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语语言学的视角观察20世纪英美语言俗化概观

来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h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据2000年英美语言俗化词汇统计情况来看,不但语言学意义上的俗化现象有增无减,而且带有种族歧视与移民仇视的词汇排名大幅攀升,语言的俗化现象已经成为一种英美国家挥之不去的非文明符码。语言俗化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毒药,是语言突破禁忌的一曲文化悲歌。
  关键词:英语语言学;英美语言;俗化;视角;概观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0-0193-03
  一、引言
  对于并不十分深入了解英语语言的读者而言,可能会认为20世英美英语与莎士比亚时代的英语完全相同,其实,20世纪以来,英语就语言学视角而言,语言本身尤其是在俗化程度上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迁。无论是以伪绅士著称的英国,还是以自由著称的美国,其语言中都包含了太多对于传统禁忌的突破语言,越是无知越是会压抑禁忌,越是试图压抑禁忌,由此引发的反弹反而越大,恰如德希达的语言意义以及社会差异的身分认同两难下的的哲学解放一样,证实了英美语言的俗化与文学世俗化的加剧。事实上,当福柯将尼采和弗洛伊德与马克思并列进行研究的20世纪中叶开始,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与推波助澜之下,就已经开启了语言俗化的潘多拉魔盒,同时,亦为求俗意志带来了游离与规训与惩罚的世外桃源。
  二、英美社会20世纪语言俗化
  (一)癫狂时代的社会俗化
  社会化的碰撞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新生词汇与新生语句,人类虽然并不擅于从历史兴替等循环过程中总结经验并吸取教训,但是,人类却特别擅于从语言中不断地汲取新的“营养”。从20世纪英美两国的社会化程度的高速发展,与后工业化时代的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来看,后工业化的支撑和社会化的发展,与语言文明程度并没有一种必然的正螺旋关系或线性关系,而只是一种类似正态分布的随机化的统计曲线,人类不仅无法从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对语言加以高度净化,反而由于英美两国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更大的思想、意识、文学、艺术等的高度自由化而加速了语言的俗化程度,自20世纪以来,新诞生的俗化词语即多达十几条,而新衍生的俗化语句更是多达数十条,这种俗化词语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俗化内容,在为这个平庸时代的社会俗化赋予更多内涵的同时,又为这个略带癫狂的时代添加了语言加诸于精神的兴奋剂。
  (二)含蓄意味的语义俗化
  如果说人类社会中存在着永动机,那么唯一可能的永动机就是语言,语言在不断地交互、理解、吸收、嬗变等的过程中永续地发展着,这种发展既具有突破规约的自由性,同时,又具有突破文本形式的自由性,从语言学意义而言,更具有突破语言结构与语言共时性的自由性[1]。语言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人类最为古老的交互形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俗化内涵也变装饰得较为隐晦与含蓄。中国人自以为很含蓄,其实外国人也可以很含蓄,甚至还可以更含蓄,包括含蓄的说着俗化语言,比如,英美语言中在遇到一方将一件事情搞砸了的时候,英美语言,尤其是英国的绅士们通常会说,“这的确有点令人失望”,其实在这种过度抑制了的含蓄的背后是诸如“真该死,你竟然把这件事搞砸了”等语气极为强烈的表达,如果单纯从字面上考量,显然是对与本土语言相异的语言学上的一种误读。
  (三)性别差异的语言俗化
  英美社会中的语言俗化,不仅在词语与语句等语言学方面为语言的粉饰与含蓄提供了较大的俗化发展基数,而且,更加开放的社会形态与意识形态等亦在语言俗化的多元化层面为俗化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化基础,同时,英美社会语言中的性别差异与柔性变化等更为英美社会语言俗化增添了更为复杂且更具形象化的俗化变化[2]。比如,在四字词俗语方面,英美社会存在着巨大的性别差异,男性通常更喜欢俗语的四字词的破口而出,但是这种夺口喷薄而出的四字词对于女性而言是无法言传之梗,因此,自20世纪以来,俗化的四字词出现了性别方面上的分野,女性会以其他更具形象化、生动化以及意象化的词语来替代,然而,这种替代反而事与愿违,不仅未能消除语言俗化现象,反而对语言俗化现象起到了助力式的作用,使得语言俗化如虎添翼。
  三、英美影视20世纪语言俗化
  (一)生活场景的影视俗化
  20世纪英美社会语言俗化对于影视作品的影响巨大,因为影视作品是对社会生活的基于艺术高度的还原与拟真,同时,影视艺术更是对于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剪影式的更为真实的反映,生活中的语言、语境以及场景必然会较大程度地搬上大银幕与荧屏,因此,语言俗化也必然会更加直观且真实地展现在全球观众面前。诸如《灵魂歌手》这部影片,虽然少有动作上的血腥与暴力,但是,在对话过程中导演采取了较为“放松”式的生活化与场景化,也正因为如此,而将英美国家生活中的大量语言俗化成分带上了大银幕。从电视艺术方面来看,不仅同样存在着对生活化与场景化的“放松”式的对话展示,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例如《南方公园》这部成人题材的动画作之中即充斥着语言俗化成分,这些语言俗化成分的确能够为成人带来观感与听觉上的放松,但却极大地污染了整个影视生态大环境。
