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面对全媒体时代“去主持人化”的现象,我们要冷静做好趋势分析,完成这一轮的主持人自我优化和改造,更好的去迎合受众的需要。本文将结合公共舞台类真人秀节目发展历程,主持人在真人秀节目当中角色演变以及在全媒体语境下的主持人功能定位,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浅谈在公共舞台类真人秀主持人的弱化现象及应对。
【关键词】真人秀;主持人弱化;角色演变;定位与应对
目前,各电视台、媒体公司都在不断地推出电视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爸爸去哪儿》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等,真人秀节目越来越成为娱乐节目的主流。而在这些真人秀节目中,节目嘉宾和节目参与者成为节目的主宰,主持人或主持成分极少或以角色的身份出现,主持人的主持身份弱化了。在全媒体语境下,主持人应该如何顺应大时代更好的去塑造、转型,这是主持人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那么,现在就这种现象拟文进行探讨。
一、 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1.什么是真人秀:(也称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Reality Show/TV Reality)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丰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
2.公共舞台真人秀的定义: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记录自愿参与者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特定规则进行的自由而真实的竞争或者体验行为,从而凸显参与者本身个性,与受众互动的电视节目。
3.真人秀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的公共舞台类真人秀发展史不难看出,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步并不算晚,但是直到2012年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据统计,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在20世纪末左右,当时内地首档具有影响力的真人秀节目开始于1991年,北京电视台的《今晚我们相识》相亲类真人秀节目。此后中央电视台又相继推出了《幸运52》《开心辞典》等节目,但是让受众第一真正认识“真人秀”这个概念则是在2000年廣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这档节目中。
二、主持人在公共舞台类真人秀节目中角色演变
如果说在2000年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初具规模的话,那么从2000年开始到2006年则是我国真人秀的兴起之年,也是快速发展的一年,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莱卡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再到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以及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梦中人》不难看出“草根选秀”成了所有真人秀节目的所追捧的热点,素人成了一档节目的核心元素,而在传统视域下与节目相辅相成的“主持人”在这些纷纷出土的真人秀节目当中,似乎不再占据电视综艺节目的中央位置,不再总领节目进程的发展,也不再深度参与节目内容。在2013年的《中国好声音》以及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里主持人的变成了侧幕式主持,《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极限挑战》《蒙面唱将猜猜猜》以及最近新出《亲爱的客栈》《演员的诞生》和爱奇艺自制真人秀节目《天使之路》都弱化了主持人的功能,着重凸显了真人秀中的“秀”越来越强调综艺节目的故事性,才艺性,和与参演嘉宾的互动性。
三、在全媒体语境下的主持人功能定位及应对
随着综艺真人秀节目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们的“主持人“将真的呈现出一种装饰性的,隐匿性,附属性的弱化趋势吗?”
随着公共舞台类真人秀节目的不断发展,受众的诉求也随之扩大,从最开始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你听我说”的传统单方面的与受众沟通的模式,再到如今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都展开了双向沟通模式,通过对受众需求的不断深入了解,让受众充分的参与到节目当中,以受众为主,潜移默化中主持人的作用与功能就发生了改变。主持人在公共舞台类真人秀节目当中“弱化”的这个现象对于处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主持人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1.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主持语言的精准度。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播音的主持人的总体风格是必定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同时通过这个现象,可以更好明确主持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让主持人更加为节目服务,同时更好的为受众服务,弱化了主持人并非就是弱化了主持人的能力, 从主持人的角度出友,主持人的工作量减少,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节目的其他环节;刺激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有限的节目空问里以更高的质量完成任务;减少主持人的话语,这有益于主持人善于总结关键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废话,使得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价值。例如在《中国好声音》中,我们都将华少称之为“中国好舌头”,在整个节目中,华少以最快的速度播报完毕了广告词,同时在介绍各个嘉宾的时候都非常的言简意赅,直接进入主题,让每一期长达80分钟的节目里满满都是看头,节目也更加的紧凑,再如《中国达人秀》里的节目主持人雷程,整个节目紧扣“达人”二字,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也是精简语句,简短几句话就将不同的“达人”引出现场,让受众每分每秒都沉浸在节目中,少了那些冗长的广告词,解说词以及中间环节以后,会让受众感觉到节目更加紧凑,也强调了节目的平民化视角,也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分享、碎片化的交流需求。
