岗乡农会和苏维埃政府设在这里。阮啸仙、蔡卓文曾在此领导和指挥仁化县人民进行革命斗争。1928年1月,中共仁化县委员会在思诒堂成立,阮啸仙任书记。
  1982年被仁化县人民政府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董劝书院——第五区苏维埃政府和仁化县革命委员会旧址
  位于仁化县城西13公里的董塘镇内。建于清道光二十七年(1837年)。该院是悬山式四合院,砖木结构的清代建筑。坐北向南。面阔31.1米,进深35.3米,占地面积1894.2平方米,建筑面积720.8平方米,呈长方形。
  1926年7月4日,第五区农会在董劝书院成立。
  1927年底,朱德率领的“八一”南昌起义军一部从湖南汝城经仁化城口后来到董塘,曾经在董劝书院召开会议,传达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建立广东工农革命军北路第八独立团,创建“海陆丰第二”,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组织农民暴动等。
  1928年2月,第五区苏维埃政府和仁化县革命委员会在此院同时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委员阮啸仙担任县委书记。
  1982年被仁化县政府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峰寨
  双峰寨(石塘寨)是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红色战斗堡垒。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血腥镇压,使农民运动一度受挫。1928年春,石塘农会在中共仁化县委的领导下,组织群众把粮煤等物搬入寨内,准备与敌人作持久斗争。
  1928年3月27日,国民党第七师吕焕炎、叶大森三个团伙同以谢梅生为首的当地民团武装包围了双峰寨。寨内700多军民在工农革命军营长李载基的指挥下,团结一致,英勇抗敌。国民党千方百计破寨,多次用大炮轰击都不能攻破,又施用挖塘断水、火烧寨墙亦不能得逞,国民党又用飞机多次轰炸,炸毁寨墙一角。寨内军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坚持近九个月之久,终因伤亡惨重,弹尽粮绝,于11月11日深夜组织三路突围,只有一路突围成功。双峰寨遂被国民党军攻破,是役毙敌100多人,守寨军民牺牲400多人。
  事后,中共广东省委评价“仁化农民暴动失败后,坚守双峰寨十个月(包括安岗华阳寨战斗),抵抗反动军队进攻,这亦是农民暴动史中最伟大的战斗”。双峰寨保卫战,在中国农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古秦城
  坐落在县城以北38公里处,古城东起八角亭,南靠恩溪水(城口溪水),西至老盐街,北至三角坪。公元前207年,赵佗建立南越国,为巩固其北部防线而筑城于此,即为古城口镇。原城已毁,现存的西城门楼是清代建筑,有前后两门,前门与古道相连接,通湖南省的汝城等县,后门与城内街道相通。
  古秦城历史悠久,且在中国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开国中将谭甫仁就出生在城内的紫震街,并在此走上革命的道路。1927年2月,第二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在城口大皇楼成立。1929年5月20日,彭德怀率领红五军主力1000多人离开井冈山攻占城口,在此筹集到大量的军需物资等。1930年仁化暴动失败后,革命运动处于低潮时,城内河边街的“胜一理发店”是仁化沟通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秘密交通线上的交通站点之一。1932年4月,为扩大中央苏区,彭德怀、滕代远中央红军西路军(红三军团)从犹崇苏区转战至粤北,占领城口。广泛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主张,掀起打土豪、斗恶霸、分浮财的斗争高潮,筹集了大批物资补充了军队的供给,增强了部队战斗力。
  1934年11月红军长征攻克城口,率先突破了国民党设在城口、汝城、桂东一带的第二道封锁线。随后红军长征主力部队在城口休整,在广州会馆设立临时指挥部,红军战士在古城内露宿。
  长江广州会馆
  位于仁化县长江镇东风街,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地面积1571平方米,建筑面积657平方米。整个会馆分为上、下座,中间有一大院。由广属商贾联手30家商店“仰桃园之义重,恩梓里之情深”集巨资兴建。会馆左右两侧有厢房,中间有天井,馆内顶墙下,有108幅大小彩色壁画清晰易见,木樑刻有大小各异龙凤图案。整个会馆用磨制过的青砖砌成,屋顶盖底、面两层瓦,阴瓦为筒瓦,沙灰结构,十分牢固。
  1932年4月25日,红三军团直属队及其属下第五军第二师、第三师5000余人,由江西崇义直入仁化长江。经与国民党军粤军独二旅杜凤飞团激战几个小时后,占领长江。红三军团直属队驻长江广州会馆,指挥全军的革命活动。苏维埃政府组织群众为红三军团送水送粮,提供情报,带路,筹款筹物资,并迅速组织几十名缝纫工人在广州会馆日夜加工了5000多套服装,为红军补充了供给,增强了红军活力。
  2011年被列入为仁化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其他文献
“四化推四区”建设,即:  以新型工业化推动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  以新型城镇化推动县城和乡镇建成区建设;  以休闲商旅化推动环丹霞生态旅游景点景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过去,仁化的经济长期处在总量不大、产业相对单一、新的增长点不足的局面,尤其是资源型工业比重较大,拉动力强的产业集群尚未成熟。新一届仁化县领导对制约全县经济发展的这些“短板”、
期刊