  (二)词语集成的影视俗化
  语言俗化中的各种现象与各种变化几乎都会被影视作品收纳式地集成到作品中来,语言俗化的影视化表达其实与英美两国社会生活中的任凭兴之所至较为类似。例如近年来大受世界观众追捧的昆汀的作品之中即存在着更为严重的语言俗化现象,昆汀在作品中“悄悄”地纳入这些俗化语言似乎还嫌不够过瘾,更在其《八恶人》尚未公映之前,即迫不及待地纠集了一干演员乘兴专门举办了一场《八恶人》的俗化语言“爆棚会”,这一众人马在大舞台上,以高声朗读的方式,将超过200句俗化语言高山流水般地一泄而出,这种“倾销式”喷薄而出的俗化语言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也因此而被网络戏称为“得水之昆有点混”。经常听到英美语言中将人类斥作是我们所栖居的这颗蓝色星球的癌症,其实从人类的劣根性与语言的俗化现象等负面现象而言,如此评价亦不为过。   (三)物俗驱动的影视俗化
  语言俗化在社会与影视以及文学之间所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例如《搏击俱乐部》这部影片,就是20世纪英美影视艺术语言俗化的代表作,可以说这部影片既是美国式颓废精神的爆裂式宣言,亦是语言俗化与影像俗化二者完美融合一种的灵魂附体,物俗融于自然的同时,语言的俗化也显得自然而然,针对这部俗化影片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透过影片中的即主观刻意又不无率真的俗化语境与俗化意象,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比俗化更为严重的由社会劣化所驱动的人性对物俗追求的不择手段,与人性的随社会而劣化所带来的腐败、贪婪、自私、罪恶等比起来,影片中的语言俗化反而被衬托得那么地圣洁,圣洁如圣诞节飘落在无霾天空中的一片片雪花。如果有人认为从语言学视角而言,这部影片中的语言太过火,那么,我要说的是,这部影片中的一切都太过火,而这一切都太过火的根源则是那个物俗过度膨胀的社会。
  四、英美文学20世纪语言俗化
  (一)节制尽失的文学俗化
  英美文学的20世纪是一个语言俗化的世纪,上无法承托起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艺复兴,下无法开启一个超越现实主义的21世纪的后现代主义的文学盛世,很多人批评中国现代文学已经演变成文学的粗口秀叙事,其实外国文学何尝不是如此,外国文学亦很难做到澄澈、节制。海涅在其《论浪漫派》一书中嬉笑怒骂,对浪漫派进行了批判,但也不得不指出,他也存在着偏激倾向,甚至大耍粗口,进行人身攻击,而事实上他本人却对浪漫派挥之不去。
  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尚未问世即遭到了“不可读”、“不可引用”以及“不可评论”式的封杀,就是这样一部一度“臭名昭著”的文学作品最被认定为20世纪最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当然,这部作品中的最后一章充斥着语言俗化的成分,这种俗化成分令其他文学家十分震惊,由此可见其语言的俗化程度。令人忍俊不禁的是,同样被封杀的劳伦斯竟然也高举着反俗化的旗帜,并且还旗帜鲜明地站在乔伊斯的对立面上。
  (二)登堂入室的文学俗化
  整个20世纪,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新老交替的时代,更是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新旧形式交锋的时代,也是文学在冲突中崛起的时代,然而,客观而言,后现代主义的胜利,却为英美文学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事实上,无论评论界是否承认,英美语言的俗化,都为文学带来了莫大的,虽然形诸于语言,但却重创于灵魂的实质性伤害[3]。例如厄普代克的许多作品即充斥着俗化描写,这种俗化描写在即便是思想开放的西方发达国家亦是一种文学上的语言禁忌,其俗化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文学俗化语言自然会带来莫大的争议,以至于,跨越了半个世纪之后的2008年,英国的著名期刊《文学评论》仍称其为“粗鲁”、“不得体”、“荒谬”、“糟糕的描写”。轰动欧洲文坛的彼德·汉德克,显然他要比中国的韩寒更有文化,韩寒只是率真地爆出语言俗话的劣根,而彼德?汉德克则创作出了一部神奇的文艺作品《骂观众》,这部作品名噪一时,不仅因其反传统、反权威,而且亦因其反戏剧,同时,更因其为整个欧洲文坛乃至欧美社会都带来了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俗化影响,彼德·汉德克已经将语言俗化上升到了一种语言行为艺术的境界。
  (三)交叉感染的语言俗化
  英美语言俗化的社会化影响,及其形诸于影像的影视化影响,一直与英美文学产生着从未间断亦从不曾割裂的交互,英美文学正是在这种交互过程中不断发展而为后现代主义式的时代精灵,但是,英美语言俗化已经成为笼罩在英美文学之上的一道挥之不却的若干道阴影,在英美语言俗化阴影之下,英美文学不仅出现了窒息下的后现代主义的非典型性畸变,而且亦出现了文学与社会,以及文学与影视等艺术形式之间的俗化交叉式感染与俗化的不断深化,这些过程最终仍然会透过语言俗化现象回归至社会生活之中,并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显现出来[4]。由此可见,20世纪注定了是一个癫狂的世纪,尤其是后现主义对英美语言俗化更是带来了不可谓不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社会化的语言上,而且亦表现在形而上的语言学架构所支撑的文学、影视等诸多艺术形式上。
