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腔的颜色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angib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腔的颜色,就是黄土高原的颜色,是每一个陕西人的颜色。
  曾在老家聽过一场民间艺人的老腔表演,极简陋:小小的戏台子与我一般高;又极淳朴:老人们吐出的丝缕烟雾,裹住旧锣上的红绸,烟雾之中,与人闲谈间,老腔已开场。
  一声嘶哑苍劲的怒吼突然在我耳畔炸开,四散燃烧在黄土地上。第一次那样近距离地听一场老腔,第一次有那样的震撼——脊梁上炸开一团火焰,半边身子麻酥酥地战栗开来。
  开始了,开始了!
  “铿——”一声粗涩响亮的锣,一嗓子苍劲震耳的长嘶,板砖在地上肆意敲动,艺人们手中的二胡“吱吱”地喊起壮烈的调子。声音碰撞在一起,震耳欲聋,从戏台上飞泻而下,在脚下的土地上沸腾。
  我的呼吸也随老腔的调子起伏飞扬,肺里似乎有一团火在灼灼地燃烧。
  愈来愈急,愈来愈急!那铜锣敲得更烈了,红绸狂舞,似一只血红的雄鹰,在暴风中翱翔;那老腔喊得更壮了,汗水从老人的黑脸膛上滴下,每一滴汗里似乎都有一团熊熊大火,都有一句荡气回肠的老腔。
  燃烧了,沸腾了,疯狂了!如滚烫的岩浆,如飞泻的瀑布,如猛虎的长啸,如无数尖砺粗涩的的山石一起翻滚、碰撞、厮杀,直至粉身碎骨,头破血流。一声,又一声,裹挟着万丈黄土与骤雨狂风,一次次地撞在我的心里,回荡出激昂壮阔的乐章!
  那一刻,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爱死个你呀,恨死个你——”随着艺人嘶哑的唱腔,随着《走关中》里这段我最爱的老腔接近尾声,表演落下了帷幕。
  那一声声老腔还在茫茫的黄土之上飞荡,苍劲,苍凉,苍莽。
  我久久未回过神,耳畔仍有巨响在激荡,胸中仍汹涌着澎湃的热潮,五脏六腑仍在燃烧。额头上,已沁出一层汗水。
  老腔的颜色,是黄土高原的颜色,更是陕西人的颜色。
  这颜色亲切、厚实、粗犷、淳朴,像那破铜锣上的红绸,像那一声声老腔,像大碗油泼面上鲜红的辣子面。
  我爱老腔的颜色。
  “爱死个你呀,恨死个你——今生咱命薄,情未了……”
其他文献
季节之轮,如风旋转,眨眼间历夏又逢秋,春华秋实,梨树被压弯了腰,一串串梨子垂到地上,煞是喜人。  这棵梨树大我两岁,是父母结婚时随母亲的嫁妆一同被带来的——母亲最爱吃梨。  据说这株梨树初到咱家时,还是一棵小树苗呢。拇指般粗,纤纤弱弱的。母亲把它栽在了新屋后院。邻居大伯说,“桃三杏四梨五”,梨树生长五年才能结果。我三岁那年,正逢十月金秋,梨花纷飞不见,一枚枚圆润饱满令人垂涎的黄梨,挂上了枝头。真准
期刊
我们彝族年像汉族的春节一样,也是全家团聚、举族欢庆的节日。可是今年的彝族年,我却孤身离家,远赴成都,参加了爱心人士举办的“带你山外看世界”冬令营活动。虽然时值隆冬,身处异乡,我并没有感觉到严寒和孤单,因为在那儿我结识了他,一个如阳光般让人时时感到温暖的帅气男孩——阿酷。  我是一个容易晕车的人,一夜的颠簸让我觉得五脏六腑都要吐出来了。下车时,浑身无力的我,看着沉甸甸的行李和遥远的站台不知如何是好。
期刊
它告诉过我你的样子。  它向别人讲述着自己。  它给了无形的事物有形。  它将一个个千古贤才或罪人刻在人们心中。  它让每一个人或物看似平凡却有了区分。  你有它,我有它,万物皆有它。  它就是名。  回望远古,逐渐成熟的人们开始发现万物的难以描述与区别,便用一个个代号来将万物区别,润润的、凉凉的、流动的叫“水”,带给大地温暖的叫“日”,晚上天空中一粒粒的小豆子叫“星”,四足走路的叫“兽”,翱翔天
期刊
