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好,“教”才好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at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成功的品德课不仅需要教师有课堂驾驭能力,还需要教师有深入挖掘教材的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的,对于教材,不能以“填鸭子”的形式充塞孩子的头脑,当教师一遍又一遍传授给学生似懂非懂的道理时,不妨对教材进行灵活运用和加工,适合孩子们的“胃口”,因地制宜,将品德课引向室外,引向自然,引向生活。只有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才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真实体验。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对处理教材的一些做法。
  一、前后“观瞻”,优化教材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材是按照一定的知识结构编写的,如第二册是按社区、家乡、祖国和世界这几个区域概念来安排内容的。在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家乡”这一单元中,又依次安排了《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和《了不起,家乡人》四课书,用“热爱家乡”这一情感主线贯穿该单元。如按编者编排的顺序展开教学的话,那就是让学生在认识家乡地理位置的基础上,介绍家乡的风景名胜,学会做一个小导游,然后再去了解家乡的特产,最后上升到对家乡人的赞美,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如果深入分析这一单元的内容,其实可以《我来做个小导游》这一课为中心,为引线,囊括其他几课的内容。做一个小导游,首先要很清楚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环境等气候特点,而且每带“游客”到一处风景名胜游览参观时,也要介绍该景区的风味小吃和历史传说。因而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可以重新调整教学顺序,抓住主线“小导游”,让学生根据当一名导游的需要去收集有关资料。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通过“我来做个小导游”这一活动的展开,使学生自发地去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人文景观和家乡特产等等。这样既糅合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在激发学生爱家乡的基础上再去了解自己的家乡,其效果要比原先的设计思路更为有效。
  二 、取其精华,加工教材
  《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教材重视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让课程变得对儿童有意义。使用新教材,在教学活动中产生了这些质的变化,收到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在教材中也出现了一些“高要求”“重负担”的现象。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有时候还是可望而不可即。以《快乐的邻里生活》为例,课文内容分为四大块:我们多快乐!这样好不好?要不要搬?我为邻里添欢乐。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能够感受到那种“鸡犬相闻”的田园生活,对“邻居好赛金宝”“远亲不如近邻”之类的谚语已耳熟能详,孩子或多或少地享受到邻里生活的快乐,但教师也觉察到:由于孩子学业负担的加重,沉甸甸的书包占据了孩子许多闲暇时光,对于邻里间的趣事、乐事已无暇过问。离学生的生活远了,学生对此没有很深的感受。我们倡导学生要走进生活,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去指挥他们的生活,要把生活内容当作作业去对待。因此,教师便舍弃了书中的有些内容,将学生分成6个组,先说说自己熟悉的人。从父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入手,搜索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说自己真实的感受,如下棋、跳舞、散步、织毛衣、拉家常等,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演一演。在表演时,教师首先要确定小组人数及名单,6人为一小组,每组选出一名导演,各小组先商量一下,确定表演内容,然后由导演进行定位,即每人充当什么角色,再进行排练。在全班上演时,教师要突出对这一组的评价。如果靠单纯的讲授书中的内容,学生是无法体会到的。新课改实施的关键是教师,作为教师应大胆地、合理地调整教材,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三、体验活动,填充教材
  品德类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教师在教学中感受到教材只提供一些话题和范例,凭借这些话题和范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调动他们的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它为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因此,应该积极地借鉴原教材提供的组织思路,努力开发适用教材,特别是本土教材。
  农村充满田园般的诗情画意,天是蓝的,水是清的,清澈的小河边,孩子们在嬉戏,到处是绿草、野花,这里环境清幽,没有城里的喧闹,也没有城市中那满是灰土的感觉,这里的孩子更是快乐,捣马峰窝,捉蛐蛐儿,看两只蚂蚁在打架,乐此不疲。如果要单纯的讲解春夏秋冬变化的内容,还不如带领学生去校园、去野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小手去触摸,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大自然的可爱,引领孩子走进自然。
  又如过春节是孩子最快乐的时候,吃年夜饭、要压岁钱、打“元宝凳(平安凳)”、贴对联、耍龙、舞狮子,乐趣无穷。在教学《过春节》一课时,可让学生直接讲解春节的乐事,分享农村的特色风俗,有了亲身体验的过程,学生感受更深刻。
  四 、以本为本,延伸教材
  品德的形成是离不开生活的,校园生活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小学生的生活大部分是家庭生活,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家长的配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需要家长的合作参与。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教材二年级上册《中秋与重阳》一课,提出了给爷爷奶奶过“老人节”,让小朋友想一想可以做哪些事情?怎样坚持?教学时如果我们只在课堂上进行,那么活动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为此,教学时就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活动中来。教师制作了“家校联系卡”(见下表)邀请家长和学生一起活动。
  附表:
  本次活动,由于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尊老活动真正落实到了实处,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结语
  教学是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夸美纽斯说过:教学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它能使教师与学生全都得到最大的快乐。作为教学艺术的创造者——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如果教材处理得当,教者就会轻松愉快,学生则会主动活泼。这种体验与境界是每一位教者所向往和追求的。让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拓展自己的教学思路,向轻松活泼的“制高点”奋力攀登吧。
  (责编 施夏珍)
其他文献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的教学发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往以课本为主体
社会的快速发展为当前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学是小学阶段最基本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微课依托于信息化技术,其以
我院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面向"生物教育"专业学生开设<神经生理学>,1997年国务院新的学科目录颁布后,<神经生物学>作为生物学下属的一个独立二级学科更加受到重视,现已成为"
观察大鼠严重烫伤对海马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探讨NGF对烫伤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SD大鼠侧脑室埋管,成分假烫组、烫伤组、烫伤+NGF小剂量组、烫伤+NGF大剂量组;大鼠在麻醉下造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由于教学进度相对较快、课程内容也较为复杂,因此其实际教学效果往往很容易受到影响,而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运用,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使复
以往报道表明,褪黑激素(melatonin,MEL)对癫痫活动有作用,但结果并不一致。有实验表明MEL有抗痫,也有证据支持MEL有促痫作用。本文用海马内微量注射的方法,观察了MEL对青霉素所致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定准重难点——“咬定青山不放松”  确定好重难点,是
用多管微电极技术,在麻醉,自主呼吸的成年大鼠观察了微电泳谷氨酸(L-Glu),γ氨基丁酸(GABA)及其拮抗剂DL-2-氨基-5-磷酸戊酸(AP-5),荷包牡丹碱(BFIC)对前包氏复合体(pre-Botzingercomplex,preBotc)区神经元自发放电的影响,并测试了AP-5,BIC分别为L-Glu,GABA效应的阻断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无论在孤独症儿童的教学中还是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该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使孩子乐于学
低年级学生由于受年龄的限制,生性好动,他们往往把体育课当成了课间活动,不守纪律,不受约束,显得特别自由,如果教师听之任之,那就成了“放羊式”的课堂了。这样的体育课是要不得的,既达不到预定的目标,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体育课不能没有组织,那么,我们体育教师要如何把孩子吸引到课堂中来,让孩子们喜欢上体育课呢?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体育课程标准》对小学体育教学提出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