  五、结语
  从语言学的视角解析,越是优越感强的民族,其语言俗化的程度越大,其俗化的进程同时也就越快,当然优越感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无关,更与其历史上的语言文化发展背景以及文化底蕴无关,中国作为一个泱泱大国优越性其来有自,但是我国的优越性与英美等国相比则显然要逊色许多,这也是英美等国语言俗化更为显著的原因之一。从另外一个相反的例证观察,作为世界上自卑感最强的日本,其语言中的俗化成分几乎为零,反而是敬语极为丰富,一句混蛋或混球已经是俗化的极限。由此可见,语言的俗化事实上是一种社会行为与社会习惯形之于语言的语言学表现。英美国家虽然想尽了办法,但却仍然无法阻止语言的可持续俗化,最终在20世纪的70年代与80年代,英国著名的、具有世界权威性的《牛津英文词典》与兰登书屋才分别将英美语言中的俗化成分一一加以收录,此举不仅是语言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事件,而且亦是对于英美语言俗化的盖棺定论。
  参考文献:
  〔1〕刘晓琳.从英语词汇审视民族偏见问题[J].福州师专学报,1999,(02):105-106.
  〔2〕李学勤.论爱德华·萨丕尔的语言理论研究[J].语文建设,2015,(23):40-41.
  〔3〕王予红.论言语交际中的认知语用研究[J].语文建设,2015,(29):51-52.
  〔4〕施丽华.从Chinaman到Chimerica[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0,(01):22-2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其他文献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影响到底如何据CNNIC统计,截至2016年6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7.10亿,2016年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增长率为3.1%。与2015年底相比,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提高了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另外,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
<正>2013年全球航天产业在经济危机阴影下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尽管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因金融危机和美、欧的主权债务危机对航天产业的冲击较大,但全球商业航天活动依然
英国开放大学享有高教学质量和高学生满意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把好选聘关口,找准教师责任定位,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供多样化评价举措,强化教
最近,知名科技媒体Recode援引消息人士称,康卡斯特集团(Comcast)旗下的NBC环球(NBCUniversal)公司向新媒体公司BuzzFeed投资2亿美元左右。去年8月,NBC环球首次投资BuzzFeed,金额同样
<正>"网络直播元年"如果是"网红元年"的代名词,不说意义,这有意思吗?偶然看到了一位多年前带过的学生、如今的中国青年报全媒体协调部副主任刘世昕写的文章《一家纸媒体为何
期刊
6月24日,中国调味品协会在北京公布了鸡精行业标准,历时3年之久的鸡精行业标准于7月1日正式实行,不过这并未平息其中的江湖争议--起草单位是否涉嫌操纵标准等诸多质疑跟随而
摘 要:赤峰市非公有制经济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逐渐成为赤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赤峰市许多非公有制企业缺乏优秀的企业文化,致使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本文在广泛深入查阅相关文献基础上,文章阐述了企业文化的内涵、特征及表现形式;通过问卷调查和高层访谈,梳理并分析了目前赤峰市非公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市非公企业文化现状,分别向赤峰市非公有制企业和赤峰市委市政府提出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非公
摘 要:韩寒是“80后”作家的代表之一,青春与成长叙事是韩寒的创作核心,具有“自叙传”的色彩。在新旧世纪之交成长起来的“80后”,在个体与现实的激烈碰撞中,强烈地追寻“另类自我”,以此来昭示自我存在,在叛逆、出走、受挫、回顾的历程中完成了“未完成”式的成长。  关键词:韩寒;成长;“80”后;“半成人”  中图分类号:I20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
在我的脑海中,偷拍的记者和手持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英雄是等同的,英雄总是不免会有些张扬之气,但看到骆汉城,淡淡的笑容,温温的语调,我怎么也难把他和那个让造假者胆颤心惊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