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补体的影响研究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_z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C反应蛋白(CPR)及补体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予以静吸复合麻醉)和试验组(n=35,予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CPR变化和C3、C4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血清CPR变化和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补体系统稳定性,安全可行。
  【关键词】C反应蛋白;补体;腹腔镜胆囊手术;不同麻醉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8)02-208-02
  近年来手术器械和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与优化,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已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微创、安全性高、出血量少、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该术式的根本目的是使患者尽量避免手术创伤和应激。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而言,麻醉方法的选择影像较大川。为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此类手术患者补体和CPR的影响,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现进行以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术前CPR、3、C4均在标准水平内;②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晓研究目的,签署知情同意书;③ASS为Ⅰ-Ⅱ级。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心肺功能疾病、内分泌疾病;②近期接受过激素类药物治疗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试验组(n=35)。对照组中男18例,女17例,患者年龄38-69岁,平均(54.6±5.4)岁;试验组中男16例,女19例,患者年龄36-70岁,平均(55.2±5.3)岁。在基线资料统计对比方面,2组患者之间差异均衡(P>0.05),具有对比意义。
  1.2 方法
  术前30min所有患者予以肌肉注射0.1g苯巴比妥、0.5mg阿托品。入室后对血压、心电、SpO2(血氧饱和度)、MAP进行动态监测。对照组予以静吸复合麻醉:进行常规消毒铺巾后,于T7-8或T8-9间隙作硬膜外穿刺处理,成功置管后将3mL试验剂量的浓度为1%盐酸利多卡因注入,5min后确定患者未出现全脊麻等相关硬膜外并发症后,予以10-13mL浓度为0.894%罗哌卡因维持麻醉,控制麻醉平面在T4-S2水平内,间隔50min追加5mL罗哌卡因,进行插管全麻诱导,将0.05mg/kg咪达唑仑、1-2mg/kg丙泊酚、4-5μg/kg芬太尼、1-1.5mg/kg琥珀胆碱依次注入,以实现静脉诱导,待插管成功后予以机械通气,调整氧流量为2L/min,潮氣量控制在8-10mL/kg之间,呼吸频率调节至10-12次/min,吸与呼比例在1:2之间,保持ETCO2(呼吸末二氧化碳)为32-35mmHg,采用七氟醚持续吸入的方式实现麻醉维持,控制浓度介于1.5%-3.0%之间,若有必要,可将芬太尼与维库溴铵静脉注射简间断。试验组予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除硬膜外麻醉之外,其他步骤与对照组相同,将维库溴铵和芬太尼的用药量增加值为对照组的2倍。术后2组均予以静脉自控镇痛,具体配方如下:2μg/kg芬太尼+0.1mg/kg咪唑安定+100mL生理盐水,按照2ml/h的标准给药。
  1.3 观察指标
  在手术结束后72h抽取对2组患者的中心静脉血进行抽取,剂量为2mL,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补体C3、C4、CRP。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借助版本为SPSS22.0对得到的全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C3、C4、CRP水平采用(x±s)予以表示,行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C3、C4、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3 讨论
  CRP是经肝脏产生的机体急性反应蛋白之一,属于炎性淋巴因子,主要是由肿瘤坏死因子等对肝脏上皮细胞形成刺激,进而合成的。目前临床将其作为反应机体对组织损伤的重要标准,其含量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上升至峰值。CRP和补体C3、C4均属于脑梗死炎症反应的重要标记物,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评价与动脉粥样硬化存在密切关系[2]。本组研究发现,对照组C3、C4、CRP水平均高于试验组(P<0.05)。提示腹腔镜胆囊手术实施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静吸复合麻醉可使炎性因子分泌明显降低,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术应激反应降低。究其原因:单独予以静脉复合麻醉在结束全麻时未及时拔除气管导管,逐渐减弱的麻醉作用会引起新的应激反应出现,特别是术毕清醒与拔管时,应激反应最为明显[3]。硬膜外阻滞和静脉麻醉联合的麻醉方案,其中的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药物的缓慢代谢,可在术后长时间镇痛,且镇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术后疼痛导致的各种应急反应,且基本上不会应县免疫功能抑制。此外,其不仅可在局部区域发挥良好的阻滞效果,还可在中枢系统对发生手术知觉的情况进行抑制,镇痛、肌松作用比较完善,有利于减少手术应激[4]。
  综合上述分析,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联合静吸复合麻醉有利于减少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补体系统稳定性,安全可行。
  参考文献:
  [1]关开华,黄雄庆,卢寒冬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C反应蛋白及补体的影响[J].广西医学,2014,09(9):1219-1221.
  [2]孙建冲,王娟,徐忠东等.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6,38(9):827-829.
  [3]余定华.不同全身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探讨[J]北方药学,2016,13(8):194-194,195.
  [4]张震,邓巧荣.不同麻醉药物对老年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机体呼吸力学与炎症反应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0):1745-174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讨论档案统计工作的指标原则及任务意义。方法:重点讨论档案统计指标的主要内容,在一定地点、时间、条件下实际作用的数量表现,进行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为制定档案工作方针、进行决策、计划和检查工作以及总结经验教训提供数据。结果:档案统计是用数字的形式來描述档案工作中的现象、状态、水平、进程以及它的发展程度。结论:档案统计工作既是档案工作中一项独立的工作环节,同时也是保证档案工作质量,
“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的重点之一,也是每年中考常考的内容之一,其实验原理为P额=U额·I额但有时常会出现诸如电流表坏了或电压表坏了,如何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问题,此时学生往往会想到由P额= 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认为只要测出小灯泡的电阻就行了。但小灯泡的电阻是随着功率的增大而增大,按实际方案测量时,没有保证小灯泡正常发光,测出的电阻不是正常发光时的电阻。测小灯泡电阻时,灯泡亮
[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在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方法:组建品管圈活动小组,并确定活动的主题为“降低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通过查找资料与回顾性分析我院血透室护理不良事件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规范血透室护理的流程,提高护理质量。结果:开展6个月的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全部掌握了透析流程,品管圈活动开展以前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2.00%,活动开展后已提升至9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