2.主持人角色化,主持功能的转变与调整,对主持人素质提出了新挑战。笔者认为真人秀节目扩大了主持人角色的外延。从地位上来看,主持人已经从“局外人”变成了真人秀的“参与者”,主持人既要把控节目的节奏,又加大了表演的成分,这样就给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持状态增加了难度。比如在《爸爸去哪儿》中,主持人李锐就由“主持人”变身成了“村长”,借助村长这个身份很好的与节目融合为一体,并在全程主导着节目的发展脉络,更好的参与到节目当中,与嘉宾进行了互动。
再如《我是歌手》主持人的身份都变成了“音乐经纪人”,通过另一种形式与节目整体高度融合,特别是李莎旻子对音乐相关知识的掌握更使我们感受到了主持人的过硬的基本素质,主持人也并没有因为减少了出镜次数,就意味着不再重要,而是通过另一种受众更能接受的角色在节目里为大家服务。
3.在新媒体背景下主持人的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在新媒体的背景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首先主持人应具备传播生态的大局观念,能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价值空间,积极履行作为一个主持人应有的责任,与受众的需求高度融合时,“主持人”这一身份的功能才能发挥到最大值。此外我们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媒体行业与受众对电视广播主持人也逐渐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结合媒介融合背景的转换,从新媒体背景行业风格、受众要求、意识形态、节目体制以及叙事方式的变化中,我们很有必要站在新媒体的背景视角下来重新审视主持人在公告舞台类真人秀节目当中的地位,也应该顺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的转变与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主持人的功能角色突破了原有的单一性,同质性,并且在主持形态,主持风格,与受众互动,业务能力,工作范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的来说我们主持人的总体风格在逐步走向多元化,并且在这些节目当中更好的展示了自身的个性,实现了主持人真正的价值。
注释:
①百度百科《生存大挑战》。
②《消失的主持人?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价值需要被重估》李俊岭
③《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谢耕耘 陈红
④《理性回归: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角色弱化现象思考》吴倩
【关键词】真人秀;主持人弱化;角色演变;定位与应对
目前,各电视台、媒体公司都在不断地推出电视真人秀节目,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爸爸去哪儿》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等,真人秀节目越来越成为娱乐节目的主流。而在这些真人秀节目中,节目嘉宾和节目参与者成为节目的主宰,主持人或主持成分极少或以角色的身份出现,主持人的主持身份弱化了。在全媒体语境下,主持人应该如何顺应大时代更好的去塑造、转型,这是主持人应该思考和面对的问题。那么,现在就这种现象拟文进行探讨。
一、 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历程
1.什么是真人秀:(也称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Reality Show/TV Reality)一般是指以电视传媒为介质,通过举办某一类别的比赛活动,以从多名参赛者中选取最终获胜者为目的,同时有着丰富的奖品,可以获得广泛的经济效益的电视节目。
2.公共舞台真人秀的定义:采用纪实的拍摄手法记录自愿参与者在规定的情境中按照特定规则进行的自由而真实的竞争或者体验行为,从而凸显参与者本身个性,与受众互动的电视节目。
3.真人秀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的公共舞台类真人秀发展史不难看出,我国的电视真人秀节目起步并不算晚,但是直到2012年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繁荣”,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文化现象。据统计,我国的真人秀节目开始出现在20世纪末左右,当时内地首档具有影响力的真人秀节目开始于1991年,北京电视台的《今晚我们相识》相亲类真人秀节目。此后中央电视台又相继推出了《幸运52》《开心辞典》等节目,但是让受众第一真正认识“真人秀”这个概念则是在2000年廣东电视台的《生存大挑战》这档节目中。
二、主持人在公共舞台类真人秀节目中角色演变
如果说在2000年我国真人秀节目发展初具规模的话,那么从2000年开始到2006年则是我国真人秀的兴起之年,也是快速发展的一年,从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莱卡我型我秀》,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再到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以及北京电视台的《红楼梦中人》不难看出“草根选秀”成了所有真人秀节目的所追捧的热点,素人成了一档节目的核心元素,而在传统视域下与节目相辅相成的“主持人”在这些纷纷出土的真人秀节目当中,似乎不再占据电视综艺节目的中央位置,不再总领节目进程的发展,也不再深度参与节目内容。在2013年的《中国好声音》以及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里主持人的变成了侧幕式主持,《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我是歌手》《极限挑战》《蒙面唱将猜猜猜》以及最近新出《亲爱的客栈》《演员的诞生》和爱奇艺自制真人秀节目《天使之路》都弱化了主持人的功能,着重凸显了真人秀中的“秀”越来越强调综艺节目的故事性,才艺性,和与参演嘉宾的互动性。
三、在全媒体语境下的主持人功能定位及应对
随着综艺真人秀节目的不断发展与创新,我们的“主持人“将真的呈现出一种装饰性的,隐匿性,附属性的弱化趋势吗?”