2009年7月23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正式成立60周年纪念日。是日,坐落在广东省广宁县烈士陵园内的粤桂湘边纵队纪念馆举行了开馆仪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为之题写了“精神永存”的题词。  粤桂湘边纵队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代价。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和纪念这支部队革命武装斗争的业绩以激励后人,边纵司令员兼政委梁嘉、连江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周明、绥贺支队政委叶向荣
期刊
1909年,钱兴出生于怀集县诗洞镇凤南村一个富裕家庭。  1933年,钱兴进入中山大学法学院政治系读书。1935年夏,钱兴加入了“中国青年同盟”,并担任中山大学“中青”的负责人,在青年同学中组织学习革命理论,宣传党的政策主张,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6年8月,钱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7年,钱兴奉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之命,调到福建担任厦门市工委书记职务。不久,“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钱兴与
期刊
我原籍广东三水县,木棉欧村人。上世纪三十年代中,父母把我送往香港谋生,得到共产党员的引导,参加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以后,又转往东江,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港九大队任副官、军需主任。  1945年春节后的一天,突接东江纵队司令部的通知,调我到活动于珠江三角洲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工作。我二话没说,将手头的工作简单地作了交接,立即随交通员启程到中山县五桂山珠纵驻地。在那里见到司令
期刊
1945年4月,珠江纵队组织400多名指战员西挺四会、广宁、怀集县。部队到达三水县孖岗,前面是滔滔北江,周围到处是日本鬼子,如何渡过北江成了最困难的问题。  当时,纵队司令员梁嘉与其他领导研究渡江办法时,我正好到珠江纵队报到。梁嘉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三水县木棉欧村人,离孖岗很近。于是他命令我回家组织人和小艇,将部队渡过北江。我即带着叫关德的交通员,扮成生意人回村,请了4、5个至亲和同学帮忙找艇,说
期刊
散文家余光中说,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平远历史上的黄金水道柚树河水系,也有这么一处牵动乡人的清水湾。太阳即将停靠在柚树河第一湾,山村格外的寂静与安宁。那一弯流水,细细长长,千百年来默默地流淌,几百年的水道兴衰,溶入苍茫的暮色里。河面,散发出幽光;河底,沉淀着沧桑。篷船纤绳,记忆里影影绰绰。盐上米下黄金通道,滋养了一方文明,客家儿女繁衍生息、礼义传家,古风古韵源远流长。盈盈一湾秋水,在晨雾中氤氤氲氲
期刊
湛江,祖国大陆最南端的海滨城市。这里有海滩、火山湖、渔港、红土地、蓝天空等自然美景,也有浓荫蔽日的散尾葵、绿巨人、鹤望兰、宝金花、椰子、香蕉等热带森林植被。初识湛江,你会觉得这个城市终年都是一片绿意葳蕤、色彩缤纷的调子。  走进湛江,了解湛江,才发现,这里不仅有碧海青天,在看不见的地方,一条以“三大工业产业”发展为龙头的循环经济链条,正在为湛江的经济崛起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2013年,湛江
期刊
1945年11月中旬,国民党广州行营主任张发奎在广州召开“两广绥靖会议”,疯狂发动内战,妄图在3个月内把辖区内的人民革命武装“清剿”完毕。并于同年12月中旬,调六十四军的一三一师向我军大举进攻,该师师部设在四会县城,所辖的三九一团驻广宁南街、坑洞口、排沙、石涧、春水、扶罗、黄田一带;三九二团驻清远县三坑一带;三九三团驻四会县黄岗一带。一师纠合各地方反动团队,对我军广(宁)四(会)地区进行“清剿”。
期刊
广宁县  广宁县,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北江支流绥江中游,处于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内,是广东省离珠三角核心区域最近的山区县以及广西、湖南等省陆路来往珠三角地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广宁气候温和,山清水秀,景色秀丽,有珠三角“后花园”的美誉,拥有中国最大的竹海,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  广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老区行政村占百分之八十三;老区人口占百分之六十三,从1924年起历经25年革命斗争岁月。拥有周其鉴故居
期刊
我去看一位老人,可是,她走了。去年的5月31日,她就走了,留下的这张遗照,还有这些荣誉证书,无声地记录着这个女中豪杰传奇的一生。  她,是广东省唯一的县老促会女会长叶文芳。她的传奇经历,更是让人称道:战争年代出生入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传送情报;离休后,长达20多年,一直致力革命老区的发展,直到生命的尽头,用忠诚托起一个边纵老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  我第一次见到叶文芳老人是2009年,在惠州市老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