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性质导向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创新探究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学科。在互联网、科学技术高速发达的时代,许多行業、工种都被人工智能、机器人所取代。但基于旅游行业对客服务的特殊性,旅游行业对专业人员的需求量仍然十分庞大。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要基于工作性质导向,对本科的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创新性的课程改革和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不断的增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必须结合当下的政策情况与技术水平,创新性地对课程结构、内容进行改革。
  一、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本科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框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专业基础课、专业系列课和实习实践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课主要在大一、大二完成,专业系列则出现在大三、大四较多。实习实践课程主要安排了在大四的毕业时期。其中理论课程占据了课程设置的80%左右,20%实习实践课程并不能让学生深入到实际的企业工作去,也不能进行对客操作的服务。大量的雄厚的理论课程的基底并不能改变旅游行业对客服务的工作性质,也不能够适应当下中国旅游行业的政策指引和市场发展需求,因此,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十分必要。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目标定位存在偏差
  基于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即旅游酒店、旅游交通、旅行社的工作性质,都需要大量的对客服务人员。只有在基层对消费者的需求了若指掌才能对旅游企业宏观的发展趋势做出正确的预测和制定。也就是说,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旅游高校培养出实操技能较强的应用型的旅游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当前互联网络发展十分迅速,旅游行业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旅行社业中传统的实体门店经营正在受到网络门店经营的冲击,新兴行业、事物的发展,也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提出了“互联网旅游+”的旅游新概念、新体系,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人才培养已经由实操性人才培养向复合型的旅游人才的培养方向的转变。目前从旅游高校招生宣传与课程内容上看,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较偏,仍集中在管理人才领域培养目标定位。
  (二)专业课程实操性质不强
  目前本科院校所采用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相对陈旧,仍将主打国际旅游、英语+旅游作为招生宣传的特色点。课程内容与市场变化、学生未来就业、中国目前发展的大好形势相距甚远。以旅行社行业为例,行业中的计调职位、票务职位、市场部(大客户职位)等根本没有设置在旅游高校的课程中,也没有能够讲解这一行业职位的相关培训老师,都需要学生在毕业之后,重新进入行业中学习。而这几个职位都是实操性较强的就业职位;另一个方面,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略了旅游管理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这就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理论和实际脱节,出现了旅游规划的不会作图,网络门市不会电子商务的尴尬局面。
  三、基于工作性质导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对策
  (一)科学设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体系
  旅游市场环境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旅游管理的专业人才的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教学改革方面,就需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优化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树立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够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从教学考核方面,也应由原来的应试教育考核向实践、实操技能考核的倾斜,调整考核分数比值、比例,通过分值比重调整,加强学生对实习实践课程的重视,让学生成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具有综合性、复合型的应用人才。
  (二)校企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化教材
  基于工作性质导向的旅游管理课程改革创新的根基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校企合作机制。高校只有深刻了解企业对旅游人才的专业需求,才能够结合企业的情况,做出“定制化”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更加需要高校针对企业实际工作做出更加专业化的技术指导,校企合作不应是单方面的付出和给予,更应是双方互惠互利的互动式合作。将企业的难点、痛苦作为研究课题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同时,透过实际的走访调研,将实践的第一手资料“把脉”市场动向,培养对口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更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四、结语
  综上,在新的教育环境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校应依据当下市场发展环境,修订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划分校企合作概念,从根本上满足企业、高校、学生三者之间的需求,借以达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化,我们国家许多的企业开始改制,改制也逐渐成为了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一步,所以为企业提供优质资源,但是同样的,企业改制带来了许多的文化冲突,针对这些问题,如何进行企业改制后的文化程度和融合已经逐渐成为当下企业工作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然后对企业改制后文化重塑和融合的途径进行了相应的探讨,以此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  一、引言  
期刊
“新常态”是近几年来出现十分频繁的一个词。“新常态”是一个笼统的说法,在我国,新常态表现在经济、民生、公共事业等各个方面。公共事业作为与人们生活和发展息息相关的一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当前公共事业发展的现状,提出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的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而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一)治理水平较低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新常
期刊
洗煤生产工作是将矿井提升原煤或外调、外购原煤经洗选加工后的煤质提升,其中精煤质量合格率、各种洗煤損耗反映了一个洗煤厂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洗煤效益。阐述了西庞洗煤厂在提升制度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及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做法,总结了取得的效果。  西庞洗煤厂通过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优化工艺系统、加强质量控制以及注重安全管理实现了达产、稳产,各项洗煤经济技术指标也在不断完善,现如今已成为全国优质
期刊
公民意识的核心在于主体意识、责任意识与平等意识,而产生这些意识的根源在于个体的生命意识,生命意识是对自然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的尊重与敬畏、珍惜与保护。教育是培养大学生生命意识的重要途径,针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生命教育缺失带来的危害,大学思政课中应当融入生命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与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本文对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生命教育与思政课的融合问题展开了研究,以指引高校利用思
期刊
本文通过结合我国燃煤电厂烟气治理的发展现状,对烟气排放中各类物质的概念等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阐述有色烟羽治理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环境管理的相关建议,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参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在2018年3月我国的超低排放改造燃煤发电机组的容量高达700GW,有效降低了烟尘、S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改善了我国的生态环境,有利于我国实现可
期刊
中职教育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决定了这个阶段的专业课教学必须相应进行改革,结合中职学校财经类专业教学的实际,本人认为应着重以下几方面:合理设置课程,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适应市场需求,重视学生技能实训;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双师”队伍建设。  新时期,中职教育以培养实践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其专业设置以社会实际用人需求为根本原则,作为中职类学校重点专业之一的财经类专业,为了
期刊
随着教育体系不断改革深化,素质教育等变得尤为重要。所以职业中专学校的教育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要想提高职业中专学校语文教学的质量,就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解决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下面就职业中专学校语文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职业中专语文教学的教学现状  (一)语文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水平  很多老师都有较多的教学经验,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并且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学习,
期刊
分析焦化厂废水处理与回用工艺,介绍传统形式的废水处理方法,论述废水预处理与深度氧化及再生回用處理两种工艺,总结处理工艺与回用效果,明确废水处理与回用的必要性,为今后焦化厂生产提供有价值的技术参考。  焦化厂生产形成的废水主要是煤制焦炭、煤气净化、焦化产品回收等环节形成,废水中主要包含剩余氨水、煤气终冷污水以及化工产品精制生产所形成的污水。因为废水中污染物成分多且杂,生化降解难度较大,所以需要采用有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大高校的毕业生也随之增多,单纯的就业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的发展需求,所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进行创业行列,高校中会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创业教育,而项目教学法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大大提升了高校的创业教学效率。本文将研究与分析项目教学法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我国应用型高校在近几年来才展开创业教育,所以在创业教学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很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还伴随着或多或少的
期刊
学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主要地方,而高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应用方面的人才,为了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有更好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主要从工匠精神下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途径方面进行论述,希望可以给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一定帮助。  .  一、引言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逐步成为制造强国。培养工匠精神,可以使我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得到深入推进。高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人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