随着公共舞台类真人秀节目的不断发展,受众的诉求也随之扩大,从最开始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你听我说”的传统单方面的与受众沟通的模式,再到如今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都展开了双向沟通模式,通过对受众需求的不断深入了解,让受众充分的参与到节目当中,以受众为主,潜移默化中主持人的作用与功能就发生了改变。主持人在公共舞台类真人秀节目当中“弱化”的这个现象对于处在新媒体背景下的主持人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
1.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主持语言的精准度。在全媒体时代电视播音的主持人的总体风格是必定由单一走向多元化,同时通过这个现象,可以更好明确主持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让主持人更加为节目服务,同时更好的为受众服务,弱化了主持人并非就是弱化了主持人的能力, 从主持人的角度出友,主持人的工作量减少,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节目的其他环节;刺激主持人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有限的节目空问里以更高的质量完成任务;减少主持人的话语,这有益于主持人善于总结关键的信息,减少不必要的废话,使得说的每一句话都具有价值。例如在《中国好声音》中,我们都将华少称之为“中国好舌头”,在整个节目中,华少以最快的速度播报完毕了广告词,同时在介绍各个嘉宾的时候都非常的言简意赅,直接进入主题,让每一期长达80分钟的节目里满满都是看头,节目也更加的紧凑,再如《中国达人秀》里的节目主持人雷程,整个节目紧扣“达人”二字,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也是精简语句,简短几句话就将不同的“达人”引出现场,让受众每分每秒都沉浸在节目中,少了那些冗长的广告词,解说词以及中间环节以后,会让受众感觉到节目更加紧凑,也强调了节目的平民化视角,也满足了互联网时代分享、碎片化的交流需求。
2.主持人角色化,主持功能的转变与调整,对主持人素质提出了新挑战。笔者认为真人秀节目扩大了主持人角色的外延。从地位上来看,主持人已经从“局外人”变成了真人秀的“参与者”,主持人既要把控节目的节奏,又加大了表演的成分,这样就给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持状态增加了难度。比如在《爸爸去哪儿》中,主持人李锐就由“主持人”变身成了“村长”,借助村长这个身份很好的与节目融合为一体,并在全程主导着节目的发展脉络,更好的参与到节目当中,与嘉宾进行了互动。
再如《我是歌手》主持人的身份都变成了“音乐经纪人”,通过另一种形式与节目整体高度融合,特别是李莎旻子对音乐相关知识的掌握更使我们感受到了主持人的过硬的基本素质,主持人也并没有因为减少了出镜次数,就意味着不再重要,而是通过另一种受众更能接受的角色在节目里为大家服务。
3.在新媒体背景下主持人的应对。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文化自信,文化创新,在新媒体的背景下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主持人?首先主持人应具备传播生态的大局观念,能够正确的认识自身的价值空间,积极履行作为一个主持人应有的责任,与受众的需求高度融合时,“主持人”这一身份的功能才能发挥到最大值。此外我们还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随着媒介融合的不断深入与发展,媒体行业与受众对电视广播主持人也逐渐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结合媒介融合背景的转换,从新媒体背景行业风格、受众要求、意识形态、节目体制以及叙事方式的变化中,我们很有必要站在新媒体的背景视角下来重新审视主持人在公告舞台类真人秀节目当中的地位,也应该顺应媒介融合背景下播音主持行业的转变与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主持人的功能角色突破了原有的单一性,同质性,并且在主持形态,主持风格,与受众互动,业务能力,工作范畴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的来说我们主持人的总体风格在逐步走向多元化,并且在这些节目当中更好的展示了自身的个性,实现了主持人真正的价值。
注释:
①百度百科《生存大挑战》。
②《消失的主持人?真人秀节目主持人的价值需要被重估》李俊岭
③《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谢耕耘 陈红
④《理性回归:电视真人秀节目中主持人角色弱化现象思考》吴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