小作文是与大作文相比较而言的,篇幅短小,正常在200字左右。小作文既可以是一篇结构齐全的压缩版“微作文”;也可以是一个描写、抒情、议论的片段;还可以是一些简单的应用文。由于小作文考查方式灵活,既可独立命题,也可与综合性学习有机融合在一起,能有效检验考生在某个方面的写作能力,因此受到不少命题的青睐。近年来,在不少地方的中考试卷上,都有小作文的身影,分值一般为10分左右。分析2020年的中考小作文,主
期刊
幻 灭  你本该是海拔四千五百米高山之巅的一株野生鸢尾,贸然来到茫茫人海,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在自私、贪欲、愤怒、怨怼形成的浪潮中翻腾沉浮。无法改变亦无处可逃,于是放弃挣扎,任那污浊泥沼冲刷,任那黑暗旋流撕扯,支离破碎。哪怕尘世太过喧杂,活着总是好的。属于高山的孤冷与骄傲毁于一旦,万千碎片残肢重新拼凑,组合成平庸不堪的世俗人性,成了安于贫瘠腥土的狗尾草。  可还记得曾经在山巅,寒冷风霜勾勒出惊心动魄
期刊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这首杜甫的《望岳》,却在心中不停地思索着泰山——一个多么熟悉的名词。  泰山素有“五岳之尊”的美誉,象征着天下独尊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美誉既是文化的桥梁,又是文化的缩影,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从古到今,无论是帝王还是文人墨客,都在它身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  我们从天外村乘车到达中天门
期刊
说起来已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如今我还记得清楚,因为那是我生平中一个最深刻的印象。有一年夏天,我到苏格兰西北海滨一个叫作爱约夏的地方去游历,想趁便去拜访农民诗人彭斯的草庐。那一带地方风景仿佛像日本内海而更曲折多变化。海湾深入群山间成为无数绿水映着青山的湖。湖和山都老是那样恬静幽闲而且带着荒凉景象,几里路中不容易碰见一个村落,处处都是山、谷、树林和草坪。走到一个湖滨,我突然看见人山人海——男的女的、老的
期刊
夜色降临的几小时前,我们到达了蒂卡波湖。早已耳闻这里有新西兰最美的星空。但我和Q不以为然。在我们的印象里,“星空”只不过是在阳台上抬头就望得见的北极星罢了。  当太阳消失在山脊后面,我们便立即开车前往观星点。蒂卡波的夜晚寂静而寒冷,视线所及之处空无一物,只有天际边那一片触目的蓝。  “看!星星出来了!”坐在窗边的Q忽然兴奋地大喊大叫。“哪里?哪里?”我凑上前去。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望见那颗最耀眼的
期刊
一枚古老而圆润的“月亮”,沉淀于中华文化的雄奇与瑰丽中,倒映于中华精魂的不屈与顽强中,这“月亮”便是敢于担当的意识。那越过历史氤氲雾气的月光愈发明朗,愈发清冽,照耀着几千年来的中华大地,经久不衰。  敢于担当,是古之志士人格魅力的彰显。洁身自好,敢于担当之人,不流于“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平庸,不流于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世俗,他们偏要将敢于担当做成自己独特的标识,以凸显精神追求。  陆游一生以诗文
期刊
我是在草原上学会辨别方向的。  作为一名资深级路痴,怀里揣着指南针恐怕都会迷失方向、不辨东西,因而,当我胯下的这匹枣红色公马脱离马队,缓缓地向右前方行走时,我心里有一万只兔子惊恐万状地狂奔不止。我以自己最大的力气不停地朝马队和同伴们狂喊,然而在辽阔的草原上,天地间除了铺展开来的一望无际的绿色之外,就只有远方低矮连绵的群山看着我和我的小红马,沉默不语。  我的坐骑英姿俊朗,天生自带傲娇气质,这让它显
期刊