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w5110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
  关键词:培养 自主 学习 能力
  
  “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二十一世纪的需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学习,而且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一、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首先,上课时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自主学习的机会。为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在一堂课中精心设计、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并提供恰当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或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么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答疑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学生在自主学习时,为了使学习有方向性,避免盲目性,教师应预置自主学习的任务,也可以让学生尝试制定自主学习的任务。教师可以列举书目或网址,也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宣读介绍,并且让其他同学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这些做法无疑扩大课堂信息含量,丰富课堂,因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这样的教育意识:“凡是学生都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能暗示。”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让全体学生参与认知的过程中来。例如,《在最可爱的人》一课中,学生搜集到了《志愿军军歌》、《上甘岭》,个别学生还能关注目前的朝韩关系、朝核问题。一方面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素材,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搜集、阅读、提炼等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
  历史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学生由于受传统偏见的影响,仍认为历史是一门知识性学科,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所以,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内驱动力。为此,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组织学生讨论,促进他们大胆地驰聘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发展他们的智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做好几点:第一、要科学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疑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亦即从具体史实入手,去归纳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如讲华盛顿会议,先让学生概括背景、时间、地点、内容结果,然后进一步设疑:华盛顿会议的召开是否消除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为什么?从而揭示出帝国主义的矛盾,为这一体系的崩溃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埋下伏笔,使学生了解帝国主义是战争的根源。第二,要把握好度,难易适中。太容易会流于平淡,学生不屑于回答,更无助于启发思维,太难会使学生如坠迷雾中,所以设疑要难易适中,循序渐进。第三,要激发思维兴趣。爱因斯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通过设疑,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讲《美国内战》前,教师首先设疑:八十年代美国民意测验结果,开国以来四十多任总统最受尊敬的是林肯,出身平民的林肯何以在美国人民心中有如此崇高的威望?大家知道《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作品吗?那位伟大的林肯曾对这部书的作者斯托夫人说:“一部书导致了一场战争。”那么这部书导致了什么战争呢?它的原因、性质、结果如何呢?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概括和评价,这样便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效果较好。
  三、落实教师的指导地位
  教师的职责现在已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所以以学生自学自悟为主的课堂教学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而是特别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只有发挥好教师的指导作用,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民主、和谐、愉悦的学习气氛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的动机,并能敞开心扉,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对此教师要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学生初步掌握一节课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头脑中分散的知识点用“线”串起来,理顺知识的层次结构,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有系统性,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获得准确的历史概念。对于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导修正,使教学朝着目标方向发展。
  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学生在经历了问题的最初困惑到最后解决问题的曲折思维过程后,从中抽取规律,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能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规律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自学能力的运用创造机会,在历史教学中多注重设计历史的“典型事例”,使学生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学习,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对历史原因的探索,从直接原因到主要原因、根本原因;从主观原因到客观原因;从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探索和分析原因。其次,由表象深入探索事物的属性和本质,理解其本质含义。在此基础上,综合各方面因素,总结出历史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如辛亥革命失败,直接原因是袁世凯篡夺,主要原因包括革命党人的妥协等方面。根本原因则可以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社会性质,它决定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从革命的特点可以分析革命属于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革命的失败,又可以得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一规律性的结论。
  在教学中,应注意指导学生以正在学习的内容为立足点,联系其它学科中与之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或对比,从多学科的角度,更为完整地理解掌握知识,并能运用综合知识解答相关问题。
  总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让他们发现问题,发现规律,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物理的电学是学习的难点,而其中的“探究欧姆定律”、“伏安法测量电阻”、“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几个实验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是很难掌握的,关键就在于许多人没有注意研究它们的原理、考点。要想掌握好,就必须研究实验是如何设计的?是如何操作的?其中的关键点是什么?研究透了,就没有什么问题能难倒我们了。  关键词: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常见的电学分组实验中,有三个实验比较常考,而
期刊
摘要:排列、组合问题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之一,或单独命题,或与概率内容相结合,一般以较易题出现,但由于解这类问题时方法灵活,切入点多,且抽象性极强,在解题过程中发生重复或遗漏现象不易被发现,所以又成为学习的难点之一。故在解题过程中通过分类、分步把复杂问题分解,运用化归思想、比较分类思想和模型化思维方法,将问题简单化、常规化。  关键词:分类计数原理、分步计数原理、特殊元素、特殊位置、捆绑法、插空法
期刊
我校是全国百所百年名校之一,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和深厚积淀。是一所有外语特色的重点高中,外语成绩在青岛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6月,我校与北外课题组合作,实验开展至今,达到了预期目的,也取得了很多阶段性成果。  本文概述和总结了自实验开展以来,我校英语组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对英语阅读教学和学习进行了研究和反思,总结了在探索过程中的实验效果,重点论述了我校英语组通过
期刊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把教学过程变为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可以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跳出题海。还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师轻松愉快。而对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数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就是较好的途径。本文就以巧构“三线八角”解两直线平行来例谈个人浅见。  [关键词]思维能力培养;“三线八角”;“一题多变”;多题归一;
期刊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是反馈、调控教学过程的实践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运用和亲自体验知识、技能的教育过程。它不仅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形成熟练的技能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作业设计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也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怎样运用好语文作业,控制好语文作业的量与质,在课堂之外为语文赢得
期刊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了“腰、捡”两个生字。  3、体会小鱼的回不了大海的痛苦,激起怜惜之情,表达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    教学过程  一、课件演示,谈话引入  1、出示图片,你们看到了什么?(板书:小鱼)是呀!蔚蓝的大海是鱼儿们幸福的家园,它们每天和亲爱的爸爸、妈妈,还有亲密的朋友们一起快乐地玩耍,尽情地游戏。  2、可是,有一天,
期刊
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中关注的焦点是“教师”,一堂课中评价的要素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流畅、是否有感染力,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讲授是否详略得当、是否突破教学难点,教学设计结构是否合理等等。对于学生的关注主要是在教师的一步步诱导下他们是否能根据教师的安排做出积极反应,其行为表现是否符合教师的“教”。因此,传统课堂教学评价虽有其优点和合理性,但它最大的特点是“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
期刊
历史学科作为中学的基础教育只一,其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德育,作为培养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也相大巨大,并且,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同所有的课程的联系都密不可分。《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提到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包括传授历史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这里不难看出历史教育同德育的巨大联系,但是怎样把历史教学和德育相联系起来,做到既让学生学习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的德育得到提升,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课题。下面
期刊
有效教学是现代教育的新理念,其核心是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益,如何建构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面临的一大课题。大家知道,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如何实现,基本途径则是课堂教学。那么,如何建构焕发生命力的有效课堂教学,笔者欲从以下四个方面论述,愿与同仁共勉。    一、激发自尊,唤起自信  自尊心是个体对自我的一种肯定和自身尊严的维护。学生在
期刊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是引领和启迪。灵性的课堂离不开智慧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劳,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可见,拥有教学灵性的教师要勇敢地做“平等的首席”,明主地与学生讨论、对话,并有效地把握教学的时机,培养学生学习的灵性,促使其灵动地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